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增军先生作品欣赏

(2012-03-19 09:05:00)
标签:

杂谈




 http://s2/middle/92ea5a0bgbb8e9c9a18b1&690

王增军,男,字秋元,号味无、兰池,1960319日生于杨柳青。师从孙其峰、张旭光。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燕山印社社长。廊坊日报社主任编辑。

书法篆刻作品获奖

1996年首届全国扇面书法大展 金奖

1996年第二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银奖

1997年第七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2000年河北省首届书法长城奖

2002年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 全国奖

2008年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提名奖

2008林散之书法奖提名展 提名奖

2009年第二届全国隶书展 提名奖

2009年翁同和书法 提名奖

2011年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提名奖

书法篆刻作品入展

第七、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首届全国书法兰亭奖展

第二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展

第二、四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

第二、三届全国正书展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

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篆刻大赛

2005年《中国书画》全国提名展

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

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广东)邀请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书画家提名展

http://s13/middle/92ea5a0bgbb8e9a225d7c&690

http://s12/middle/92ea5a0bgbb8e9a3aad0b&690


http://s1/middle/92ea5a0bgbb8e22ea0550&690

http://s11/middle/92ea5a0bgbb8e22ae0faa&690

http://s13/middle/92ea5a0bgbb8e22c0e2dc&690

http://s4/middle/92ea5a0bgbb8e22ba1d33&690

http://s8/middle/92ea5a0bg7927d0475c07&690

http://s7/middle/92ea5a0bgbb8e22d33286&690

http://s7/middle/92ea5a0bgbb8e22de6d06&690

http://s9/middle/92ea5a0bgbb8e22f25588&690

http://s5/middle/92ea5a0bgbb8e22a77f34&690

http://s5/middle/92ea5a0bgbb8e229dcd04&690

http://s8/middle/92ea5a0bgbb8e2296aa67&690

http://s12/middle/92ea5a0bgbb8e2294c42b&690

http://s16/middle/92ea5a0bgbb8e2272a92f&690

http://s5/middle/92ea5a0bgbb8e2283c794&690
http://s7/middle/92ea5a0bgbb8e225ef5b6&690

http://s2/middle/92ea5a0bgbb8e22665c71&690

http://s5/middle/92ea5a0bg7927d03cc714&690

http://s6/middle/92ea5a0bgbb8e235a6cd5&690

http://s1/middle/92ea5a0bgbb8e2339fe20&690

http://s8/middle/92ea5a0bg7927d0520ce7&690

http://s13/middle/92ea5a0bg7927d050021c&690

http://s16/middle/92ea5a0bgbb8e2353875f&690

http://s4/middle/92ea5a0bgbb8e2355bbd3&690


                                  秋元“隶”苍茫
                            ——王增军“三公山房”隶书创作评析

                                     冉伟严


    “三公多茅令,秋元立苍茫”,王增军字称秋元,其隶书自成一家。三年前,日夜厮守《祀三公山碑》,三年后自作诗《夜读祀三公山碑》,并以其隶书书之,末句即“三公多茅令,秋元立苍茫”,“立”“隶”同音,而王增军也的确是以“隶”立于苍茫,援引于此作题,表征其化境之书,倒也颇得其味。
    这苍茫,似“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天地的混沌之初。而于书写,王增军三年来的隶书创作,也仿佛还原到了书写的最初,接近于一个初学汉字的孩子写下自己的名字,有一些极其娴熟里的笨拙,有一些肯定中的不确定,有一点洒脱中的紧张,郑重、厚重又慎重,有京剧里“衰”派老生的味道,明明又是仓颉造字之时的“天雨粟,鬼夜哭”,这是最初的最初。
    这些隶书创作的可贵正在于此,以呕心沥血的书写实践,直指根本,坚持不懈地探寻并回答关于当代隶书创作中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汉隶之美究竟在哪里?当代人如何以现代的眼光、眼力和眼界重新审视这一古老的书法艺术?又当以何种方式表现汉隶之美,进而体现出现代与远古遥接的多种可能性?三年来,日夜厮守《祀三公山碑》是面壁的苦思,是左冲右突披荆斩棘的苦寻,更是于孤独纠结之后的豁然开朗。
    这么多年的书写究竟要写出汉隶的什么?王增军在创作手记中一语道破:“汉隶不以人为本,以天为本,人处其下。汉代民风淳朴,生产生活应时顺天,自然的意志、社会的意志就是个人的意志。所以,汉代的艺术如诗歌、雕塑、书法等,才正大、淳朴、高古。”
    今天“以人为本”言之凿凿,强调尊重人性,但同时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前提,即人与自然原本相通,天性就是人性,真正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天为本。中国文化的根源是天人合一,自然展演出人文,无论人文如何发展,终究不能违离于自然,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然。而最自然的书写不正是回归到本原吗?朴素、深远、静穆、正大,去智守拙抱朴,返璞归真的高古气象,这样的隶书创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矫正并引导了一种审美趋向。
    高古,隶书者无不追求之境界。但今天书人的高古,又不可能是汉隶的翻版,其一,纯粹的还原根本无法做到,技法上做到了,内涵与容量也永不可能回归;其二,即使做到了纯粹的翻版,于今天何益?秦汉之后,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之说,可以让我们清淅地看到书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每个时代的精神特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时至当代,书法原先的秩序早已瓦解,总体性特征消失,书坛呈现着多元、多变、混乱,充斥的是无限的可能性,身处当下的书法家,究竟以什么样的观念进行关照、考量和把握,已经没有明确的坐标系,只能取决于一个书法家探求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理解力、认知力和表达力。同时越是在如此多元、多变、无序的转型期,越需要一个书法家拥有相对稳定的观念。当然,这里强调的“相对稳定性”,不是固化、单一和割裂,而是以成熟度、丰富性和包容度为容量的相对稳定,涵盖了历史、哲学、世界观以及时代命运的复杂性。例如,如何看待过去的书法,不是“是与否”的简单判断,更不是非此及彼的二元判断,一味持守或一味否定,是最容易也是最懒惰的一种判断。毫无疑问,相对稳定的观念的形成,和一个人的阅历、见识、修为和学养紧密相关。王增军隶书的意义,就在于他始终勇敢地行进在这种艰难探索中,在他的书法创作中,从来看不到简单判断,看到的是包含了他的体悟、探求、分析和一种无处不在的思辨状态。
    他永远在追寻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一种汉隶状态,最钟爱的古诗之一是北朝民歌《敕勒川》,汉隶书法若能近于此诗之意,于他,是快意。而此诗正是“自然而不着人迹”,自然而不着人迹,在远古本是常态,也是本质,于处处人满为患、人为刻意的今天,要于艺术中表现这根本,其对心智与涵养的要求,当是如何?一个书法家在追寻中的挑战,挑战中的沉静追求,或许正是现代性的表达吧。这是他于汉隶在今天的意境探索。
   “蚕头燕尾是隶书的标签,是汉隶成熟的标志。但是,蚕头燕尾不是汉隶。”每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创作都需要这种质询和批判,尤其在今天,更显其力量。蚕头燕尾不是汉隶,那么蚕头燕尾是什么?“蚕头燕尾本是书写过程中律动的呈现,即节奏。好比生命体的呼吸,随着运动特别是情绪变化或强或弱,或急或缓,或隐或现,是自然现象。蚕头燕尾作为技术表现,必定远离汉隶的本质。”于否定之后给出一个回答,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溯根求源的积淀和积淀之后智慧性的思考。而这样的回答可以厘清现代人对于汉隶基本性认识上的误区。
    积淀、传承、质疑、厘清、建构……王增军的隶书创作历程像一棵大树的生长,根毫不犹豫地扎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枝叶繁茂自然清新地生长,呼吸在当下的天空。我不想就此简括地归于中国传统艺术寻找自己的现代之路,但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历史转型期,书法家理当如此,立足于传统基石,秉持一种主动与开放的操守,思考并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高古之美。

     2011-11-30于廊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