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和37中初二的语文老师在实战中一起研讨了《藤野先生》这节课。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也希望大家把自己上《藤野先生》这节课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写在下面评价处。
研讨问题一:怎样处理单元提示
单元的起始课,不能把单元提示置之不理,37中的老师很重视单元提示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用时过长。教师共提出了2个问题:
1.这个单元写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
2.从语文知识角度了解什么?
一个问题是从问题角度问的,一个是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问的,本来很好,但是学生却打不出来,为什么呢?
我个人的想法是:
1.对应的材料——第一单元单元提示中没有直接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不知答什么;
2.问题指向是整个单元,没有通读整个单元的同学,答不出来。
经过研讨,大家推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读单元提示,只读不讲。因为学生理解没有障碍。
三种读法:指名读、齐读和自由出声读。
方案二:让学生筛选提炼主要信息,得出如下结论:
内容:名人回忆录或传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我们体会到奋斗的意义,人间的温情。
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了解社会人生。
知识、能力目标: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能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
研讨问题二:语文教师要养成哪些好的课堂教学习惯。
安庆娜老师的好习惯:
1.起始课从单元整体感知入手的习惯。
2.漂亮、大方地板书课题的习惯。对学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先向学生出示学习目标的习惯。
4.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杨玉龙老师的好习惯:
1.先学后教的习惯。基础知识部分让学生先学,组内互教,不会的地方老师再指导。
2.用聊天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作背景,便于学生掌握。
3.关注目标生,目标生定位细到哪个题型哪位同学不会。
4.一课一个知识点的梳理。本课梳理了“线索”的相关知识。
刘琴老师的好习惯:
1.用热情、激励性的语言做开场。
2.学生人人动口读学习目标,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为自己负责。
3.给学生充分的动笔时间。
4.充分利用书下注释为教学服务。
5.有针对目标生的有效的指导语和评价语。
6.问题表述清楚,而且能有效地配合板书
7.让学生结合目标做小结,检验学习情况。
备课组问题:
1.课堂时间分配还不够合理。重点、难点处用时不够。
2.板书缺乏有效设计,针对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板书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