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末试卷学生小题得分情况分析
(2012-07-12 14:49:12)分类: 区内信息交流平台 |
左文涛
1、评分细则:错字、重笔、字出格均不得分;平均分约为0.9分;建议教师平日多加强练字,因为写好字的确实不多。
2、按标准批分,最高分为4分,最低分为1分,错的较多的是“略”的注音,平均分约为3分左右。建议吗,这个确实不是练出来的,主要是考察学生小学的基本功。
3、修改病句
评分参考中考标准。画线正确,完整得1分,正确说出修改意见得1分,错的较多有一下情况:“把“从小”与“对阅读”对调”,建议教师平日训练一定要准确,如:画线要是完整的句子,修改意见表述清楚,不能出现诸如“把“从小”放到什么、什么词中间”的话语。
4、造句
评分细则:词语全并语句通顺1分,修辞方法正确1分,主要问题是学生造句时既要用上所给词语,又要兼顾修辞方法,造成了语句不通顺,或者比喻不恰当。建议教师平日课堂多进行语言训练,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第5、6小题答题情况分析
程景喆
一、评分细则:
文学常识填空,2分。默写共10分,按中考标准评分。每一小题2分,
每一小题错一字不扣分,错两个字扣1分,错三个字扣2分。
二、总体情况:
两题共计12分,平均分为:10.92,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
文学常识一题不容乐观,四个选项均有不少人选,错的较多。
默写还可以,因为错一字不扣分,不少学生每一题错一字,这样虽然错的字也不少,还是能得到满分。
三、主要问题:
1、对小说中人物这个要素的特点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使用第一人称是为了增强真实感。
2、写字不规范,背诵不准确,不认真出现笔误。
比如(1)“杖”写成了“枚”,“邓”写成了“郑”或“杖”。
(2)“荷笠”都写成了草字头,“带”写成“戴”,“归远”写成“远归”。
(3)“就会”写成了“将会”,多加“最”字,“亲切”写成“美好”“永远”,“怀恋”写成“怀念”。
(4)“满”的间架结构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左右结构写成了上下结构,“坐”写成了“座”,“敢”的右侧写成“又”。
(5)“柝”写成“析”。此题理解错误,写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较多。
四、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再强化一下文体知识。
2、默写要求再规范些。个别生还有空题现象,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默写训练。
3、强化对字的书写。
名著阅读题(7)试卷分析
6中
一、评分细则
(1)一问必须写出人名才给分,写出身份,比如船长,或艇长不给分。
二问符合名著内容,且举出具体的例子才给分。如果泛泛举例,比如只说“从海里获取食物”的不得分。
(2)一问第一条按答案,无疑义;第二条答慧駰马国、慧马国、驷马国、慧驷马国、马国的都给分。
二问得分率极低,只要符合答案意思的都给分。
附:由于名著音译的问题,人名及物名的别字没扣分。
二、总体情况
名著题最高分为6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分为3.29分。
三、问题
(一)试题情况
名著题出题质量很高,整体上能够检验学生的读书情况,做到难易度适中。不足之处在于最后一问,过偏过难,学生基本不得分。
(二)答题情况
1、得1到6分的百分比分布
得0分的百分比为:9.21
得1分的百分比为:9.29
得2分的百分比为:12.64
得3分的百分比为:20.17
得4分的百分比为:9.99
得5分的百分比为:38.49
得6分的百分比为:0.15
2、看了名著的同学基本上都轻松地得到了5分,这也是卷面比较常见的分数。但也有少部分同学不看名著,以至于胡说八道。比如(2)题一问中的第一点,备选答案只有《格列佛游记》和《海底两万里》,但学生们还是五花八门地答出了比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最后一课、伟大的悲剧、荷叶母亲、繁星春水、论诗等。
四、教学建议
1、扎扎实实推进名著的阅读,让大多数同学拿基本分。
2、不能放任学生自己阅读,还是应该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阅读。
8到10题试卷分析
姜淑娟
一、
二、
三、
四、
11——14题试卷分析
王海辉
一、评分细则
11、B
12、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答对两处得一分;三处得两份;超过三处多端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13、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最终,他反而走出山洞。
主语1分;大意正确1分。
14、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也可以从樵夫的角度答:如“绝境中不要丧失信心”、信念、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不要放弃)
二、整体情况(插图删去了。)
最高
全对
最低
三、试卷反映的问题
11、一词多义一大部分答得是B。其他答案都有。
12、(1)部分学生多断1-2处,极少数学生一字一断;
(2)部分学生由于没读懂文章,又受到《狼》的干扰,在“窘”与“迫”之间断句。
13、(1)部分学生没答主语;或将主语答成“它”、“老虎”、“蛇”。
(2)“蜿蜒”学生理解不当,将其理解为一种虫子。
14、绝大多数学生对文章的寓意是理解的,但是答题语言不够准确,影响得分。
四、教学建议
课内一词多义仍需巩固。
日常文言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其独立的文言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题应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尽量用原文的句子或关键词语来回答问题。
15——16题试卷分析
刘琴
15题
评分细则:
基本得分情况:
得三分的同学挺多,大部分都能得二分,得一分极少。
试卷反映:
教学建议:
1、
2、
16题
评分细则:
1、电子书包产生的背景(原因、来历,或者为什么会产生电子书包)。
2、电子书包的特点(构造、装备、规格、外形)。
3、电子书包的作用(用途、好处、方便、功能)。
4、电子书包普及较难的原因(电子书包普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电子书包不好普及)。
5、电子书包利于环保。
以上五点答对三点就给满分。
基本得分情况:
得三分的约占三分之一,得二分的约占三分之一,一小部分得一分或零分。
试卷反映:
有的不写电子书包,有的学生的三个空填一个方面的答案,例如:电子书包的作用、好处、功能,结果只得一分。有的学生答题不完整,说半截话。比如说,电子书包的普及,没有答出普及的困难。还有同学乱写。不写电子书包有相当一部分人。
教学建议:
教会学生审题,理解好题干。
17—19题试卷分析
2012年7月11日
一、评分细则
17.解词1分。
大部分、大多数、差不多、几乎、一般……都可以。大约、大概等不得分。
18.判断说明方法1分。列数字、列数字和举例子都可以。加入其它说明方法不得分,错字不得分。
19.电子书包小或体积小1分。没有“电子书包”这个陈述对象不得分。
二、基本得分情况
三道题总分值为9分,平均得分为5.4分。其中19题最低,为0.88分。
三.试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四、教学建议
20——21题试卷分析
一、评分细则
20题:拟人1分,“拟”字写错不得分。赋予风筝以人的心理,或把风筝人格化,或者用写人的词语写风筝,或赋予风筝以生命,或把风筝写活了,得1分。生动形象或生动或形象,得1分。写出了孩子们急于放风筝的心理,或高兴、兴奋、激动、愉快、喜悦等,得1分。
21题:动作描写1分。至少写出一个动词,得1分。孩子或者儿子或作者的儿子或他,得1分。高兴、愉快或者喜悦的心情,得1分。
二、总体情况
总体情况较好,个别学生答题方法没有掌握,知识点辨别不清。
三、主要问题
20题:有答成比喻或者夸张的,有没有答出生动形象的,有答出对春天的喜爱或向往的,均不得分。“拟”字写错不得分。
21题:有没写动作描写的,有没找动词的,有写成作者或者“我”的。
四、教学建议
(1)强化答题方式、步骤。
(2)强化知识点。
(3)对学困生加强监管。
(4)注意术语的正确书写。
22——23题试卷分析
蔡莹
22题、
正确答案一方面应该答出“我的自由自在的童年没有了。”另一方要答出“我希望比我年纪更小的孩子们不再没有自由,不再被束缚,要有快乐的童年。”满分4分,只答出其中一方面给2分。
出现问题:部分学生答案要点不清晰或不完整,只答出“我的童年没有了”或“希望比我年纪更小的孩子们不再失去童年”,而没有写清是什么样的童年,也有的学生只写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23题、
正确答案:剥夺孩子童年的不只是做父亲的。或者写文章原句“难道剥夺孩子童年的只是我这做父亲的吗?”
出现问题:有的学生审题失误,没有侧重于“这样”,而侧重于答“理由”,所以答案五花八门。
22、23题,满分7分,最高分7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大约2.9分。
建议:教学中教给学生答题方法,例如:如何分析句子含义,如何寻找指代等等。命题时,也要尽量明确问题的指向。
24题
37中沈春华
一、评分细则
1.小作文以“我”(文中父亲)的口吻来补写天空中风筝飞舞的景象,描写生动,并写出一定的感悟(如后悔、失落、愧疚、向往自由等),感悟从“文中我”或“现实我”的角度出发都可。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得6、7分。
2.描写略少,感悟较好,或全是描写,没有感悟,得5、6分。
3.没有描写,全是感悟或以“现实我”的角度来描写景象,得4分。
4.字数少两行以上,酌情减分。
二、总体情况
小作文平均分4.7——4.8之间,最高分为7分,最低分为0分。
三、主要问题
1.学生不审题,对于“补写”的角度把握不准,审题有偏差,重感悟而轻描写。
2.描写的内容有些学生是从“现实我”的角度出发,不全是补写原文,或与原文完全脱节。
3.描写语言不够生动,描写与感悟之间的过渡很生硬,没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四、教学建议
1.加强审题训练。
2.平时阅读教学中应重视读写结合题的训练,各种题型让学生明确写什么、如何写。
3.加强语言积累。
25题大作文试题分析
蔡莹
评分细则:
1、
2、
3、
4、
得分情况:
最高分68;最低0分;平均分59.03
试卷问题:
1、迁移痕迹重。例如:题目为《那一年夏天》学生进入正文后,却集中记叙一个精彩瞬间、尝试、甚至寸草心这类中考作文,结尾扣题扣在迁移原文题目上,给人感觉就像贴膏药,即开头结尾是本次作文相关内容,而正文却将自己准备的作文原封不动写进去。
2、作文记流水账,不能集中地完整地叙述一件事。
3、很多作文入题晚,到结尾后三分之一或后四分之一才开始叙述主要事件,致使中心不突出。
4、选材陈旧,千篇一律。
5、语言贫乏,缺少积累。
6、欠缺结构布局意识,信马由缰地写。
7、字迹过于潦草问题严重,此外,字数不够,空白卷,没标点或一逗到底也偶有发生。
8、作文内容虚假,尤其很多细节失真,脱离现实生活。
教学建议: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