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春》发表在《长沙晚报》2014年2月11日

标签:
布衣粗食杂谈情感 |
分类: 生活、点滴、记录(原创) |
《偷春》
朱钟洋
偷春是老家湘南的年俗之一,起源于哪年哪月,无从考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偷春在老家就很流行。
在大人们的眼里,过完元宵节,家家户户开始备春耕了,春天才算是真正开始了。于是,偷春的时间就定在元宵节前几天的夜间。偷春的寓意是在春天来临之前,能提前偷得春天,偷和被偷人家的春天就会更美,一年的收获也会更多。
偷春,说白了,就是三五个人趁着天黑偷偷跑到人家的菜地里,采摘一些蔬菜,然后又偷偷煮着吃。还有些大胆的人,把偷来的蔬菜带到菜地主人家里去煮,而主人却浑然不知蔬菜的来源,这是偷春的最高境界。当然,偷春是不能被菜地主人发现的,要是被发现了,就不吉利了。
偷春,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胆量和谋略的。偷春,必须选对时点,只有摸着黑进行,但也不能太晚,太晚了,就过了宵夜的时间了;也不能发出声音,以免惊动村里的猫猫狗狗;参与偷春的人还要互相分工合作,打掩护的掩护好,负责采摘菜的动作要迅速、娴熟。
老家是山区,村庄很分散,有些半山腰的村庄就两三户人家,和另外一个村庄相距好几里地。山路弯弯,菜地就在山路两旁,给偷春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元宵节前,偷春的人多了,也有一伙偷春的和另一伙偷春的不期而遇的趣事发生。
那年,我和几个玩伴偷春的时候就遇上了另一伙偷春的人。相遇时,大家先是彼此一愣,然后小声地聊上几句,觉得相遇是缘分,竟然决定合二为一,好好聚聚,来个一醉方休。
其实,“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偷春也有被菜地主人当场发现的时候。只是,在老家,人人打心眼里尊重偷春的年俗,更不愿破坏了对美好春天和更多收获的愿望,于是菜地主人不仅不恼怒、不骂人,心里还偷着乐,对偷春的人也是视而不见。
现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偷春这个年俗也有了改变。富裕起来的山里人,把偷春看成是一次趣味活动。偷春也不再是只偷蔬菜,而是拿偷蔬菜做引子,实际却是想着法子吃朋友家的腊肉、腊鱼和米酒。
想念偷春,是因为偷春是年俗,是老家的趣事之一。想念偷春,是对春天的遐想,是对新年的满怀憧憬。
作者:朱钟洋
地址:湖南省资兴市三都镇宝源社区南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