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成药的疗效
(2024-11-27 21:37:21)
标签:
杂谈 |
最近的大事件非常多,可写的话题也很多。为了安全起见,我选一个最小的话题,毕竟咱这片园地有过被禁耕的记录,谨言慎行为妙。
11月12日,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旨在验证中药制剂“中风醒脑方”(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川芎、大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这是《柳叶刀》杂志自1823年创刊以来,首次刊登中草药临床研究且有双盲实验。
先声明,英文的原文我没看,即使能看到原文我也肯定是看不懂。我只是看了一篇中国医学界专业人士的中文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概括了此例双盲实验的结果:
1.这个国医大师开发的用了20多年的“中风醒脑方”,并不能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它的作用和安慰剂是一样一样的,喝了也没用。
2.好在这个中成药也没啥坏处,它的不良反应和安慰剂也是一样一样的,可以放心喝。
看到这样的结论,我觉得挺滑稽也挺搞笑:一种喝了没用但可以放心喝的药。
对中医药的看法,我在以前的多篇博文中都有提及,2022年8月发过一篇博文《难以断舍离的一本旧医书》,写到了我早年对中西医的认识;2023年的3月发过一篇博文《穿梭就诊在中西医之间》,描述了我在各科看病时的中西医不同治疗方法。此篇,只打算介绍我对自己长期服用的两种中成药的观察。
体检时血脂超过正常值,至少也有十来年了,最初我是看西医,自然是吃他汀类的药。吃了大概一个月左右,疗效很显著,指标从六点多降到了四点多。后来越来越怠慢,经常忘了吃药。医生说我属于依从性特别差的病人,确实如此,我只有在得了令身体很不舒服的急症时,才会遵医嘱认真吃药。对于无任何不适的血脂偏高,我很难做到坚持天天吃药。当我看到药品说明书上写着,他汀类的药必须持续不断地服用,不能随便停时,即刻弃他汀而换了一种中成药的降脂药。
这种中成药的降脂药,疗效也不错,虽然降不到四点多,也降到了五点多,反正指标正常了。中成药的说明书从来不提副作用,也没说必须坚持连续服用,依从性很差的我就很随意地断断续续吃了很多年这个中药的降脂药。西医的医生还是在劝我服用他汀,我说中成药也有效,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中药如果有效,肯定是加了他汀!
没条件做大试验,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不吃药去验血,吃一天药之后去验血,吃一个星期药去验血,吃一个月药去验血。结果怎么样?全都有效,当然,服药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仅服药一天,效果比较小,但依然显示出指标的下降。此外,服用一个月也降不到五以下,说明中成药的降脂力度比不过西药。
面对我做的小实验结果,按照常识,最应该质疑的是吃一天药就有效,因为中药的疗效一般不会立竿见影,如果出现了立竿见影,那会是因为什么?从逻辑推理,不难得出答案。在网上也能看到一些文章,指出这个中成药加进了西药成分,甚至还标明了加入的剂量。
再讨论第二种中成药,是治疗鼻炎的。每年的5~10月,我的鼻子一切正常,但是在其余的半年,每天都会面临过敏性鼻炎的困扰,过敏源是冷空气。今年进入11月之后,前半个月的北京天气其实相当暖和,我还只是穿秋装,可是我的鼻子却开始冷过敏了。
说起来也不是什么要死的大病,但鼻子每分钟都犹如水库一样,源源不断地泄洪,导致我根本出不了门。吃西药就是抗过敏药,有一代二代药,效果都是立竿见影,不同代药的差别只是嗜睡的程度逐代递减。吃抗过敏药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嗜睡,一觉睡到中午是常态。
治疗鼻炎的中成药我以前吃过无数,基本上都没有效果,但是最近两年,有一种以前没啥效果的中成药不仅开始有效了,而且还呈现出今年比去年效果更明显的趋势。去年吃这药,疗效至少需要两三天才能看到,也没有嗜睡的症状。今年吃一天(每天三次,每次四粒)立刻就见效了,虽然不如两小时就见效的西药那么灵,但比以前的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最让我生疑的是,今年吃了这个中成药之后也开始嗜睡了,连吃几天就连天睡到中午。
我属于注重实证的人,没有确切的证据,我也不好说人家到底加了什么乃至加了多少剂量,但是身体在用症状表达感受的同时也表达了相应的观点。
有朋友问我,你现在还信中医中药吗?我只能这么说,现在肯定还有很灵验的神中医,毕竟中国那么大。只不过,大概率是咱们普通人根本遇不到神医。至于中药,我也相信有非常灵验的中草药乃至中成药,但是如今的中药原材料,是不是与老祖宗在药典里写的一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质疑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