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只剩五年
(2024-01-11 13:51:21)
标签:
杂谈 |
我的电脑文档里存着不少半截文,还大多顶着挺醒目的标题,都是因为当时忙着写别的题材就放下了,而多数话题在时过境迁之后就不值得续写了。“如果生命只剩五年”这个标题,应该是生成于2021年10月的下旬,里面的半截文则是写于那年的12月。虽然至今已时过两年多,但我觉得并未境迁,因为这是一个长效话题,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到达生命的终点。
2021年10月中旬的某一天,我参加了每年一次由单位组织的体检。一周后拿到了体检报告,看到在肺CT结果一栏里写了不少字,核心内容是右侧肺叶有磨玻璃结节6.93mm,浸润分型为AIS。刚开始只是注意到肺结节的大小,因为我知道超过5mm的结节需要复查。待我上网查到AIS的意思竟然是原位癌,那一瞬间立刻就不淡定了,这是生命即将结束的信号?之后忙着看病,然后忙着把看病的过程写了一篇博文《体检之后》,发表在新浪博客(2021年11月29日)。
专家的医嘱:三个月之后复查肺CT,没有变化就半年之后,继而一年之后并连续观察三年,且每次查CT都要固定在同一家医院。我选择了就医环境比较好且离家比较近的某三甲医院,三个月之后的CT结果喜出望外。我一直祷告的是结节不要变大,结果不仅没变大,还比原来小了不少,只有5mm。当然,数据上的差异主要还是因不同仪器测量的误差造成的。
第二次复查按照医嘱应该相隔半年,但赶上了北京7个月的核酸管控期,为了保持我的核酸零记录,我坚持不去医院。这样就跨过了半年观察期,直接进入了一年复查。结果与前次相同,大小无变化,以后只需每年查一次肺CT即可。
在“如果生命只剩五年”这个标题下,我当时至少写了有一千多字,是在三个月复查之前写的。复查结果出来后,我就把这件事连同这篇半截文都放下了,忙着干别的事,忙着写别的博文。之所以能轻松放下,也是因为这期间我学习了不少有关肺结节的医学知识。
那一阵,我经常看一个胸外科专家有关肺结节的视频讲座。这位专家讲得非常细致,结合各种病例,分析什么情况需要做手术,什么情况只需定期观察。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我的启发很大,即肺结节浸润分型为AIS,确实有很大可能就是原位癌,但这是一种不活跃的癌,大概率是始终保持沉寂。在过去,医生往往会建议病人做手术,以防万一。然而,现在的治疗方针则是,对无症状且常年无变化的肺结节,只建议定期观察。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肺结节的位置,如果结节长在肺叶的边缘,手术的风险小且术后的效果也好。但如果长在中间,手术切除的面积大,必然会影响术后的生活质量。我从CT片子上看到自己右肺上的结节,位置可真不好,是在中间。所以,我提醒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手术。
下面看看我2021年的年底在“如果生命只剩五年”的标题下都写了什么内容:
从网上得知肺结节如果是恶性的,手术治疗后的五年存活率高达100%。这数据太满了,是否可信很难说。不过,我认识的人里有三个肺癌晚期患者,他们的生存期分别为4.5年,6年,7年。相比起多数癌症,肺癌确实属于五年生存期限比较长的癌症,很多癌症从发现到人去世都不到一年。
如果能事先知道生命还剩五年,我觉得这五年真不算短,足可以让自己的心理适应这个现实。自从完成了给家中老人养老送终的任务,我意识到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努力活着了。
我老爸是个易于提前焦虑的人,当上官家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时,我只要有点小病他都会担心我死在他前面,这样搞得我也非常紧张,心理负担很重。由此,我无论是小病还是大病,都需要刻意掩盖,这令我更是身心都相当累。老人在世的时候,我总是提醒自己,不仅不能死,连生病都要尽可能避免。这是我最惜命的人生阶段,因为知道自己的这条命至关重要。
我这一生没有经历过大的苦难,最艰难的岁月就是刚过来的这两年。特殊时期给每个普通人都带来了生活方面的种种困难,对于高龄的透析病人更是难上加难,我知道自己必须充当老人背后的一堵墙,可面对处处设障,深感无能为力乃至精神崩溃,这种孤立无援的绝望导致了我们两代人都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苦痛日子。
现在终于没有什么非要活下去的责任了,那该走就走吧。
当然,如果生命只剩下五年会有不少遗憾。譬如我会遗憾,送走了老人之后没有太多的时间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清净生活,孩子成年之前一直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的最后岁月一直以老人为中心,好不容易熬到了有条件以自己为中心了,时间又太短暂了。我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完父母的遗物,就该收拾自己的遗物了。
如果生命只剩下5年,那我就不会有七老八十的岁月。按照发达国家的年龄标准,我的生命历程中就没有老年这个阶段。我跟着老爸度过了他的暮年,见证了失去自理能力以后的老人每一天的艰难,这样的长寿我非但不羡慕还感到非常恐惧。所以,想到自己能够早点走掉,不会拥有那样艰难的晚年,也感觉到一种很踏实的轻松。
以上就是我在2021年的12月写的半截文,原文中最后还有一句,我犹豫再三没发上来。当时的年代背景是,我们正走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隧道里。婉转地翻译隐去的这一句:如果生命只剩五年,能做什么取决于什么时候走出隧道。如果还需要花五年的时间才能结束,那我这五年什么也干不了。
也就是说,那半截文写到结尾也没说清五年的时光里到底想做什么。主要原因还是没啥大事可做,而小事也不值得一写。不过,当时的我立竿见影地做了一件很耗时的小事:那时正忙着处理父母的遗物,同时也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很多东西当作遗物一并处理掉了。
真到做规划,五年其实太长了,谁知道明年是什么状况,何况五年。我只做一年的规划,今年的冬天打算去南亚两趟,晒晒太阳,北京太冷了。春末或夏初去美国看儿子,秋天在北京忙家事,年底有个大计划,但可行性不高,难以实现的事就先别说了。
如果生命只剩五年,腿脚还能走就出去看看世界,走不动了就玩点力所能及的小爱好。另外,争取把自己挣的钱都花掉……
(注:转自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4-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