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街景随拍

(2023-06-27 11:27:47)
标签:

香港

游记

文图/上官子木(北京)

 616日早晨7点,在澳门下了飞机之后,坐机场快线一站地,票价是6元港币到了氹仔码头。卖船票的人还没上班,码头的餐馆只有一家面馆开门。吃了一碗面,58港币,里面的芥蓝菜又硬又苦,感觉很对不起这碗面的价钱。

  头一班船是上午九点开船,普通仓的票价是港币160,人民币是140多。觉得这船票挺贵的,毕竟只是不到一小时的轮渡。进了船舱后发现,这跟以前的轮渡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船舱设置得像机舱一样,难怪票价高。可惜阴天下雨,海景是灰蒙蒙一片。

  到了香港,大雨瓢泼变倾盆,气温也比北京低多了。如今真是乾坤颠倒,南方居然比北方凉爽。我们在香港按计划住一晚,事先预订了旅店,前前后后还整出一些故事情节。

 澳门虽然因各种客观原因没有住宿,但最初是打算住一晚的,我也在携程上忙活过预订澳门宾馆的事,所以对澳门的住宿价位有了解,没有想象的价高,500元左右就能在大三巴景点附近有多种选择。按照澳门的这个价位操作香港的住宿预订,继续选择住客评分4.5分以上且地点在繁华街区,结果只有一个选项,房间仅10平米,价格是475元。把价格上限提高到1千,还是只有这唯一的选项,继续提高到1千5乃至两千,结果居然相同。我知道香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住在闹市肯定价位不低,但我的想象力还是太有限了。

 住宿地点设定在繁华地带,这个选择不能变,如果住机场附近当然有性价比超好的大酒店,可没法解决吃行玩的问题。为了看看是否还有别的选择,我又降低评分标准到4.0,结果还是一样,没的选,只能就这家了。心里安慰自己,只是房间小而已,住客评价还是蛮高的。

 想起参团日本游,在东京住过房间超级小的酒店,那可是真正的大酒店,不是民宿,但房间却不足十平米,地点当然相当好,酒店旁就是地铁站。跟团游,难得会住在交通方便的繁华地带。自由行可以选择出行方便的住宿地点,而代价必然是住宿条件有限。

下了渡轮,从香港的码头依靠地铁找到了位于弥敦道某某大厦的预订宾馆,是在地铁佐敦站附近。看到这所谓的大厦,楼下的门脸和过道只有两人宽,不过有17层高,称大厦倒也不为过。上到宾馆所在的楼层,发现根本没人!大门上贴着一张A4纸,说空调坏了,请住宿的客人电话联系。打电话得知,让我们换到尖沙咀某大厦某宾馆。听不懂粤语,让前台门卫接听并写下地址。当时雨特别大,耗费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能打上车,只好等雨稍微小点了,拖着行李乘坐地铁,其实相隔只有一站地。

  还是袖珍门脸的细高层大楼,不过装修显得更体面一些。上到某层,发现同一层楼居然开设了两家旅店。听店名,我们住的这家宾馆估计是日本人开的。进房间后感觉比想象得好很多,尽管房间确实很小,属于鸽子窝,但不仅有崭新的装修,而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设施都不缺,尤其是卫生纸和餐巾纸都充足。相比较,内地的无论是小民宿还是大宾馆,都在提供卫生纸时表现得抠抠索索。

 住宿问题这么一折腾,原本在香港有一整天的时间就剩下半天了。

 其实,香港除了逛街没啥好玩的,而胖哥属于最不喜欢逛街的一类人,他只是想看看香港长啥样。我从网上搜了香港的网红街,从中选了三条街:荷李活道、石板街、庙街。另外,我们所住的这条街是弥墩道,本身就是一条网红打卡街。

 先坐地铁到中环站,然后费劲巴力地找荷李活道,因为问谁都说不知道。我们走错了不少路,在累得我真想放弃的时候,胖哥在前方街头找到了荷李活道的路牌。看网上的介绍:荷李活道(Hollywood Road)位于香港中环至上环,是香港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荷李活道"的名字与美国电影业的好莱坞无关,而是来自早年荷李活道一带的冬青树(Hollywood)

 在荷李活道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了石板街,学名很难记:砵典乍街。香港政府在1858年将此街命名为砵典乍街,以纪念第一任香港总督砵典乍。这条石板街非常陡,石板还有高有低,并不平整。尽管如此,雨中的石板街颇有浪漫情调,引来不少拍照的游人。

 继续打卡,从中环坐地铁到左敦,找庙街。还好,知道庙街的人比较多,所以没费多少功夫就找到了庙街,而庙街的标志是一片红灯笼。看到红灯笼,不禁想到从江南古镇到澳门再到香港,红灯笼始终指引着旅游前进的方向。不过,庙街远没有网上介绍得那么热闹。看网上对庙街的介绍:

 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时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夜市。很多电影都曾以该条街道取景。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

 完成了逛街打卡任务之后,天快黑了,最后一项任务是找超市。想找一家大超市买水果,可始终没看到大门脸的商铺,只好问当地人,没想到人家指着一个特小的地下道口说那就是大超市。看着连电梯都没有,我们半信半疑地走下去,最后发现这超市的规模确实比较大。在香港,真不能通过门脸大小来判断建筑空间的容量。

 我自己没打算在香港看什么,但很想看看如今的香港书店都在卖什么书。逛了几条街也没遇见书店,只能放弃了。然而,到了香港机场,却意外看到了机场里有中华书局开的书店。至于书店的内在氛围,眼见为实的结果是在我猜想的两个极端的中间。

  二十年前我到香港,是单位组织的公差,到香港搞社会调查,专门调查香港贫困人口的住房状况,我们本来打算调查“笼民”,没能如愿,被相关部门婉拒。最后只是去了比较贫困的居民区,入户走访了拥挤不堪的民居。另外还参观了两所大学,至今记得某大学某系的图书馆,书似乎没有内地的数量多,但某些特殊领域的资料却很齐全。

  想起当年到香港之前,以为香港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没料到会看到那么多破烂不堪的房子。这次到香港,似乎破烂的房子更多了。对比特别鲜明的是,在繁华街道,一层是布满花哨广告的商用铺面房,楼上却是一大片烂尾楼般的破败景象。

 二十年前,感觉香港和澳门的街景市容都不怎么样,相比起来香港还要稍好一些。这次的感受却大不一样,发现澳门这二十年发展得光鲜亮丽,已经远远超过了香港,而香港却比二十年前更衰败了。

 街拍时我还发现,如今澳门满大街都是美女,而香港就别提了,说了伤众。

 澳门那篇写得认真,在微博遭遇难产,最后未能正常发出,心里很不痛快,好在博客那边是原标题原内容顺利发送成功。写香港估计麻烦更多,想想何苦呢,别那么认真了,随便写几笔,直接发照片。

 

香港街景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荷李活道

香港街景随拍

石板街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庙街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弥墩道地区的公园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小巷里的清真寺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地铁站里卖艺的老外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机场里的书店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香港街景随拍

(转自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3-6-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