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上官子木
飞将军-: 靠谱的人,不必情商,就让人信赖。22-8-29 21:51来自重庆(点赞99)
顺顺利利1005666: 真诚即最高情商22-8-29 21:53
22-8-29 22:53
竹筒倒幽默: 有一种说法是词汇腐败。现在巧言令色被捧为情商高,而质朴和诚实则被贬为情商低。22-8-29 22:52
拜博羽: “理由是我身上有一种易于让人信任的特质。” 质朴无华,无招胜有招。
22-8-29 22:10
小白CynthiaCindy: 《贪婪的多巴胺》一书说:高水平的多巴胺会抑制当下分子的功能,所以聪明的人在人际关系上往往很差。爱因斯坦说:“我爱人类,但我讨厌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说过,我越爱人类我就越不爱人。很多极其聪明、富有创造性的人都过有类似的表达。22-8-29 22:16
若缺2021: 以前老听人夸某某某很能干,后来近距离接触,能力不过尔尔。那些人所谓的能干其实就是会看脸色行事,会伺候人。
我自己是从来不谄媚领导,也不喜欢那些将心思花在谄媚上的孩子,我能接受情商低点但出活的孩子,发现好多社恐的孩子真的很出活,效率高,优点多多。22-8-29 23:11
大头朝上的达达: 所以专业性的靠谱>情商22-8-29 21:52
我们看这12条评论,似乎每个人对情商都有着不同的说法,但其实只是文字的表述有差别,而核心观点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根据我对上述评论点赞数的统计,80.37%的人认为,情商高意味着世故,油滑,不真诚,这无疑是把情商限定在人际交往范畴,并把高情商视作贬义。另有19.63%的人认为“情商高不等于处事玲珑”,还包括很多别的内容并把高情商视作褒义。
情商到底包含什么内容?下面简单概述情商概念的来源。
西方心理学界在研究人才发展规律的过程中,首先基于对智力的研究提出了智商概念,继而又进入到研究非智力因素的阶段。学术界有关非智力因素的系列研究是出于探讨一个问题:导致个体在学业乃至事业的成功因素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包括哪些非智力因素?情商是众多非智力因素之一,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使情商这一概念最终走出学术界而为普罗大众所熟知。该书被引入中国大陆后,情商一词在中国社会成了高普及度的时髦词,几乎人人都知道情商这个词汇,尽管未必理解情商的内涵。
学术界以外的国人对情商概念的了解当然不是来自学术书,而是来自各种大众传媒。我看到的各种对情商的世俗化定义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情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情商高就是会做人会说话,能让别人心里舒服。这种说法与情商的理论概念到底有多大差别?
让我们看看丹尼尔·戈尔曼是如何表述情商的,他把情商细分为五个方面:
1.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能力;2.自我管理,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为实现某种目标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4.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而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实现顺利沟通和正常交往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从上述这五个方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从头贯穿到尾的核心内容是自我情绪的调控。学术化的情商概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然而,在被咱们国人世俗化的情商概念里既没有“自我”也没有“情绪”,作为整个情商概念核心内容的"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被偷换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或“人际交往能力”。
有人会觉得,把情商定义为人际交往能力即使属于偷换概念,也还是跟原装定义沾点边,因为在情商的学术化概念里毕竟有五分之二的内容涉及到了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从字面上看,确实是沾边,否则这种说法也不至于广为流传。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即使仅限于单方面讨论人际交往,在学术化的情商概念与世俗化的情商概念之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别。
学术化的情商概念其核心是自我情绪,世俗化的情商概念其核心是人际关系。前者的目标是如何运用调控情绪的技巧以适应相应的人际环境;后者的目标是如何运用人际交往技巧来取悦于他人。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涉及的是“自我”,取悦于他人的能力涉及的是“非我”,即非真实的自我。这就是为何,以世俗化的情商定义为前提,高情商会被很多人视作不真诚的代名词。
博友思言刚发的博文标题是“高情商,说话就是让人舒服”,记述的是她刚聆听的一个同名节目,内容充满了对高情商的赞美。与此同时,我正在一个充满了对高情商贬低言论的评论区做数据统计。可想而知,我感受到了怎样的内心冲击。
自我情绪的管理调控能力高,这显然一个高认同率的优点。由此,按照学术化的情商定义,高情商必定属于褒扬之词。然而,对于会说话及善于交往之类的评价,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由此,按照世俗化的情商定义,人们对高情商持有褒贬不一的见解。
(转自上官子木博客的微博2022-09-01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