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是五个斯坦里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只有14.31万平方公里。塔吉克斯坦与四个国家接壤:东邻中国,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北邻吉尔吉斯斯坦,南邻阿富汗。
塔吉克作为部族形成于公元9~10世纪,到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征服。至1868年,被俄罗斯帝国吞并。1929年,以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名义加盟苏联,成为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9月9日独立,实行总统制。
独立后的塔吉克斯坦,出现了来自种族、宗教、政治集团等多方面的激烈纷争乃至武装冲突,政局持续动荡。1994年,联合国观察团进驻塔吉克斯坦。直到2000年3月,在顺利举行了总统大选之后,塔吉克斯坦才开始进入社会安定阶段。回过头来看,苏联解体是个大地震,而15个加盟共和国在各自独立后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余震。客观地说,最初的几年,14个小兄弟的日子比俄罗斯老大哥更艰难。
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飞到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航程是2个小时。迎接我们的是塔吉克斯坦的地接导游乌卖德,一个当地的塔吉克小伙子。别看乌卖德个子不高,但长得很帅。
乌卖德的导游词很少,就这么几句:塔吉克斯坦全国总共只有800万人口,是个农业国。工业品完全依靠进口,连服装也是进口。塔吉克斯坦人从小学到高中是免费,但上大学是自费。上医院看病都是自费,没有医疗保险。
在我印象里,似乎除了非洲,没有几个国家是看病要完全自费。显而易见,塔吉克斯坦是个相当穷的国家,政府没能力解决国民的医疗问题。
首都杜尚别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城市,人口80万。在杜尚别游览的景点包括:历史博物馆、独立广场、国家图书馆、总统府、世界最高的旗杆、植物园、绿色市场等等。总统府只能站在高处远眺,或者隔街远望。
塔吉克斯坦的独立广场,也被称作索莫尼广场,这广场呈细长型,足有一里地那么长。广场的一头有金灿灿的独立纪念碑和一个同样金灿灿的人物雕像,那是伊斯梅尔·索莫尼,他是波斯民族在中亚地区建立的萨曼王朝的国王,被尊为“塔吉克民族之父”。广场的另一头,有高耸的独立国徽,以白色为主,配上金色,显得既高贵又雅气。据说,在前苏联时期,这广场上立的是列宁的塑像,估计那时的广场叫列宁广场。
在索莫尼广场旁边,离索莫尼雕像不远处有座大建筑,这是由咱们中国帮助塔吉克斯坦建造的国家图书馆。我觉得,这座建筑设计得还不错,至少是比较端庄大气,但绝对算不上是杰作。中国人在塔吉克斯坦不光是盖房子,听乌卖德说,塔吉克斯坦的矿产都是中国人投资,也是中国人开挖。
世界上最高的旗杆165米,位于一个小公园里,四周的景色挺秀气。旗杆旁是一池湖水,湖对面是座造型新颖的博物馆。公园里的游人几乎都是当地人,水池旁有几个年轻姑娘在忙着拍照,大概是艺术照之类的。她们见了中国游客主动打招呼,至于面部表情,我可以用“春风拂面”、“喜气洋洋”来形容。
杜尚别的植物园总面积不算大,但很精致。植物园里面不仅游人很多,而且还有好几对新人在忙着拍婚纱照,说明这里是杜尚别最漂亮的地方。塔吉克人非常热情,他们见了我们这些异国游客不仅会主动打招呼,而且也不介意我们对着他们拍照,还主动配合摆POSE。
我此行参加的这个旅游团,13个游客分别来自8个省市。不同以往的是,性别比是第一次出现了男多于女。此外,以往中国旅游团里最常见的画面是:一到景点,中国大妈忙着摆POSE手机自拍;中国大爷则是端着大炮追拍风光。这次让我暗笑不止的是,头一次见识了大爷比大妈更爱留影。大妈们一般只是自拍自娱自乐而已,顶多就是鲜艳的衣服搭配鲜艳的纱巾。然而,大爷们闹的动静可大多了,除了自拍以外,他们每到景点都要找当地人合影,还不是找一、两个人,而是找一群人合影。也不是简单地站立合影,而是要组织大造型,集体摆POSE,然后咱们中国大爷站在人群的正中央,成为被当地人簇拥的中心。那画面还真是挺有气场的,简直就像领袖视察民情后与群众在一起。令我惊叹不已:如今这一代的中国大爷真是能量超强!
杜尚别的绿色市场与阿拉木图的绿市场在格局上很相像,但却堂皇多了,乃至堂皇得像宫殿一样。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堂皇的建筑只是一个卖水果蔬菜的农贸市场。
我们在杜尚别的那一天晚上吃的是中餐,一大桌子菜,称得上是丰富的大餐。除了鸡鸭鱼肉以外,居然还有饺子!看到韭菜鸡蛋馅的饺子,大家都很激动,尤其是我。不吃牛羊肉的我,这一路上在吃饭方面倍受折磨。在杜尚别不仅吃得好,住得也舒服。晚上入住的是五星级酒店,房间和卫生间都很大,不仅有超大的床,还有大如床的沙发和弧形老板桌。
塔吉克斯坦山多,从首都杜尚别到第二大城市苦盏的路都是崎岖的山路,所以我们改乘五人一辆的越野车。我和导游乌卖德被分在同一辆车上,聊天很方便。年仅26岁的乌卖德不仅已婚,还有了两个孩子,大儿子两岁,小儿子只有2个月。他给我们看他的全家福相片,老婆非常漂亮,两个儿子不仅漂亮还特别可爱。
听乌卖德说,中国每年给塔吉克斯坦500个留学名额,费用由中国出。乌卖德是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一年,学习汉语。除了学费、住宿费免费以外,每个留学生每月还有3千人民币的补助,用于交伙食费和日常零用。
乌卖德的汉语发音不太好,不光是四声的问题,他是跟着有地方口音的新疆教师学的汉语,所以他学会的是有口音的汉语。我觉得有点滑稽,中国花那么多钱,让留学生学的却是不标准的汉语。
深秋的山区,色彩非常美,一路都是养眼的山景。
苦盏位于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地处中国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上,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城中还保留有中世纪的城堡及清真寺。
苦盏另有一个译名,为“胡占德”。这“胡占德”其实是一个人名,是一位生活在中世纪的诗人,也是苦盏当时的首领,他的名字全称是穆斯列赫丁·胡占德,被后人尊称为谢赫·穆斯列赫丁(Sheikh
Moslihaddin),其头衔谢赫(Sheikh)在阿拉伯语里是“族长、教长”的意思,指德高望重的首领。
我们在苦盏的游览内容包括,苦盏历史博物馆,谢赫·穆斯列赫丁陵墓,清真寺、Panjshanbe
集市,文化宫等。苦盏历史博物馆就建在苦盏老城墙的原址上,显得很有气魄。
在伊斯兰国家,景点总是清真寺和陵墓,就如同在基督教和天主教国家,景点总是教堂和城堡。不过,我还是没想到,在苦盏居然有两个谢赫·穆斯列赫丁陵墓,一个在郊外,一个在市区。我们首先游览的是位于郊外的那个陵墓,与以往看过的陵墓不同,这个郊外的谢赫·穆斯列赫丁陵墓不是荒草丛中一土丘,而是漂亮的植物簇拥着漂亮的建筑。如果不是有一座胡占德的高大塑像显示了主题,这里更像是一座漂亮的小公园,亦或小植物园。另一座谢赫·穆斯列赫丁陵墓是在苦盏的市中心潘尚别广场上。
潘尚别广场上最有人气的建筑是Panjshanbe大巴扎,这是中亚最大的室内农贸集市。大巴扎有两层,一层除了卖蔬菜水果,还卖馕,是尺寸超大的大馕,而二层是卖服装、首饰、百货类。“潘尚别”,在塔吉克语里是星期四的意思。很久以前的集市每个星期只开放一天,这个大巴扎曾经是每逢周四开放的集市。
在大巴扎的对面是一组始建于1512年的建筑群,最初是为了纪念穆斯列赫丁·胡占德,故而被称之为谢赫·穆斯列赫丁建筑群,包括清真寺、经学院以及陵墓。这组建筑群里的谢赫·穆斯列赫丁陵墓,其实最初是一座清真寺,据说是因为里面曾经安放过胡占德的遗骨而被视作他的陵墓。
潘尚别广场上除了谢赫·穆斯列赫丁建筑群以外,还有一个绿顶的清真寺,那是近年来新建的。这个广场上不仅建筑多,人也很多,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公共场所,属于非常适合街拍的地方,可惜当时天气不好。
苦盏的文化宫是一座王宫式的建筑,建于前苏联的斯大林时期。在文化宫的正前方,有一大片漂亮的喷泉池。我们到达文化宫时,不仅是阴天还下着小雨,而且天色已经渐黑,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好时光,可在文化宫的花坛旁喷泉边,居然有两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每对新人周围都有一大群相随的亲友。想到咱们中国人拍婚纱照都是在影楼里,感觉对比格外鲜明:塔吉克人拍婚纱照,不仅在室外,还风雨无阻,白昼兼行。
在苦盏的食宿,旅行社已经丑话说在先,所以我们都没有高期待。吃饭是毫无悬念的当地餐,以牛羊肉为主。我不吃牛羊肉,被安排单独吃素餐。毫无疑问,很难吃。在苦盏的入住酒店,门脸非常小,电梯更小,一次只能装两个人。然而,没想到的是房间却很大,居然是一个卧室加一个大客厅,而且还不是套间。不过,华而不实:洗澡洗到半截,没热水了!
塔吉克斯坦是中亚这五个斯坦国中唯一主体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国家。也就是说,除了塔吉克斯坦,那四个斯坦都同属于突厥族系。“突厥”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古代突厥人的后裔,也包括了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
我对塔吉克斯坦印象比较深的是,塔吉克人不仅非常热情,而且特别喜庆,见了中国游客能够同嗨共乐。另外,塔吉克人的颜值比较出众。看吉尔吉斯人长相跟咱们中国人差不多,哈萨克人则是少数人长相似欧洲人,多数人还是更像亚洲人。塔吉克人则多数都长着欧洲人的面孔,姑娘美、小伙子帅,小孩子更是漂亮地犹如洋娃娃。
塔吉克斯坦山区秋景

杜尚别国家博物馆

索莫尼纪念碑

独立国徽

中国援建的国家图书馆

远眺总统府

世界上最高的旗杆

杜尚别植物园



杜尚别的农贸市场



建在老城墙原址的苦盏历史博物馆

郊外的Sheykh
Muslihiddin
陵墓


潘尚别广场


潘尚别广场上的Panjshanbe
集市——中亚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



潘尚别广场上的清真寺和经学院

潘尚别广场上的谢赫·穆斯列赫丁陵墓

苦盏的艺术宫

塔吉克年轻人

塔吉克新郎新娘

塔吉克儿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