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三国(3)——坦桑尼亚

标签:
坦桑尼亚东非旅游 |
我们在塞伦盖蒂看到了花豹,只见一只小不点儿的花豹躺在树上睡觉,而树下围着几十辆越野车,游客们端着长枪短炮瞄准熟睡的小花豹猛拍。目标实在是太小了,又是在树上,我拿着望远镜勉强看到了小花豹,而在照片里根本看不清。
马塞人(masai)是生活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草原上的游牧狩猎民族。在塞伦盖蒂草原上,我们的车子一开过来,一群半大的马赛黑孩子就围住我们的车子伸手要钱要吃的。要不是他们脸上画着白色的印记,很难看清他们的面部,因为肤色太黑了。领队在出发前就通知我们带一些糖块、笔、清凉油之类的东西,所以马赛孩子的手伸出来之后总会满载而归。
从恩戈罗恩戈罗到曼雅拉湖,车程3个多小时。曼雅拉湖位于东非大裂谷的悬崖之下,而我们入住的酒店在悬崖之上,站在酒店的庭院就可以俯瞰曼雅拉湖。这个酒店最重要的特色是,成群的狒狒在酒店的园林里闲逛,它们还在各个客房的阳台、门窗前攀爬。尤其是,这些狒狒还会打开门窗,进入房间偷食物。所以,地接导游嘱咐我们一定要锁好门窗。
从曼雅拉湖到乞力马扎罗小镇,车程5个多小时。乞力马扎罗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在东非大裂谷以南约160公里,这里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分界线。作为非洲最高的山脉,乞力马扎罗山被称之为“非洲屋脊”。比较奇特的是,乞力马扎罗山同时是火山和雪山。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将近80公里,主要由三个死火山构成,面积756平方公里,其中央火山锥的呼鲁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最高点。
因海明威写了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使得众多游客都把到乞力马扎罗看雪作为重要的旅游内容。其实,在多云的天气远眺乞力马扎罗山,根本看不清山上的白色是雪还是云。此外,乞力马扎罗山虽然在俯视航拍时有几分特色,但是这特色在仰望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来。海明威的这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我看过,感觉没啥意思。说实在的,海明威的小说,我读起来总觉得枯燥乏味。
我们没有登山的行程,只是到了乞力马扎罗的山脚下,这里被开辟为“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所有的登山者都从这里出发。登上乞力马扎罗山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我看登山者的背包都很庞大。
在坦桑尼亚的一路5天里,哈米斯不放音乐,更不唱歌,他几乎不说话。哈米斯的“闷”让我们很怀念活跃的托尼。不过,我们很快就发现了哈米斯的优点。坦桑尼亚的路况不太好,哈米斯开车特别谨慎,遇到特殊路段,他总是先下车,认真勘察之后再继续开车。所以,坐他的车有安全感。坦桑尼亚的司机有统一制服,一身米色套装,显得比肯尼亚的司机具备整体感,也颇有气派。哈米斯喜欢戴一顶礼帽,瘦高的哈米斯在制服加礼帽的装扮下显得挺帅。
哈米斯开车的时候不说话,但在停车休息的时候,他很愿意和我聊天,还主动问我问题。譬如,我们中国游客无论男女都戴口罩,女游客还戴着户外专用面罩,因为坦桑尼亚的土路尘沙飞扬,可谓漫漫尘沙路。哈米斯对户外面罩很好奇,询问为何要戴这个。哈米斯不戴口罩,我们主动给他口罩,他也不要。所有的坦桑尼亚司机都不戴口罩,他们不认为尘沙是需要防护的。其实也没多少机会聊天,我只知道哈米斯49岁,有10个孩子!老大18岁,最小的才2岁。算起来,哈米斯家每隔一年多就增加一个后代。不胜感叹:黑人的生育力真是超强!
乞力马扎罗小镇是这次东非行的最后一站,也是在东非住的最后一晚。来东非前,我对非洲的蚊子特别恐惧。然而,一路上一直没遇到蚊子,差点以为东非没蚊子。直到东非行程的最后一晚,入住的是乞力马扎罗小镇的一个小客栈,我终于在房间里看见了非洲的蚊子,个头真大,比普通蚊子大多了。非洲大蚊子的腿超长,估计隔着棉裤都能完成叮咬任务。我在浴室里打死了4只大蚊子,因为浴室里开着一个没纱窗的小窗户。好在房间里有蚊帐,睡觉还算比较安全。
比较东非这三国,论看动物,肯尼亚当属最佳;论观风景,坦桑尼亚名列第一。坦桑尼亚的地形多变,植物比较奇异,所以自然风光就显得更丰富多彩一些。不仅如此,由于坦桑尼亚非常有人气,因而坦桑尼亚的街景特别有看头。
坦桑尼亚风光
维多利亚湖与湖边的入住酒店
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
坦桑尼亚司机哈米斯
坦桑尼亚的女学生
草原上的马赛人
曼雅拉湖
曼雅拉湖入住酒店里的狒狒
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
乞力马扎罗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