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养老院
(2017-03-05 22:03:11)
标签:
养老院养老方式比较 |
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养老院是在10年前,当时跟着亲属去看望在养老院生活的一个亲戚。老太太不仅腿脚好,也没啥大病,可惜就是老年痴呆了。对于这种能走路却失智的老人,家庭照顾的难度相当大,送养老院可以说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是我见到的第一家养老院,印象特别好。房间多是2 人一间,内设宽敞的卫生间,就如同酒店的标准间。养老院有很大的食堂,伙食标准分不同的档次可供老人选择。此外,还有棋牌室等娱乐空间。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是这家养老院有个相当宽敞的大门厅,正中间放着一架三角钢琴;二是这家养老院有个漂亮得堪比公园的大院子,里面有水榭、小桥、花坛,以及各种健身的设施。这么好的硬件条件,收费却并不高,自理老人的费用是每人每月3千多,半自理是4千多,完全不能自理的是5千多。总之,这是一家性价比超高的养老院。当时的我觉得这个养老院只有一个缺点,就是有点远,从城里乘坐公交车需要换乘三次,即使不考虑等车、堵车,全程也需要1.5小时。不过,现在的我已经不觉得远了,因为我已经了解到像那样档次的养老院,这已经是离城区最近的了。
我首先考虑的当然是以前曾经去过的那家令我印象超好的养老院。打听完之后,结果真是令我绝望。那家养老院永远是没床位,排队都不知排到哪个世纪去了,至于我家的亲戚,人家是有路子才挤进去的。
我打听的第二家养老院就是我的老同学为他父母安排的那个养老院,距离城里更远,居然也说没床位。此外,押金的数量太大,远远超过了我的心理底线。我那老同学是做生意的,人家的经济实力注定比我强多了。
陆续打听了几家养老院之后,我基本上了解了养老院的收费情况。从硬件来看,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几乎都在远郊,而口碑好的养老院几乎都没床位。当然,我打听的养老院都是条件比较优越的,因为即使是条件好的,老爸都不一定愿意去,更何况条件不好的。
我只是打了几通电话就深深感到:选择养老院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当老爸明确表示不打算进养老院而是雇个保姆时,我顿时感到心里一阵轻松,心想,找保姆比找养老院简单多了。
刚开始确实很简单,老爸把自己非常满意的且观察了半年多的钟点工发展成住家保姆。然而,不到一个月老爸就不满意人家了,两人还因琐事闹别扭乃至吵架。于是,老爷子让我赶紧换人。我仔细问了矛盾的细节,没发现保姆有什么原则性的大毛病,主要是两人都不属于脾气温和之人,相处就不大容易和谐。
我作为旁观者,看得很清楚,自家老人无论脾气还是性格都有问题,用一个非血缘亲属的话来形容,就是属于“难伺候”的人。从老人这方面看,正如俗话所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谁也不能指望一个高龄老人能改变脾气性格。再从保姆这方面看,即便保姆自身脾气性格没有大问题,作为外人,对老人可以忍让一天,但不可能天天忍让。由此,无论换多少保姆,矛盾和冲突都是不可避免的。总之,相互关系难处是雇住家保姆这种居家养老方式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凡雇保姆的家庭,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想想看,即使是血缘亲属,住在一起都不易融洽,吵翻闹僵的例子有的是,更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
我把分析的结果仔细地讲给老爸听,并提醒他,无论怎么换保姆,摩擦与矛盾都是难以避免的,再换一个,你可能觉得还不如现在这个。好在我家老爷子头脑清楚,明事理,答应放低要求,忍耐一年,忍到保姆回家过年之时再换人。我得感谢他老人家的通情达理,没让我像周围的一个邻居那样,几个月的时间里为家中的老人换了17个保姆!
老爷子本以为在家雇保姆肯定比进养老院强,但当他经历了雇保姆的具体过程后,切身体会到雇保姆这种模式的种种缺陷,包括关系难处,也包括布置的任务保姆经常敷衍了事,最大的问题是保姆回家过年时间太长,不是几天就回来,而是几个月才回来。权衡了利弊之后,对养老院一直心怀排斥的老爸开始认真考虑养老院,并催促我为他选择养老院,于是我进入了仔细调查养老院的实战阶段。
老爸对养老院的要求,最首要的是必须离大医院近,最好是推轮椅几步就能到医院,因为老爷子的肾病已经到了该做透析的程度,如果做透析,一周要去三趟医院;其次是养老院能负责接送做透析;第三是医药费能走医保。此外,还有很多具体要求,如要住单间,房间要朝阳等等。我自己也在心里提了一个要求,最好有院子,方便老人出去散步、晒太阳。
我劳心费力地忙了一大阵之后,非常失望地发现,离医院近到推轮椅几步就能到的养老院几乎没有。经同事介绍,总算找到一家口碑特好,价格公道且离医院还特别近的养老院,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远了,这可不是一般的远,已经出北京到河北了,别说我不可能天天去,就是一周去一次也很辛苦。而我家老人属于心理素质比较差、心理问题特别多的人,需要我经常去做心理安抚工作。因此,我在百般犹豫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美好却遥远的养老院,把目标确定在离自家不远的地带。
我家所在的街道是一个全北京市著名的模范街道,于是我抱着很高的期待走进了该街道办的第一家养老院A。只见一片居民区里有一座没有院子的平房,里面的房间无论是多人间、双人间,还是单人间都非常狭小,而且一律都没有卫生间。所谓的单人间,房间小到只够放一张单人床的程度。住在这家养老院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失能老人,上厕所却只能上楼道里的公共厕所。这样的硬件真令我大失所望,费用也不低,每月5000多元。别看我有这么多不满,可管理人员却告诉我,床位已满!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家公办养老院,医药费可以走医保。
听街道办事处的人介绍,该街道办的第二家养老院因为是一年前新建的,所以硬件条件比第一家要好很多。然而,等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对方回答是:没床位!
我走进的第二家养老院B,属于公助民营性质的养老院。建在一个新建小区里,位于一座居民楼的一层,比起A,这B的环境明显要好多了,房间也比较宽敞,无论是多人间还是双人间、都配备了卫生间,双人间基本上符合酒店标间的标准,可惜的是没有单人标间,也没有院子,医保问题也解决不了。不用问,这家养老院B的费用比养老院A还要高一些。
我又陆续去了C、D、E、F等十来家养老院,居然没有一家能同时满足老爸的所有要求。几个月的调查之后,我跑得身心疲惫,原本是对养老院充满向往的我,现在反而劝老爸不要选择养老院了,还是降低要求找个保姆算了。然而,老爸又有了新发现。
半年前,我家所属的模范街道新建了第三家养老院,就在我家小区的院门口,地理上的优势是绝对的,不仅离家近,离公园近,而且离医院近。于是老爸天天关注施工进度,并督促我早早为他报名。经过半年从夏到冬的等待,这家养老院终于开张了。因为报名早,老爸被允许优先选房,他挑选了一间令自己满意的向阳的房间,采光度超过了自家的房子。另外,卫生间很宽大,门也很大且门口没有台阶,便于轮椅进出。想到自家的住房,卫生间很小且门口还有台阶,不仅无法进出轮椅,而且也是极大的不安全隐患。
老爸在入住养老院之前一直担心伙食不好,却没想到伙食是出乎意料地好。进入养老院后,老爷子对养老院是样样都满意,最大的不满是:吃得太好了, 根本吃不了且吃多了还消化不了。
通过近距离观察我家老人经历的两种养老方式,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养老院确实比雇保姆有很多优点:①伙食丰富多样,保姆做饭水平无法跟养老院的专业厨师相比,也不会有那么多样化的主食和副食。②娱乐活动丰富,人多热闹,老人在家只能面对一个保姆,难免孤独寂寞、生活单调,而在养老院不仅有很多同龄人,也有很多护理人员,还有各种娱乐活动和健身活动,所以生活很充实。③房间内有按铃,护理人员是24小时值班,这比雇保姆要安全得多,更不会发生保姆回家过年,老人无人照顾的情况。④有专职护士,可以负责打针吃药事宜,这是没文化的普通保姆根本不会做的专业活。⑤负责老人生老病死一条龙服务,无论是瘫痪的、痴呆的、鼻饲的老人,养老院都有专人护理,老人一旦出现身体上的大病症,养老院负责送进医院,而保姆不仅没能力提供专业护理,更没能力处理任何紧急问题。⑥服务态度好,养老院的护理人员都有工作守则,所以他们工作到位的程度是一个普通保姆难以做到的。
总之,从我家老人所经历的两种养老方式看,进养老院比雇保姆的生活质量要高。当然,我们比较幸运,这家养老院因为是新建的,硬件和软件都比较规范,工作人员也非常尽责。对于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我是由衷地感到敬佩,他们正从事着一项关乎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大事业。
其实,这家养老院在很多硬件方面都未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譬如没有院子,但因养老院紧靠着我家小区的院子,这个问题就不算问题了。还有药费不走医保,但养老院负责为老人上医院取药,而医院就在附近。此外,这家养老院也没有单间,我们只能选择包间,即包下一个房间内的两个床位,这样才能达到等同于家里独住卧室的条件,价格是8600元。这还是第一年打折的价位,从第二年起,每月就是9800元。看到这么高的价位,我暗自担心,将来我老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退休金住进令自己满意的养老院?
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由此,我们这一代自身的养老不可能依靠自己的独苗,那样会把孩子压垮。我想,凡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后果。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必须依靠自己,即储蓄足够的资金以便进入条件较好的养老院。非常令人欣喜的是,还没有到我们这一代,我们的父辈这一代的养老方式已经发生变化,选择进养老院的老人越来越多了。
衰老、疾病与死亡是自然规律,这是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而家庭养老的弊端不仅是老人难以得到专业护理,同时也降低了作为赡养者的晚辈们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这意味着有碍人类的正常进化。由此,发达国家都是政府养老和社会养老,这也必将成为中国人养老的大趋势,而我国政府需要做的是,如何让老年人住得起高质量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