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尔干之旅(5)——黑山

(2015-11-24 12:58:38)
标签:

黑山

巴尔干半岛

旅游

         黑山是前南斯拉夫最小的加盟共和国,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南部。黑山四周的邻居是:东北部的塞尔维亚,东部的科索沃(2008年宣布独立),东南部是阿尔巴尼亚,西北部是波黑和克罗地亚。黑山的西南部临亚得里亚海,海岸线长293公里。黑山这海岸线的长度虽说比克罗地亚短多了,但比不临海的塞尔维亚和波黑就长多了。

         黑山不仅临海,也是个多山的国家。黑山(Montenegro)的中译名以前都是音译为“门的内哥罗”,在我看来,原来的译名好听但不好记,现在译为“黑山”,倒是真好记,可惜不太好听。

         黑山共和国全国总人口有62万(2011年的统计)。黑山族占44.98%、塞尔维亚族28.73%,波什尼亚克族(穆斯林)占8.65%,阿尔巴尼亚族占4.91%。

         1991年至1992年间,随着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相继宣布独立,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2003年2月4日,南联盟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根据该宪章,两个共和国在2006年2月之后有权通过全民公决确定是否独立。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全民公决,正式计票结果为,参加投票选民中55.5%的选民支持独立,超过黑山全民公决法案规定的独立标准——55%。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

         在南斯拉夫的解体过程中,黑山是最后一个离开塞尔维亚老大哥的,也没发生内战,但黑山的经济发展依然落后。听导游娜娜的介绍,黑山的生活水平低,黑山人平均月工资是430~450欧元,退休金是230欧元。自南联邦解体后,黑山的工业就垮了,好在有山有海,可以依靠山和海来搞旅游业。

         娜娜描述黑山人的特点:最不喜欢工作,特别懒。黑山人认为工作太多会伤身体,所以要少工作,多休息。在周边国家的人眼里,黑山人是以懒惰而著称,如果小孩子不爱写作业,老师就会说:你怎么像个黑山人。这简直可以说,“黑山人”与“懒惰“成了同义词。娜娜讲了一个描述黑山人懒惰的经典笑话:黑山人的床前都放一把椅子,因为黑山人觉得睡觉很累,起床之后需要先休息。娜娜还没讲完,自己已经先笑个不停了。

         我们在黑山的旅游内容主要包括:科托尔古城、布德瓦老城、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迪尔地耶维卡桥。

         科托尔是黑山南部的海港城市,位于亚得里亚海科托尔湾南端。科托尔自十五世纪起被威尼斯、奥地利等国统治,1918年则划归南斯拉夫。科托尔是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存中世纪古城原貌最完整的城市之一,科托尔古城里有中世纪教堂、罗马建筑等众多古迹,由此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科托尔因长期受威尼斯文化的影响,故当地建筑物多具有威尼斯风格。

        科托尔古城很小,转一圈半个小时足够了。里面有两个教堂,其一是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其二是圣尼古拉斯教堂。科托尔古城被热带植物所环绕,属于热带风光。

        波黑别看又小又穷,旅游资源却相当可观,离开科托尔仅仅20分钟的车程就是另一个旅游胜地——布德瓦。据历史考证,布德瓦拥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是亚得里亚海岸边最古老的定居点。布德瓦被称之为是黑山最有名的旅游胜地,以美丽的沙滩、丰富的夜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地中海式建筑而闻名于世。

        我们在波黑的当晚就住在布德瓦,我对布德瓦的这家入住酒店最深刻的印象是,酒店里有免费WIFI,但这WIFI是与电视共进退,即开电视就有WIFI,关掉电视就没WIFI。我以为这是当地特色,但娜娜说她也是头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次日早饭后,我们跟着导游徒步10分钟就走到了布德瓦老城。布德瓦老城虽然不大,但看上去很精致。这里有:古堡、教堂、热带植物,是我所喜欢的热带景致。我们来的时间并不早,可所有的店铺都没开门,这让我想起黑山人懒的话题。不过,古城里的游人并不少,而乞丐更勤劳,早早就来上班了。

        据说布德瓦老城最初是被希腊水手发现,但直到罗马帝国占领了整个黑山海岸线后,古罗马文明才开始对布德瓦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在布德瓦,绝大多数的古老建筑都是由威尼斯人设计的,因而多数建筑从结构到细节无不体现了古罗马风格。

         离开布德瓦之后,按照行程我们前往黑山著名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车程3.5小时。沿途是一派田园风光,可谓赏心悦目:青山、白云、绿草、繁华,还有隐现于山间的小房子。

         在此次巴尔干半岛之旅中,这前南斯拉夫6个国家的导游都始终是由娜娜担当,我们的司机也始终没换。司机名叫阿列什(Alesh),他是斯洛文尼亚人。阿列什除了有点将军肚以外,几乎都是优点:高大肌肉男、长腿欧巴。阿列什不仅长得帅,车开得也好,而且工作特别卖力气,我们的行李都是他搬上搬下。阿列什会说英语,途中休息时我与他闲聊了几句。无意间我发现他的左臂刺了四个中国字:族喜爱童。我问他知道这四个汉字的意思吗?他立刻用英语回答:家庭、喜欢、爱情。最后一个字他没解释,我问:是儿童?他答:不是。娜娜给我解释,那是属性,就像我们中国的12属性一样。我没再继续细问,因为看到娜娜做这番注解的时候在语言表达上已经很费劲了。

         黑山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很美,198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很大,包括杜米托耳山丘、塔拉峡谷、苏西卡峡谷、德拉加河以及科马尼卡峡谷平原的地势较高地区。据导游介绍,塔拉峡谷是仅次于亚利桑那州大峡谷的世界第二大峡谷。看网上的资料,塔拉峡谷是整个欧洲最大的峡谷。

        我们在杜米托尔国家公园里游览时间最长的是黑湖,这是一个看上去并不黑的湖。至于公园里的其它地方,则是当地人开着吉普车拉着我们边飞奔边游览。进入眼帘的是:湖光山色,田园景致,乡村风情。在满眼美色中,我最喜欢的是原野中的漂亮小房子。风景无限好,只是吉普车开得太快了,无法正常拍照。

        离开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后,乘车继续向南,游览迪尔地耶维卡桥,这是前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的拍摄地。这部电影我也是少年时代看的,虽然电影中的细节都忘了,但依然记得电影的主题:二战中,游击队费尽心机地说服这座桥的设计师协助他们炸掉这座桥以抗击德军。

        我们在黑山的第二晚是住在黑山的首都波德戈里察,在前南斯拉夫时代,黑山的首都是以“铁托”命名。二战时,黑山共产党人是铁托游击队的中坚分子。按照今天的网络语言,黑山人是铁托的“铁粉”。

        黑山的古城比不上波黑的古城,因为规模比较小。但从自然风光来看,黑山要比波黑更胜一筹,因为黑山遍布着热带植物且具有临海的地理优势。总之,在黑山无论走到哪里,即使不是景点也有着景点般的美。难怪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跑到黑山来买房子,包括咱们中国人。

 

 科托尔风光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科托尔古城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科托尔古城的圣特里芬教堂

巴尔干之旅(5)——黑山

 

科托尔古城的圣尼古拉斯教堂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布德瓦老城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司机阿列什左臂的刺青是四个中国字

巴尔干之旅(5)——黑山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黑湖

巴尔干之旅(5)——黑山

巴尔干之旅(5)——黑山

 

迪尔地耶维卡桥

巴尔干之旅(5)——黑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