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2015-11-02 15:34:41)
标签:

克罗地亚

巴尔干半岛

旅游

    克罗地亚位于亚得里亚海东岸,有着很长的海岸线,隔亚得里亚海与意大利相望。克罗地亚的四邻是:西北部的斯洛文尼亚,东北角的匈牙利,东面的塞尔维亚,南面的波黑

    克罗地亚与斯洛文尼亚是关系最为密切的近邻,因为有着较长的边境线,同时也是一对难兄难弟,哥儿俩曾经为脱离前南斯拉夫并肩作战。继斯洛文尼亚1990年12月的公投之后,克罗地亚也在1991年5月19日举行了公投,而赞同独立的一方以绝对优势胜出。比较戏剧化的是,克罗地亚在6月25日与斯洛文尼亚同时宣布独立。很显然,这哥儿俩是商量好了,共同行动,互相壮胆。

    然而,与斯洛文尼亚只经历了10天的战乱不同的是,克罗地亚的独立引发了长年战争。克罗地亚没有斯洛文尼亚那么幸运,主要是因为紧靠着塞尔维亚。仅就独立一事而言,是克罗地亚境内的克族人赞成独立,而塞族人反对独立,但克族与塞族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却是由来已久,独立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刚开始只是克罗地亚境内克塞二族之间的流血冲突,最后演化为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两国正规军之间的战争。

    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主要群居在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边境地带,以及克罗地亚与波黑边境地带。1991年12月19日,克罗地亚与波黑边境的塞族地区正式成立“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与此同时,在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边境的塞族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自治组织。这样的局面真够热闹的,先是克罗地亚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继而是克罗地亚一分为三。

    克罗地亚战争一直持续到1995年。该年8月,克罗地亚政府军占领了塞族共和国部分地区,12月双方签署岱顿协定,战争正式结束。1998年,所有塞族地区重归克罗地亚。这场战争使克罗地亚人口从1992年到1995年之间从475万人减少到440万人,2003年开始则大约维持在440万人,迄今没有回复到战前的人口数。查看网上的数据:比较南斯拉夫1991年最后的国情调查和2001年克罗地亚最初的国情调查,克罗地亚国内克罗地亚人的比率从78.1%上升到89.63%,另外塞尔维亚人则从12.2%下降到4.54%。也就是说,战后人口减少的35万人和塞尔维亚减少的8%几乎相当。这意味着,克罗地亚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大批逃到国外。相比较,地接导游娜娜提供的数据是,1991年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占40%。不知这些数据到底哪个正确,反正都在述说一个事实,即克罗地亚战争促使国内的塞族人移民国外,总之克塞两个民族水火不相容。

    结束战争之后,克罗地亚的经济逐步复苏,并在2003年终于回复到战前1990年的经济水平,之后逐年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位居前南斯拉夫联邦各国中第二,仅次于斯洛文尼亚。听娜娜介绍:克罗地亚人的月平均收入是700多欧元,退休金是400多欧元;斯洛文尼亚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千多,和600多。关于斯洛文尼亚的平均收入,两个地接导游说得有较大出入。听莫妮卡的介绍,斯洛文尼亚人的月平均收入是300欧元。我觉得娜娜说的数据似乎更合理一些,因为斯洛文尼亚既然是比较发达的国家,月平均收入300多欧元实在是太少了。不过也许是莫妮卡说错了,或者是我听错了,如果是周平均工资300欧元,月平均工资正好是娜娜所说的1千多欧元。好在我只是写游记,不是写论文,数据的对错与否并不重要。

    娜娜在解说中提到,克罗地亚的失业率很高,幸亏克罗地亚加入了欧盟,这使年轻人出国找工作变得比以前容易多了。我对娜娜的这段介绍特别感兴趣:“克罗地亚在铁托的社会主义时代,所有的人都有工作,也有房子和车,而独立之后,因为工厂和企业都走向私有化了,大批工人失业,即使没失业的也只有很低的收入。所以,克罗地亚人非常怀念铁托时代的社会主义生活。”

   斯洛文尼亚的布莱德到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是200公里,在萨格勒布的游览内容主要包括:圣史蒂芬大教堂、石门、圣马克教堂、总督广场、古城。

    圣史蒂芬大教堂是克罗地亚的宗教中心,教堂内的一面墙上有公园9世纪的文字,教堂里还有二战期间萨格勒布大主教的墓。在圣史蒂芬大教堂附近有个“多拉兹市场”,这是个农贸市场,据娜娜介绍,这是萨格勒布最有名的市场。我看到市场里很脏,到处都是苍蝇。这个游览内容真是接地气,看到了当地人的实际生活。

    萨格勒布整个城市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由教堂、市政厅等古建筑组成的老城,也称上城区;其二是由广场、商业区、歌剧院组成的新区,又称下城区;其三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市区。

    在圣马克广场上的教堂是圣马克教堂,建于16世纪,这是克罗地亚的政治中心。面对圣马克教堂,左手是政府大楼,右手是议会大楼。从圣马克教堂广场走到一个制高点,可以从上城俯瞰下城。在逛古城时,看到街边有家领带店,橱窗广告展示的是一条超大领带。据娜娜的解说,领带是克罗地亚人在17世纪的时候发明的。

    石门是老城仅存的一座城门,建于古罗马时代,现在看着像个洞穴,里面很小,但却珍藏着17世纪的圣母像。

    总督广场上的塑像是克罗地亚的民族英雄,19世纪的总督,当年带兵与入侵的匈牙利军队打仗。总督广场是萨格勒布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带,按照娜娜的说法,总督广场是萨格勒布市中心的中心。我对总督广场印象比较深,因为我们在那里解散,然后自由逛街,最后再在那里集合。

    以往出国旅游我都希望能有充裕的自由逛街时间,这样即可以逛商店,也可以拍街景。然而,在萨格勒布的大街上发现没啥可逛的,商店里卖的东西也没啥吸引人的,不过物价还是挺低的,至少比波罗的海那三小国的物价要低很多。以前总是觉得自由活动时间太少,这还是头一次让我觉得时间太多了,我决定找一家咖啡馆消磨剩下的时光。

    当时我已经远离繁华地带,走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周围似乎没有临街的咖啡馆,所以,当我一看到路边墙上有咖啡馆的字样,就顺着箭头指引的方向走进小巷。拐了两道弯儿,我才在小巷深处发现了一个非常袖珍的咖啡馆,在门外就能一览无余地看到两张小咖啡桌旁坐着两个老头,估计70岁左右。我进门之后才看清吧台后的黑暗处站着瘦小的女店主,看样子70岁都不止了。

    我不爱喝咖啡,想喝点别的,但得知这里除了咖啡没别的饮料,只得决定喝最小杯的咖啡。老板娘始终一脸冷漠,连一丝待客的热情都没有。我问一杯最小量的咖啡多少钱,她回答:7库纳。克罗地亚的货币是“库纳”,1欧元等于7.5库纳,也就是说一杯咖啡还不到1欧元。于是我一边暗喜真便宜!一边递给她1欧元说:我只有欧元。可老太太不接钱,而且根本没搭理我。正在我不知所措时,坐在咖啡桌旁的一个老头起身过来解释:如果你给欧元,那就是2欧元。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欧洲人也知道宰客,以前我一直以为只有咱们中国商人才精于此道。

    尽管我觉得不太合理,但却不想离开,因为此时我的腿出现疼痛,这意味着我眼下必须坐下来休息。何况即使2个欧元一杯咖啡,听着也不算贵。可等我看到那超级袖珍的咖啡杯时,才发现这杯咖啡还真不便宜,袖珍小杯子的直径也就跟2 欧元硬币的尺寸差不多,说白了,还不够半口的量。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迷你”的咖啡杯!等我像品茶一样抿了一点“迷你”杯子里的咖啡后不禁眉头紧皱,天呢!真难喝!可以说,我这辈子都没喝过这么难喝的咖啡!

    我守着难喝的半口咖啡,一边发呆一边观察这个小店。与以往见过的咖啡馆相比,这里非常简陋,也没什么装潢。我正对的墙上高高悬挂着一台老式电视机,画面上居然是中国的风光介绍,有江南的园林,还有云南的石林,不过只有画面没声音。店里坐着的那两老头始终不语,跟发呆也差不多。作为店主的那位老太太不但不招呼客人,还一直在用手机和不知什么人大声聊天,可惜用的都是克罗地亚语,我什么都听不懂,要不然还能写出点故事来。

    其实,这就是当地人的原生态咖啡馆,所展现的就是当地普通人的生活。要论旅游的目的,至少对我来说,除了游览名胜古迹和观赏异域风情,还应该包括了解当地普通人的生活。实际上,对于我们这些跑马观花的游客,如果不是深入小巷,这最后一条还真是不太容易实现。

    从地图上看,克罗地亚的版图显得很奇特,我看有点像壁虎:一块正常的面积如同身首,后面连接着一条细长的尾巴,这条细长的尾巴就是沿着亚得里亚海的海岸线的一条极为狭长地带。我们在克罗地亚的行程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克罗地亚的首都萨格勒布,位于克罗地亚版图的首部,其二是克罗地亚的港口城市杜布罗夫尼克,该市位于克罗地亚版图那条细长尾巴的末端。克罗地亚这壁虎型的版图致使该国同属于东欧与南欧,克罗地亚的北部属于东欧,南部则属于南欧,以Sada河为分界线。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位于克罗地亚南部,建于公元7世纪。杜布罗夫尼克不仅依山傍海,风景优美,而且是欧洲中世纪建筑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城市,古城中至今仍矗立着14至16世纪建的古城堡,而且是分别体现了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等不同的建筑风格。由此,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享有“城市博物馆”的美称,并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克罗地亚战争期间,杜布罗夫尼克曾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濒危城市的名单,直到战争结束三年后的1998年才从黑名单上撤下来,感叹克罗地亚现在的局势平稳、社会安定来之不易!由于地处海边,所以杜布罗夫尼克既是一个可供人们循古、观光的文化古城,也是一个休闲、度假的疗养胜地。游客主要是欧美人,很少看到亚洲人的面孔,也难得见到中国游客。此外,到杜布罗夫尼克度假的本国人也很少,因为这里的物价高,克罗地亚本国的普通人一般消费不起。杜布罗夫尼克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游人太多,再美的景点,人一多就容易令人心烦。

    克罗地亚至少有6个世界文化遗产,主要集中在亚得里亚海的沿海地带,杜布罗夫尼克只是其中之一。别看克罗地亚是个不起眼的小国,旅游资源却相当丰富。欧洲人历来就喜欢到海边去度假,而克罗地亚的海岸线长达5300多公里,因此,克罗地亚的旅游业一直非常兴旺发达,而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旅游业始终是克罗地亚的主要产业之一。

 

萨格勒布的圣·马克教堂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石门内珍藏着17世纪的圣母像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萨格勒布的圣史蒂芬大教堂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圣史蒂芬大教堂墙上有公元9世纪的文字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与大教堂为邻的农贸市场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萨格勒布古城街景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萨格勒布市区街景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总督广场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我在这家小咖啡馆发呆多时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风光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的教堂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古城街景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港口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海岸风光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巴尔干之旅(2)——克罗地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