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法与结构
(2016-12-29 09:51:42)
标签:
文化 |
怎样写字好看
——
横笔书写宜俯仰
一字只宜一横长
横多参差分长短
遇有人字横不长
悬针左侧就成撇
顶头一撇写平坦
注意撇中起下笔
写撇长弯短不弯
写捺一波又三折
且分平斜与团尖
一字不宜有二捺
横长捺就缩成点
左右结构两相称
平头齐足重心稳
左小须要往上升
右小须要往下沉
横笔宜俯仰
横多分长短
写竖先写横
两竖有向背
悬针左侧撇
撇中起下笔
捺笔三波折
一字
侧笔
单点不夺主下、卜
心勾写得圆心、必
横勾如鸟瞰宁、写
左右两相称
左小往上升
一字一处宽
一、主笔优先空间大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主笔一定要抢占空间,突出形象,也就是说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要写得张扬放开。
1、下横“三正土生”、上横“丁下万百”、中横“女士丹七”、长竖“斗井牛半”等。
2、斜捺的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大天夭夫”等。
3、撇短捺长。如“义又父文”等。
4、撇、钩、捺收笔应上下错落,不能写在同一水平线上。如“禾术未本”等。
5、提钩比较长。如“长衣表良”
6、一字不能有两捺,捺画以点代之。如“栽”等。
7、竖弯钩,上有横时取斜势。如“已见电毛”等。右有撇时取斜撇。如“元允光龙”等。
8、横折钩,内有撇笔比钩高。如“勾力办勿”等。
9、横折钩,扁口框上宽下窄,如“四回”;长口框上下等宽,如“固图”;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如四回;扁口框内当偏左,如“回而”;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如“图国”;框内捺画写成点,如“囚图”。
二、左右结构有上下
10、左右结构,主笔偏旁占空间比例要大一些。如“记找影部”等。
11、右偏旁有纵笔的,则上高下低。如“伟代持降”等。
12、右偏旁有横笔的,则上低下高。如“仁江阳和”等。
13、右偏旁上有纵下有横笔的,则上高下高。如:“社值让佳”等。
14、右偏旁上横下纵的,则上低下低。如“何杆行灯”等。
15、对于左中右结构。右偏旁有横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是1:1:2,如“谢微”;右偏旁中有纵向主笔时,其宽窄比例又变成1:1:1,如“澎倒”。
16、左中右结构中,中部上有纵笔的,中间高两边低,如“微湖”;中部上有横笔的,中间低两边高,如“测例”;右耳旁一律低,如“脚绑”等。
三、上下结构要有形
17、上下、上中下结构,中间有横的写成菱形。如“茶答集梁”等。
18、上下、上中下结构,上有横笔的写成倒梯形。如“室宣学需”等。
19、上下、上中下结构,下有斜捺、竖弯钩或心字底、四点底、儿字底、衣字底、折文底的字,写成梯形。如“总充复哀”等。
法书多娴静,笔笔走性灵
赏心又悦目,余韵尚萦胸
诚则基本功,三昧之所在 (诚然它是基础,是学好书法的关键)
点划当首冲,何者才算好 (写好每一笔点划是很重要的)
一下难说清,勿管横竖撇
勿管折点捺,自然有力量 (要符合要求和规矩,又要自然灵动有力量)
饱满兼圆润,变化生奇趣
锋颖当毕成,入笔分逆顺 (看得出用笔才行。用笔首先是入笔,分顺入和逆入)
藏锋笔中情,行书有两种 (笔锋要藏锋逆入,也可以露锋)
第一为直行,提笔画略细 (第一种为直行,中锋运笔,提笔的时候画略细些)
按时粗自生,第二称转折 (按笔的时候画自然粗些,第二种是转折)
运笔走中锋,转以成圆笔 (运笔也是起中锋,转的时候成圆笔,是手指捻笔的功夫)
折则成方形,收笔驻露藏 (折的地方因提按而成为方形,收笔分驻锋,露锋,藏锋)
三法见底功,驻笔做空收 (这三种方法要形成习惯,驻笔是停下来,在空中收笔)
露锋渐提成,提顿回锋收 (露锋收笔是逐渐提笔送出,收笔。回锋收笔是先将笔略提顿一下,再收)
藏锋神韵成,点若山坠石 (也叫藏锋收笔,最体现用笔神韵)
气势贯长虹,残缺即虚却 (讲究气势,写点残缺就是虚却)
扭错主呼应,两点相顾盼 (不同字不同位置,点药有变化,或扭或挫讲呼应。两点要顾盼)
众点星汉呈,倘若成算子 (多点要呼应生辉,明暗变化。否则像算盘珠子)
不知变化情,一点若失度 (不懂的变化,就会失了尺度,不合适)
妙目美人惊,有多少遗憾 (就像美人坏了眼睛)
有多少心痛,挑法策琢趋 (挑要逆入起笔)
似钝三角形,由点渐进锐 (通常是组合,顺势逆入像钝角三角形。提挑时,先慢后快渐渐提起)
顿挫扭挑成,挑法不宜长 (先顿笔,向左扭挫,挑出。避免轻浮。挑不宜过长)
长则是必崩,至法在疾速 (过长就会无势,在于提锋要快)
落出均露锋,横势之大要 (落笔均匀的露锋提出。横多变,要点是“勒”)
千里阵云行,逆势起笔后 (像千里外的阵云奔涌而来。逆锋起笔后)
切勿太水平,通常左上勒 (通常向右上方勒笔)
免使字右倾,横如太弯曲 (避免字像右倾,横也不能写得过于弯曲)
柴担即是病 (太弯就是毛病,叫柴担)
倘若头尾重,蜂腰入眼中 (也是毛病,叫蜂腰)
尖峰多露笔,仿宋不轻灵 (如果是尖锋,露笔太多。就成了当代的仿宋)
多横须变化,中划作呼应 (以中划做基础,写出呼应。)
俯仰或虚实,敛放法度深 (……严守法度)
轻者可蝉翼,重者若崩云 (……重的,可势如重云的崩塌)
作竖可向背,当依法度行 (竖有向势和背势,八法中的“努”法。)
一笔垂露竖,圆润又晶莹 (作垂露时,要浑圆晶莹,回锋收笔。如同露珠下垂。)
左右有顾盼,卓笔锋先行 (对左右两侧有顾盼,它讲究用笔,行锋铺毫,要考虑好)
一笔悬笔竖,锋颖当毕呈 (写悬针时,要锋芒毕露)
只是宜谨记,空收应回锋 (要记住,作空收回锋,对笔势加以限制)
写竖如板直,棍子是贬称 (如写的板直,是病笔,叫棍子)
头大尾若小,死蛇即为名 (……)
有种算盘档,板滞势必穷 (一字多竖,没有变化,叫算盘档。行笔板滞,笔势拘束,没了灵气)
倘作中间竖,不能走偏锋 (如果作中间竖,绝对不能走偏锋,其他竖也不可以)
倘若作长竖,当如万岁藤 (……就要像万年老藤,辣气顿生)
苍劲多有力,心融意使通 (……要心领神会,意到笔到)
撇法需逆下,笔趣在性灵 (八法中的“掠”,逆锋入笔,锋要取逆涩势。撇的笔趣在于灵动和老到)
否则即漂浮,功力成泡影 (……)
短撇勿太斜,太斜显虚空 (……)
长撇上宜直,劲力在其中 (……)
双撇或多撇,惨淡多经营 (……)
笔意求变化,绝不信手碰
头大为牛头,尾小鼠尾生
撇尾如随便,必然狐尾成
妙在笔意足,意疾而涩锋 (它的妙处是笔意要足,心中想得到。思维快,行笔要涩进,慢,味道足)
写撇忌板直,务必三折清 (……务必要三折清楚,直捺也要看出三折)
否则如棍棒,或出狐尾形
三折讲比例,并非任意行
尤其第三折,太长亦飘蓬
三折要扭曲,做作无峥嵘 (若是扭曲了,就是做作,没了劲力和姿态)
捺头勿过重,捺尾勿懈松 (……尾不能下垂,致使松懈)
力量之所在,逆入行回锋 (……在于逆锋起笔,微出波弧,回锋收笔)
即使出锋捺,空收应趁兴 (……也应趁兴空收,限制势头)
折笔称婉转,圆劲如龙腾 (折为圆折运笔,又称婉转,要圆劲,如飞龙在天)
一为外拓法,折处提换锋 (一为外拓法,即圆折。在折处提锋换锋,或捻管换锋)
向势渐渐转,渐按渐下行 (按照笔势,渐渐转过来。再渐按渐向下行笔)
一为内压法,背势为正宗 (内压即为方折。它取背势,所以内压,在转角提笔换锋)
再方折而下,折笔得完成 (再背势方折而下……)
上折勿拖肩,搭肩下折病 (折笔在上时,不能拖肩,不能断开。在下时,不能搭肩,不能突出来)
如果出鹤膝,是折笔太重 (……)
折处角太多,反散乱字形 (……)
又不能缺角,更非成仿宋
亦不能平拖,换势作提按 (……要换势,要有提,有按)
钩法称背挑,又兴戈法通 (钩也叫背挑,要逆入起笔。钩法与戈法一样)
钩前按提按,平推遣出锋 (写之前,要按笔提笔再按。再迅速平推出锋)
钩薄则板刻,钩僵少精神 (不要单薄,不要僵化)
百钧之发弩,长空弦月新 (像最大力开弓射箭,出锋迅速。又像长空的新月)
逆挫上落笔,右顿转笔行 (要逆挫起锋,向右顿一下,转笔行锋)
钩细成蟹爪,钩小不匀称 (……)
斜钩两头重,竹节便露形
点划固然多,基本此八种
形态虽各异,用笔原理同
鉴赏应提高,熟悉笔下病
起收若过重,折木腹中空 (起笔收笔若过重,是病笔,叫折木,中间空了)
处处尖锋露,单薄便紧跟
划中有毛刺,落笔不干净 (笔划中有了毛刺疙瘩,是落笔不干净造成的,与老辣不同)
偏锋作正楷,扁枯不圆润 (……)
肉若多于骨,臃肿成矮翁
骨多肉若少,麻杆成大病
收笔不能改,越改越头疼
病笔千百种,一时难说清
点划讲笔势,来往讲呼应 (一笔一划都要讲“势”。一来一往都要有呼应)
永字有八法,书为座右铭
写字当勤恳,尤需持以恒
范本选准后,反复作摹临
一遍正手脚,二遍正势形 (刚开始端正姿势,运笔要灵活。第二遍就要弄清字的势和态)
三遍令拟本,四遍令遒润 (再写就要和范本相似,神似。最后达到,圆润遒劲,出神入化。)
似此数百遍,岂有不成功
当然也须知,没有死字形
一字十家书,一字便十种
倘说必如此,诚然祸无穷 (如果说必须怎样怎样,就会僵化,没发展,遗祸无穷)
范本归范本,风格自己攻
艺术无止境,无乃御长空。 (艺术无止境,像驾驭长风游于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