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鸟瞰(一)
(2013-10-09 11:06:12)
标签:
文化健康 |
“材料作文”鸟瞰(一)
标签:
文化 |
分类: 思维老师教语文(作文) |
国庆节,读高三的侄孙(G)自请来住几天,说是我这里安静便于他用功。我(H):“平生的宗旨:作为学生家长尽量不教子弟们与他们课内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就是不苟同于盛行已久的补课的做法。所以,一老一小各不相扰:我写我的博客,他做他的作业。
那天午饭前,G 拿着一张语文卷问我:“爷爷,你看这道作文题--”。我一看,是两则材料:一则说的领头雁,一则说的领头羊。
H:材料作文,它的类型,从数量上分,无非一则--
G:二则--
H:还有呢?
G:三则、四则···,这么往下数?不能吧!
H:当然不是的。你想吧,命题者选二则与选一则有什么不同?
G:二则嘛,就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啰。
H:你还反应蛮快的呢。设想一下,其间,一般可能有怎样的联系呢?
G:因果联系···
H:还可能有什么联系?
G:······
H:大概我们曾经重点探讨过因果关系,所以你特别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人类大脑构成思维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多种。回溯一下人类的心智发展吧。人类的祖先,从猿到人,到古人,到今人,并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因果关系的。比如,原始人栖息地附近,一丛野生的豆子。起初,仅仅是成熟的豆子引起注意,摘下食用而已。尔后,注意到此物先开花后结子。这叫--
G:先后关系。
H:也称为接续关系。经验多了,人们才注意到开花与结果之间的--
G:因果关系。
H:再以后,人们认知了:野豆子落地后,“发芽-长苗-拔高-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这样的连续的因果链条生成的全过程。
G:再以后,人们模仿大自然--种豆得豆。这就认知了种豆与得豆之间的条件关系--你以前跟我讲过的,我记起来了。这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关系。
H:从另一个角度回溯,原始人长期以来,认为万物“有灵”而且“互渗”。所谓鸿蒙未开浑沌一片。慢慢地若干万年地才看清了某些事物之间是真正相关的,相似的;尔后,认知了更深刻的相同的关系,以至相反的关系(形成对比对照的关系)。
G:人越来越聪明。
H:“造化钟神秀”哇。这种聪明就钟聚到人类的子孙后代身上。几百万年、几十万年、几万年发生发展而形成的人类的心智就在你们课堂学习、日常作业中演练。祖先心智的漫漫长路,你们在“十年寒窗”下走完。这道题学习与演练哪种关系呢?你自己可以判断与确定吧。
相关关系-相似关系-相同关系-相反关系(对比、对照关系)(进一步分析还有,一个大类别中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小类与大类之间的从属关系,若干小类之间的并列关系、反对关系与矛盾关系。涉及形式逻辑学的概念知识,不赘。)
接续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