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说课稿

分类: 说课备课 |
各位老师:
(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整式的化简和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后续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是是以后分解因式、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这个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去括号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合并同类项,而且在小学就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式的运算还不太熟悉,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
(三)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理解去括号就是将分配律用于整式运算,掌握去括号法则。
(3)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整式。
解决问题: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态度: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我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
难
(四)教法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具体、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选用“类比——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
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紧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1、回顾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
2、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括号去掉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从回顾已有的知识出发,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本节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处理方法:以组为单位课前完成,课上一小组板演,其他组做补充。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发现:10-2(a+b)或10-2a-2b
即10-2(a+b)=10-2a-2b
我们发现这两个整式有括号的与没有括号的可以相等,那是怎样把有括号的整式变为没有括号的整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去括号。从而引如以下两个探究活动
合作探究(一)
问题1: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吗?
问题2:请你试填,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
问题3:你通过以上两题能发现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化规律吗?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将下列各式去括号。
(3)
(5)a
(7)a
合作探究(二)
你能用问题3中发现的规律把下面两题中的括号去掉吗?
你认为上面两题去括号时应分为几个步骤?可以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比较以上题目你能发现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把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巩固练习:
1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
(1)+3(a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
处理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导入新课,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所得与组内同学交流,进行小组展示,进而得出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1)8a+2b+(5a-b);(2)(4a2-3b)
处理方法:
2、猜数游戏(幻灯片)
随意取一个数,将这个数加上3再乘以-2,最后再加上6,结果是多少?
处理方法:让学生说出数,教师先来回答,让学生探究教师快速回答的奥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热爱数学的情感,在小组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学有所用的数学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四环节、小结归纳,反思升华
1.让学生说说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总结以下内容:
(1).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了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和“+”
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和“-”
(2).熟记法则,并能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运算,然后一起归纳去括号法则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符号变换最重要,括号前面是正号,里面各项保留好;括号前面是负号,里面各项全变号.
2、你觉得我们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这个环节可使学生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印象.促使其理解和记忆。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作业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了做到既面向全部学生,又因材施教,因此作业设计了分层次练习。
本节课设置问题情境及练习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还启发学生的探索的灵感,从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和素质,同时也获得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开放的思考、讨论、探究的气氛,要为他们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方法、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板书设计
去括号的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例
|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