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低结构材料
——溧阳市书院巷幼儿园教育集团(平陵园区)幼儿观察记录表
基本信息:
观察对象:RQX
对象年龄:3周2个月
观察日期:2019年10月18日
观察者:黄老师
观察地点:美工区
观察时间:上午8:13—8:18
使用方法:事件描述法。
儿童人数:8人
成人人数:1人
观察目的:观察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观察内容:观察该幼儿在美工区是否能利用低结构材料进行拼拼摆摆并乐在其中。
观察背景:美工区投入了许多低结构材料,在游戏过程中孩子是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创作的,
|
事件描述:
游戏再现
|
幼儿作品
|
使用材料
|
幼儿行为
|
|
|
毛线
圆形纸片
|
他用毛线拉出了一个长方形,然后又从材料盒里拿出一个圆纸片,观察了7秒后他把圆纸片放在了下左方的毛线上,“咦,还要一个。”边说边从材料盒子里又拿出一个圆纸片,“放哪里呢?”右手晃动了几下圆纸片,把它放在了第一个圆纸片的后面,“滴滴,呵呵。”
“还要有个窗户。”他又拿了一个较大的圆纸片放于长方形右上方,“好了,滴滴。”
|
|
|
木片数个
小球
|
他从材料盒里取出一个木片放于蓝色底板上,接着又连续3个,一个接一个首尾相接地排于底板上,用时17秒。
他观察了一下材料盒,3秒后,“小球”伸出右手拿了过来,左手接过小球放于木片上,从左向右,左手推动小球向前一块木片滚动,小球晃晃悠悠向前滚动。“过桥咯,小球过桥咯。”
游戏重复了3次后,他把木片小球收进了材料盒。
|
|
|
毛线
纽扣
贝壳
|
他又拿起毛线,在蓝色的底板上围了一个圆形,“小池塘。”他边做边说。
画外音:池塘里有什么?
RQX说:“小鱼。”
他从材料盒里拿了一颗粉色的纽扣,放在池塘里,接着又拿了一颗绿色纽扣,紧挨着粉色纽扣放好,“我的小鱼。”
5秒后他收起绿色纽扣,走到放有贝壳的材料盒边,伸手拿了一个扇形贝壳后,来到池塘边,把粉色纽扣和贝壳拼摆在了一起。“小鱼游呀游,游到了大海。”他边说边打开毛线接口,小手拿着小鱼像外游去。
|
![多变的低结构材料(黄晓霞) 多变的低结构材料(黄晓霞)]()
|
|
毛线
冰棍棒
小球
|
他又拿起毛线在手里反复拉着,最后形成一个长椭圆,小手把毛线首尾连接好后,他拿了一根冰棍棒架在长椭圆的上方,接着他又拿了8根冰棍棒一根接一根的整齐地摆放在长椭圆之上,是不是还调整斜着的冰棍棒。“好了,楼梯。”
画外音:“谁来爬楼梯呢?”
“嗯”他把小手伸进材料盒,摸摸这个,看看那个,12秒后“咦,这个。”说完他用右手拿出一个小球,把它摆在右边第一个台阶上,“咚咚咚”嘴里不停地发出声音,右手拿球做跳跃的动作。
游戏进行了1分多钟。
|
|
分析与评价:
1. 依据《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中指出3-4岁幼儿“经常拼拼摆摆并乐在其中”来分析,该名已达成目标。
2.《开放性材料1》中指出“开放性材料提供了几乎无数的变数,激发儿童创造他们自己的故事”。在创意区内丰富的材料使幼儿的想法得以实现,在4个镜头中,RQX对开放性材料有自己的理解,借助毛线拉出的形状开始想象,简单的摆放一些材料就变身成汽车、小桥、池塘、楼道,并能进行简单的游戏。
3.在这次的拼摆过程中,RQX都有思考,而且每一次拼摆都有极高的“艺术性”,比如毛线围合的车身、池塘等,都是首尾相接,都能保持一个封闭图形,作品都能保持完整性。他的4次作品中虽然简单,每次使用的材料2—3样,但能表现物品的主要特征,并能适当添加场景,是作品更加完整。
|
跟进与策略:
1.和幼儿讨论这次的作品,讨论如何使作品更加丰富,提升幼儿的经验。
2.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创作。
3.在幼儿表现的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个给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在给予帮助,丰富作品。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