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会议记录
(2019-10-25 12:39:18)分类: 会议记录 |
课题组会议记录 |
|
时
|
地
|
主
|
|
活动方式: |
|
主持人:姚结 |
记录员:董倩 |
出席者:课题组所有成员 |
|
活动记录: 一、解读本学期工作计划重点。
工作目标与工作措施:
1.在对现阶段区域活动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基础上,根据理论依据,从教师日常工作实际着手,集中思考探索以下几个关于低结构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行为关系的问题: (1)如何通过改变所提供的材料改善幼儿的游戏行为; (2)如何利用材料的多用性改善幼儿的游戏行为; 目标二:探索区域活动中低结构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策略。 1.利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观察各种低结构材料在小中大班各个活动中幼儿的玩法和用法,并及时组织幼儿交流,注意做好记录和分析。 2.从材料投放方式、各种材料之间的配合、材料流动性、幼儿自创玩法、幼儿个体特征等方面对低结构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读和总结。 3.在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幼儿建议或需求及时调整低结构材料,激发幼儿利用低结构材料进行个性化创作的兴趣。 目标三:提高课题组成员主动思考、勇于探索和尝试的研究能力。 1.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时,需要有目的的观察-分析-支持-再观察-再分析-优化,提高低结构材料投放的能力与水平,尊重幼儿对于低结构材料游戏的兴趣, 促进师幼互动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2.结合本园实际,每位教师每月完成1篇相关材料的观察记录,便于分析研究。 3.具体目标由课题组成员按照小中大班分工合作的方式,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自行制定,随后加强研讨,最终确立具体目标。 4.以课题中期评估为契机,进一步规范课题活动过程性管理。课题组成员本学期完成以下工作并上交资料。 (1)高质量案例1篇。 (2)区域活动展示1次。 (3)活动教案、反思各一篇,幼儿活动现场照片5张。 (4)与课题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的论文1篇。 二、研讨本学期教研组工作安排。
2.教案、优秀活动收集:邱燕 3.活动照片拍摄、整理成册:唐浩洋 4.成果收集、整理(期末资料):徐超琴 5.会议记录:董倩 6.园级展示活动:姚结、朱锦安 7.课题网站建设(一):张文渊、周汝婧 8.课题网站建设(二):姚结、黄晓霞 9.研学活动(十月份):张文渊、姚结 10.研学活动(十一月份):黄薇、宋倩琳 11.研学活动(十二月份):贺菊花、周汝婧 12.课题总结:姚结 三、活动记录。 姚结:课题组成员围绕“低结构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关系”进行重点研究,思考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张文渊:结合我们园区一些教师的擅长领域,以及低结构材料的特殊性,我觉得我们首先可以把方向定在艺术领域。思考探索低结构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行为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1)如何通过改变所提供的材料改善幼儿的游戏行为;(2)如何利用材料的多用性改善幼儿的游戏行为; 黄晓霞:针对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最近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分成小中大班去观察孩子对于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从而按照年龄段进行整理分析。 贺菊花:老师的观察、分析都很重要,开展低结构活动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细致观察了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材料投放思路,从而促进活动深化。 徐超琴:在活动中教师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观察,通过照片和视频等方式观察孩子对于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次数和使用情况,为后续的分析积累资料。 唐浩洋:教师要注意记录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各种低结构材料的玩法和用法。 宋倩琳:教师的辅助作用意义很大,需要计划和实施后适时的反馈。 张文渊:每个月教师都需要两篇观察记录,这时候就可以有计划的安排一篇是观察孩子对于低结构材料的使用记录,从日常工作中渗透课题内容,既为教师减负,又能高质量的完成项目要求。 姚结:任务一:课题组成员结合《指南》中的艺术领域,按照小中大班分别确立具体目标。(下周二之前交) 任务二:每月完成相关内容的观察记录1篇 任务三:成果展示内容:高质量案例1篇,区域活动展示1次,活动教案、反思各一篇,幼儿活动现场照片5张,与课题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的论文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