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双减”决策部署,教育
部围绕机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
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为手段,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
引导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机构资质审查方面,按照“双减”文件,指导各地区分体育、
文化艺术、科技等培训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截至4月30日,
各地已有10.99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与服务平台监管,其中9.52万家机构通
过了资质审核,资质审核完成率达到87%。规范收费行为方面,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培训收费
要明码标价、收费项目与标准公开公示、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培训收费时间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等收费要求,组织开展排查整治,保护学生
家长合法权益。近期,各地对核查发现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收费行为问题逐一
进行了整改。预收费资金监管方面,各地已有9.3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
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为85%。
下一步,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面临机构主体数量多,培训项目多的实际情况,
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举措,指导全国深化治理工作开
展。在全国部署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起底式核对工作,摸清机构底数,建立管理台账,
全面规范管理。常态化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行为日常检查,不断规范机构收费
行为,加强预收费资金监管,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http://www.mzyfz.com/cms/xinwenzhongxin/redianguanzhu/html/1581/2022-05-19/content-1562779.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