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表情专家:刘翔摔倒前诡秘笑容非“预谋受伤”(图文)

(2012-08-15 15:00:09)
标签:

刘翔

奥运会

微表情

心理学

体育

分类: 心理科学

    刘翔在110米栏预赛前,蹲踞在起跑器上的那一次微笑,被许多人认定为他“预谋受伤”的证据,事实果真如此么?微表情专家姜振宇详细分析刘翔的表情和动作,解开其中的真相和心理学依据。

http://s2/middle/92d0d703gc748b31356d1&690


  揭秘“诡秘”笑容:一个不完美的真笑
  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刘翔在开跑前所流露出的一个快速的笑容(如图1)。
  分析这个笑容形态时,可以注意到几个突出特征:
  1. 下颚前伸,颏肌收缩,嘴唇抿紧,颧大肌向耳侧拉伸嘴角,形成脸颊上的皮肤隆起和褶皱;
  2. 眼睛目视前方,受头的角度影响,视线略微偏上,但下眼睑还是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隆起,以及与脸颊之间挤压形成的沟纹。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笑容“诡秘”,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非常敏感,并且不是普通愉快情绪之下的那种咧着嘴笑,而是抿着嘴笑,再加上略显不对称的嘴角高度(右侧略高),以及看似水平的唇间线和两侧嘴角下方的鼓包,仿佛笑得勉强、不情愿或者是有其他深意,从而引发了较多联想。
  对此,我们的分析如下:首先要建立刘翔自己的笑容基线。为了确立刘翔的笑容基线,我们找到了两张图,第一张图是类似于证件照的标准笑容。如图2“刘翔的标准照”:
  在标准照的微笑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以下特征:
  1. 眼睑张开的程度以及黑眼球暴露出来的面积;
  2. 下眼睑凸起和沟纹;
  3. 下颚前伸;
  4. 右侧嘴角咧开的程度比左侧略大;
  5. 脸颊上有笑容挤压形成的隆起和沟纹。
  通过比对上述特征,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嘴唇形态的张开与抿紧之外,两个笑容的其他特征非常相似。那个“诡秘”的笑容中,眼睑睁开的程度和嘴角上扬的程度匹配,各种微小的笑容形态特征一一具备,只是在嘴角上扬的同时,下嘴唇没有向下露出牙齿,而是向上抿紧。
  至于两侧嘴角下方的鼓包(通常理解是降口角肌向下拉扯嘴角形成的负面情绪表达),我们也认为是刘翔真实笑容的基线特征。
  我们找到了2009年刘翔在上海田径大奖赛赛前的视频,也捕捉到了一个相似角度的笑容,见图3。在这个笑容的瞬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颚前伸、嘴角下方皮肤隆起(也就是鼓包)是刘翔的真实笑容基线特征。之所以确定这个笑容不是伪装,是因为在此之前,他面向镜头做出了一个鬼脸,如图4,搞怪的情境一目了然。而且,在这张笑脸中,嘴咧得更开,眼睛眯得更紧,也符合真实笑容中眼睑张开程度和嘴唇咧开程度呈反比的规则,可以确定是真笑无疑。
  通过上述两个笑容基线的确立和比对,我们在回过头来重新看一下刘翔在这次预赛之前所露出的笑容,那些让人感到奇怪的形态变化并不具备明显的“各种深意”,或者说不能代表当事人存在异常情绪,比如狡猾的得意、或者为难的故作松弛。
  可以确认的是,这不是一个完美的真笑,因为嘴唇毕竟是抿紧的,这个嘴唇形态代表着某种“否定”。在很多社交场合都会出现类似的抑制的笑容,比如亚洲社会文化中被人恭维之后的谦虚笑容,当然,接受恭维时的眼睛不会睁得像刘翔当时这么大,目光也不会这么集中。
  充分咧嘴的笑容一般出现在愉悦的情绪之下,笑容会受到抑制且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我们认为,这个时候“挤出”的微笑,基本符合基线笑容的大多数特征,可能是当事人的自我松弛和自我鼓励的措施之一,不过这也恰好说明了当事人内心存在压力,处于紧张状态。

    揭秘步伐调整:踢栏非故意行为
  在比赛开始后,刘翔在第一个栏即因为踢倒了栏架而意外摔倒。
  刚刚冲出起跑线的时候,可以看到两个清晰的信息,一是刘翔的步伐和同赛者相比是正常的,无论是发力还是步频和步幅,都与同赛的其他人不相上下,没有明显的劣势或者有所保留的迹象。在即将接触第一个栏位的时候,大家的位置是这样的,如图“踢栏时的位置”。
  根据脚下的白线可知,前四道的选手基本处于同一距离,6、7、8道的选手略微领先,但差距并不明显。刘翔的多次比赛显现出其特征是在比赛的后半程具有加速优势,所以开场时不占优势并没有明显的可疑之处。再加上刚开始时在侧面镜头中捕捉到的这个表情,见图“起跑后的表情”,也是全力以赴的样子,并没有隐忍不发的约束或者抑制。
  很多人在各种角度的慢放之后可以发现,刘翔在跨栏之前的最后一步,有一个调整步幅和步频的动作,这一点也引起了较多质疑。为此我们特别做了两组比对,一组是当时赛场上的其他人是否存在相似调整。经多次比对查看后可知,第二道的选手和第七道的选手也分别在第一个栏之前有步幅和步频的调整动作。第二道选手是在距离第一个栏的前两步改变了步幅和频率;第七道的选手是在距离第一个栏的前一步进行了微调。另外一组比对,是与刘翔自己的比赛视频进行的比对。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决赛上,也有一个相似的步伐调整,也出现在临栏的一步。
  综上,这个步伐的调整,不能确定是为了踢栏而进行的故意行为。  

  相关阅读:

     《刘翔伦敦摔倒退赛:是偶然还是必然?》

  《微表情透露你的内心世界》

  《怎样破译微表情密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