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中院)尹双珊:沃土法情我的司法为民路
| 分类: 尹氏资讯 |
微光守正义·双先系列
政务:天平南阳 2025-11-03
河南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
南阳中院民一庭副庭长 尹双珊
我生在平原,长在麦田边。“法官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要让公平像麦浪一样,在每个人心头起伏。”这句话,像一粒种子,深深埋在我心里。春秋流转,我从麦田边的孩童,成长为扎根在这片沃土上的民事法官。每当翻阅卷宗时,我总想起故乡的麦浪——每一株麦苗都需要阳光雨露,每一个走进法庭的人,都怀着对公平最朴素的期盼。
守望正义
初任员额法官,我最先接触的是交通事故速裁案件。这类案件数量大、矛盾集中,当事人往往带着伤痛和焦虑而来。
记得那个冬日午后,一名外卖骑手在送餐途中被货车撞伤,公司拒赔医疗费。他拄着拐杖来到法庭,裤腿上还沾着泥泞。“法官,我娃儿的学费还等着我挣呢……”他声音颤抖,眼里满是无助。那天下午,我组织双方调解,公司代理人强调“程序合规”,骑手却反复念叨“我要养家”。我打断僵局,拿出事故现场图:“你们看,这个路口没有红绿灯,骑手车速合理,公司车辆超速是事实。如果走鉴定程序,至少要三个月,骑手一家怎么生活?”最终,公司当场支付了赔偿款。
另一起案件中,有位老人因事故失去老伴,情绪崩溃不愿调解,我陪着她聊了一下午家常,帮她梳理赔偿明细,她红着眼说:“法官,你比我孩子还耐心。”那时,她眼里的泪光让我确信,速裁案件拼的不只是速度,更是让群众在“急难愁盼”里看到希望的效率。而我能做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暖的态度,帮他们把“难事儿”变“顺事儿”,我想我只是不想让公平正义“堵车”。
细耕慢耘 把案子办进群众心坎
今年起,我开始办理传统民事案件,从“速裁快车道”转向了“乡间小路”。和速裁案件的“快节奏”不同,传统民事案件更像“慢功夫”,这里,每个案件都像一块独特的田地,需要不同的耕作方式——有的要耐心除草,有的要精心施肥,但都同样需要敬畏的心。
在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患者因手术失败瘫痪在床,家属索赔百万。医院坚称“诊疗合规”,双方争执不下。我专门请教医学专家,弄懂手术关键环节;走访患者家庭,关心患者身体情况,并尽力安抚以泪洗面的家属。开庭时,我请专家出庭说明医疗风险,也让家属讲述照顾患者的艰辛。最终,医院同意补偿,家属也表示理解。案件结束后,医院改进了告知流程,家属感谢说:“您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律的温度。”
另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十几名员工起诉某公司追索劳动报酬。临近春节,他们等着拿工资回家与家人团聚。我第一时间联系该公司负责人,刚表明来意,对方却打断道:“公司没有经营,这些员工没有向公司提供劳动,公司不应当支付工资”。我随即拿出相关法条,耐心地向其释法明理,告知其非因员工个人原因停工停产情况下,用人单位仍有支付生活费的义务,并详细解释了这一规定的立法本意和对员工生活的重要性。最后,该公司与这十几名员工签订协议并支付了费用,这些员工在法庭里笑得特别开心。
让法治如麦浪 起伏在每个人心间
在案件审理中,我总结的“三心工作法”——专业之心、共情之心、衡平之心,正是这片沃土赐予我的智慧。专业之心让我钻研行业知识,弄清案件本质;共情之心让我寻求情感共鸣,找到内心诉求;衡平之心让我平衡各方利益,追求最佳解决方案。为尽快解决纠纷,我积极推动并参与速裁机制的优化工作,通过精准把握案件要素,大幅压缩程序性环节耗时,显著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在此基础上,联动多方力量,与交警、保险公司建立“一站式”调解平台,促使部分案件在诉前化解。在高效完成审判任务之余,我注重调查研究与专业积累,持续厚植专业“硬实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一线审判经验系统提炼为学术成果,聚焦实务难题开展深入调研。此外,还系统梳理案例库中的典型案件,形成分类指引,为法官审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我的家乡地处平原,这里没有高山大川,但有万亩良田;这里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案,但每起案件都连着百姓生计。从法院审判庭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我始终记得入额时的誓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愿做法治麦田的守望者,让公平像麦浪一样,在每个人心头起伏。
编辑 / 黄一凡
初审 / 刘方昊 终审 / 付 博
南阳中院新媒体平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