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2025-10-23 18:12:54)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51018日  山西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尹庆祚

有位老先生,头顶破草帽,脚蹬老布鞋,一副走街串巷卖茶翁的模样,却是从平阴北山来的。他谈吐不凡,眉宇间总是透漏出一丝丝文雅之气。腹中藏着诗书礼仪,手里攥着不少金银,偏生要扮作这副穷相,往东平县城周遭踅摸去了。

东平这地方,自古便是水陆要冲。大运河如一条碧玉带子绕城而过,漕运船只往来不绝,南来北往的货物在此集散。更兼东平湖烟波浩渺,鱼虾丰美,四周田地肥沃,一马平川,确是置产兴业的好去处。老先生一路行来,眼见漕船如织,商贾云集,耳闻市声喧阗,心下早已活动了几分。比起平阴莲花山自然地理优势多多。老博士村坐落在山丘地区,虽然离县城不远,也就3里路,但是靠农业为生的村民首先看重的是土地。山前是山丘,山后是黄河滞洪区,通行的治水方针是淹南不淹北,黄河一有水情,庄稼首先被淹,收成没有保障。这里人多地少,发展受限,不如趁早向外扩展一下,给后世多一条生路。

初夏时节,麦子已黄,老先生担着茶担,颤悠悠地走在东平乡间土路上。茶担两头,各悬一只茶叶篓,里面填了多少茶叶谁也说不清。他时不时吆喝两声,声音却不大,仿佛怕惊动了什么似的。这般模样,谁人瞧得出他是个手握重金,要在东平另辟别业的人物?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老先生一路行来,耳朵却比那茶担还忙。他听田头农夫闲谈今年收成,闻码头工人议论漕运兴隆,观市井商贾交易之盛,皆关于东平地产民生之事。他面上不动声色,心下却暗自思忖:这东平不但物产丰饶,更是人文荟萃之地,自古多读书人,民风淳朴中透着开化,正是子孙读书立业的好所在。这般灵敏地过滤着四下的风声,竟比那官府的探马还要精细几分。

行至东平北郊尚庄村口,老先生歇下担子,在一株老槐树下摆起茶摊。三五乡民围拢过来,打听一下卖的什么茶叶。他便趁机与众人攀谈,言语间不着痕迹地探问此地田产院落的情形。村人道,这尚庄村离城不过数里,道路平坦,进城买卖甚是便宜。且村旁有清溪流过,灌溉便利,土地格外肥沃,年年收成都是附近最好的。

正说话间,有个姓李的乡绅踱步而来。此人身形肥硕,衣着光鲜,手指上套着个玉扳指,在日光下泛着油光。他听得这卖茶老翁打听房产,不觉嗤笑一声,揶揄道:“卖茶的,你也想置办产业?我有三个大院落,外带八千亩地,你想要吗?”言罢自顾自哈哈大笑,周遭看热闹的也都哄笑起来。

谁知那茶翁不惊不恼,只将破草帽往上推了推,露出清癯的面庞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早已看中这尚庄村地处要冲,距城不远不近,既得城市之便,又有乡野之趣。更兼村中多有读书种子,学堂也办得齐整,正是宜耕宜读的好地方。“出个价吧。”他平静地说。

李乡绅只当是玩笑,随口报了个数目,“拿**两黄金就卖给你!”周围人听了都倒吸一口凉气——这数目不小,要说院落是有,地也有。不过要价太吓唬人了吧!岂是一个卖茶老汉能拿得出来的?众人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的说乡绅口气太大,有的笑老翁不自量力。却见那茶翁点了点头,心想,四个孙子三大院,再建一处就行了。回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有众人为证,容我回家商议商议。还用画押吗?”乡绅根本也没当回事,不以为然地说:“不用!”说罢老翁收拾茶担,颤悠悠地去了。

不过三五日工夫,那茶翁果然回来,身后跟着几个文质彬彬的后生,一望便知是读书人。他们先在村周转了几圈,看地势,察水文,访乡邻,问收成。老先生暗自点头:这东平果然是人杰地灵之处,水土丰美,人情淳厚,更兼文风鼎盛,正是安家立业、繁衍子孙的宝地。

最终他们还真按乡绅所言的价格,将那片产业签约下来。李乡绅此时反倒犹豫起来,想要反悔,奈何当时夸下海口,围观者众,君子口中无戏言,只得依约成交。再想想那要价不菲的黄金将要到手,也就心安理得了。

后来人才知道,这卖茶老翁原是曲阜四氏学教授,晚年致仕,携了积蓄,特意来东平这人文荟萃之地开辟别业。他看中的不仅是这里的肥田沃土,更是东平千百年来积淀的人文气象,是要在这礼乐之乡的边上,为子孙寻一个既能耕读传家,又能得风气之先的安身立命之处。

这三大院落三个中式门楼,在尚庄村主大街,坐北朝南,东西一字排开,东院门外左右两侧,有石臼、上马石;中院门前有阅台,门两侧有石狮守门。西院门前也有一对石狮。三院建筑格式基本一样,冲大门是大厅、东西厢房、南房是客房。院中植有樱花、海棠、牡丹、芍药、石榴、木槿等四季花树,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立于院落中央。大厅、厢房全都高于平地有三--五级台阶,基石,青砖、碧瓦,飞檐出厦,错落有致,标准式的明朝建筑。(1998年山大师大历史系教授认定)。大厅向后是住房,四合院式,后面又是住房。在三庭院东西一条线上各有一座土楼,院子最北面是花园和家畜饲养房。皆为三进三出。

在三大院的大厅里其中有一大厅悬挂有李家老祖功名牌匾。

据传李家老祖李文芝,字远征、号拓泉。明朝嘉靖年间进士,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曾任职河南怀庆府、山西按察史、湖广道监察御史。著作《拓泉类稿》《拓泉药府》。民间有民规:官方封的匾牌不能乱动。李家哀求尹家将匾牌留在原处,得到了尹家同意。后人传为佳话:“尹家的房子李家的匾。”

据说李家卖房之后,风水转到了尹家,尹家一天天兴旺,李家则节节衰落了。

写到这里可以完整交代一下这个人到底是谁了?

据平阴尹氏伯祥公世系家谱记载:“公讳鸿琬,字德珍,太学生,敕封文林郎,四氏学教授,例赠奉直大夫、内阁中书。公孝友恭俭,事继母曲意承旨,称至孝焉。兄弟析箸时,有别业尚庄。在东平北境,皆惮其远,且人情不易处。公独请居之。而以附近田产予诸弟。至,则协和乡邻,德望日起。初分地十馀顷,后增五十馀顷。自奉甚约,独以厚资延请名师。亲族中有才俊者,必招至墅中,俾供讲习,供奉优渥...

鸿琬公在清嘉庆元年(1796)携子带孙迁居东平尚庄。一切买卖交接手续办理停当,老老少少心满意足之后,细细品味东平尚庄,果然名不虚传。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家人安顿好以后,自然要筹划还要再置办一处庭院,孙子弟兄四个平起平坐。这是后话。

过去的尚庄村位于平阴至东平、汶上的105大道旁,在东平县城东北部,距东平县城不远,约20公里。谁知在200年之后,老县城搬迁至后屯,尚庄竟成为新城的城边村。现今属于东平街道。

尚庄村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尚光文、尚光武、尚光彩兄弟三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此地,繁衍生息,初具规模。

尚庄村古迹众多。附近有清泉寺古石刻,皆为文化遗产,位于村西杨山之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周摩崖上有“层峦叠翠”、“仰止”、“抱璞”、“大块文章”等刻石。

清泉书院位于尚庄村西南清泉山前,清朝嘉庆年间重修,1910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先驱者、中国同盟会会员尹沺创办,并改为清泉国立小学。尚庄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得益于东平湖周边的优越环境,当地特产丰富。

尚庄大集是一个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典型运河物资疏散地。除丰富的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之外,东平湖的水产大青虾、东平湖鲤鱼、东平湖莲子等形成的鱼盐市井,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富商大贾和急买急卖的人流。

下篇文章《莲花山尹氏扎根尚庄》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2025.10.18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平阴莲花山尹氏卖茶翁》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