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说廉》连载尹姓:清廉自持刚直不阿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百家说廉》连载
韶关史志2025年08月19日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为推动优良家风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合融通,助力清廉韶关建设,2025年6月,韶关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百家说廉》。全书收录100个姓氏,以韶关姓氏文化为脉络,串联历代清官廉吏勤廉事迹与家风传承,突出姓氏源流、人物典故、家训廉箴的在地性,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岭南文化的深厚廉洁底蕴,从中汲取营养,做清廉家风的实践者和传承者。“韶关史志”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百家说廉》专题连载,敬请关注!
清廉自持 刚直不阿
郡望:天水郡、河间郡
堂号:天水堂、河间堂、燕喜堂、清风堂、敦伦堂 (灯笼堂)、和靖堂、一经堂、文和堂、忠孝堂
廉洁人物:尹思贞、尹明翼
姓氏源流及人物典故
在甲骨文中,“尹”字的形状像一个人手持杖,象征着权力和治理。尹姓始祖为黄帝长子少昊的儿子殷,他担任工正之官,掌管工事,封地尹城(现河南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或山西隰县一带),被称为尹殷,尹氏一族以此得姓。有记载东汉末年广东已有尹氏居住,但目前广东尹氏公认的初祖,还是宋初因为做官自天水迁至江西吉安的尹崇珂。宋元时,又有大批尹姓人迁徙于南方地区。靖康之乱,尹崇珂第八世孙尹烈因为护驾南渡有功,任广东惠州博罗县令,后任东莞知县,卸任后定居东莞,后裔分布东莞各镇区,又从东莞迁居到江门、顺德、香港、韶关等地。
尹姓宗祠常以姓氏源流和先祖功业彰显家族荣光。如“和靖处士,南阳郎中”联中,上联指宋代程门弟子尹焞坚守气节,反对议和,下联赞东汉经学家尹敏精通古文,任长陵令。“中兴良辅,东海名臣”联则分别歌颂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尹吉甫,以及汉代以清廉著称的东海太守尹翁归。被誉为“尹氏南北共祖”的唐代工部尚书尹思贞尤为显赫。他任司府少卿(又称太府少卿,从四品上)时,宽仁待民却从严治吏,审阅公文必逐字批改,圈画错误,令下属战战兢兢。当时司农卿(长官)侯知一对下属也非常严格,以杖刑严苛著称,但震慑效果反不及尹思贞的批注。当时司农寺官员私下里流传着“不畏侯卿杖,惟畏尹卿笔”的说法,生动展现其严肃吏治的风范。
尹思贞一生宦海沉浮,但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明的品格。他疾恶如仇,惩治地方恶霸,怒斥权臣武三思和宰相窦怀贞,不惧因言获罪。同时,他以善政清明著称,管理青州时,蚕一年结四次茧,被视为祥瑞。“刚直不阿,清正廉明”成为尹氏家训,代代传承。西溪尹氏第十五代子孙尹明翼就是知名的传承者。尹明翼于1625年考中进士,在山东、南京等地担任监察御史时,纠察百官,辨明冤案,始终清廉自持、秉公办案,为民伸张正义。卸任后,他回乡归隐,重新规划西溪村,精心打造尹氏宗祠,并亲笔题写“著存不忘乎心”牌匾,表达对祖先的深深怀念和铭记。
尹氏家训二十七条,涵盖了孝敬父母、兄弟齐心、邻里和睦、求学上进、明辨是非、勤耕苦读等优良家风,同时告诫子弟远离赌博、奢华、懒惰、恃势等恶习。传承数百年的优良家风,犹如一棵参天大树,福荫尹氏后人。后代坚持弘扬祖德,门风清正,英杰辈出。尹氏家族的清正家风,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
家训
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居安思危,处变不惊。明礼诚信,高洁清风。淡泊明志,天下为公。孝敬父母,百善先行。
——三水尹氏家训
廉箴
贤良方正,硕儒耆德,刚不护缺,清而畏知。简言易从,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鹰隼是击,豺狼自远。
——唐·苏颋《授尹思贞御史大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