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人尹杰抗战记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资讯 |
江苏宿迁人尹杰抗战记【尹杰(尹大刀、尹梦豪)--抗日英烈,原国民革命军57师补充团任代理团长(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
淮海文史2025-01-23
尹杰,字孟豪,于1908年呱呱坠地,其家族世代居住在城内。他天生果敢坚毅,自幼便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擅长挥舞大刀,练就了一身精湛绝伦的刀法 。在后来的抗日战场上,他凭借着手中的大刀,杀敌无数,声名远扬,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尹大刀”。
1924年,年仅十六岁的尹杰,目睹了国家在列强铁蹄下的满目疮痍,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爱国烈火,愤而做出了弃学从戎的决定。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军旅之路,起初在福建漳杲一带随军学习。在这里,他虚心向老兵请教,刻苦钻研军事知识,无论是战术技巧还是武器操作,他都用心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逐渐积累起了扎实的军事素养和战斗经验。后来,他有幸服役于声名赫赫的十九路军,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抗日征程。
1932年,震惊中外的淞沪抗战爆发,战火迅速蔓延,上海这座繁华的城市瞬间陷入了硝烟弥漫之中。尹杰所在的十九路军,毅然投身到这场保卫家国的战斗中。在战场上,尹杰犹如一位无畏的战神,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他一次次冲锋在前,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精湛的武艺,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在多次激烈的战斗中,他都表现出色,屡立战功。凭借着这些卓越的表现,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先后晋升为排长、连长。他的英勇事迹和出色的领导能力,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不久后,他被保送到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深造。在军校里,尹杰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努力提升自己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指挥能力。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他的军事素养得到了质的飞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任命为57师169旅337团一营少校营长。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这是一场更加惨烈的生死较量。日华纱厂因其地处险要,正当浦东前沿,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战略要地。日军前敌总指挥鹰森旅团长,妄图凭借其陆海空三军的强大火力优势,迅速拿下日华纱厂,进而打开浦东的战略通道。他们集中优势兵力,对驻守在日华纱厂的守军77师发起了疯狂的猛攻。日军的飞机在天空中呼啸而过,投下一枚枚炸弹,地面上的大炮也不停地轰鸣,密集的炮火将日华纱厂周边炸得地动山摇。在日军如此强大的火力压制下,77师的官兵们虽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日华纱厂阵地不幸失守。
东线指挥部得知阵地失陷的消息后,立即命令57师夺回日华纱厂。师长阮肇昌首先派遣337团三营营长梅志威率部执行这一艰巨任务。梅志威营长深知此次任务的危险性,但他毫不退缩,毅然带领全营官兵冲向敌人。然而,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和坚固防御,三营的官兵们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营长以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收复任务遭遇重创。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尹杰已晋级为补充团中校团长,他临危受命,肩负起继续完成收复日华纱厂阵地的重任。同时,炮兵二团一连连长贾廷胜率部前来配合作战。尹杰深知此次战斗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他在战前进行了周密的部署,鼓舞士气,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战斗打响后,尹杰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率领部队冲向敌阵。他手持大刀,如同一头勇猛的雄狮,在敌群中左冲右突,刀光闪烁之处,日军纷纷倒下。战士们见团长如此英勇,也都士气大振,奋勇杀敌。一时间,喊杀声、刀枪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经过一番激烈的白刃战,守敌大部被歼,日华纱厂阵地终于被成功收复。
尹杰及其所部在日华纱厂的英勇战斗事迹,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大报纸纷纷以显著的标题,如“日华纱厂激战”“我军再克日华纱厂”等,详细报道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经过。他们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上海抗日总司令部也对尹团全体官兵通令嘉奖,表彰他们在战斗中的卓越贡献。
然而,战争的硝烟并未就此消散,尹杰和他的部队还来不及好好休整,便又接到了新的命令,开赴宝山张宅前线。这里,他们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日军在此集结了一个旅团和第二师团一部,妄图凭借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将尹杰所部一举消灭。
到达宝山张宅前线后,尹杰迅速勘察地形,制定作战计划。他深知日军的武器装备先进,火力强大,正面硬拼绝非上策。于是,他巧妙地利用地形,设下了多处埋伏,同时组织部队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与日军展开一场持久战。战斗打响后,日军凭借着飞机、大炮的掩护,向尹杰所部的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猛烈进攻。阵地上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泥土和石块被高高掀起。尹杰和他的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顽强抵抗,他们毫不畏惧,一次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尹杰亲手刀劈了日军鹰森旅团长。当时,鹰森旅团长正指挥着日军进行疯狂的冲锋,尹杰见状,怒目圆睁,手持大刀,如闪电般冲向鹰森。鹰森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尹杰的大刀已经呼啸着砍了下来,鹰森顿时身首异处。这一壮举极大地鼓舞了尹杰所部的士气,战士们更加奋勇杀敌。与此同时,尹杰还击毙了日军的副指挥森田。在这场战斗中,尹杰两处身受重创,但他依然咬牙坚持战斗,带领着战士们坚守阵地,直到取得胜利才被战士们抬下战地。
上海抗日最高当局得知尹杰受伤的消息后,立即派员前来慰问,并敦促他住院治疗。然而,尹杰却坚定地表示:“大敌当前,日寇未灭,军人应以报国为己任,虽死不惜!”尽管重伤未愈,但他心中始终放不下战场上的兄弟们,放不下保卫家国的重任,仍然强烈要求随军驻守阵地。
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尹杰的伤口日趋恶化。但他依然毫不退缩,为了激励全团官兵的斗志,他撕下衣襟,咬破中指,用鲜血写下了“男儿誓在阵前死,杀完日寇好收兵!”的豪言壮语,并将其传示全团。全团官兵看到团长的血书后,无不为之感动,纷纷立下誓言:“愿为阵地共存亡!”
战斗再次打响,尹杰率领部队迅猛出击,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肉搏战。战场上,尹团的大刀寒光闪烁,令日军丧胆。日军起初还试图挣扎抵抗,但在尹杰和战士们的勇猛攻击下,渐渐不支,最终遗尸遍野,溃败而逃。尹杰所部又给来犯的日军久留米师团一次歼灭性的打击,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尹杰再次与敌殊死搏斗,身负重伤,由于流血过多,他的身体逐渐不支。尽管被紧急送往沪上医院进行全力医治,但由于伤势过重,迄无疗效,伤势不断扩展,急剧恶化。1937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夜,这位英勇无畏的抗日英雄,带着对家国的眷恋和对日寇的愤恨,与世长辞,年仅三十四岁。
尹杰牺牲的噩耗传出后,举国上下一片悲痛,国人无不深感惋惜。上海的报纸纷纷以“为国杀敌,慷慨激昂,浩气不息,千秋为烈”为题,详细介绍了他的抗日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位英雄的伟大。在上海的中国殡仪馆,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追悼会,上海军政各界及爱国人士纷纷前来临哀致挽,表达对尹杰的沉痛悼念和崇高敬意。后来,尹杰的灵榇被运回家乡宿,在马陵公园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追悼大会,参加追悼会的人数约近万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送别这位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牺牲的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尊严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