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人)尹发秀:腰刻弹痕心有山河

分类: 尹氏资讯 |
(河北省邢台市人)尹发秀:腰刻弹痕 心有山河
时间: 2025-07-31 来源:阳泉日报
图片来源于李若冰《致敬·老兵》
近日,记者探访了抗战老兵尹发秀的生前事迹。这位曾在阳泉矿务局四矿工作的老人,年轻时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烽火岁月——他是八路军129师385旅的战士,在太行山的硝烟中,为抗击日军浴血奋战。
根据档案记载及亲属回忆,尹发秀出生于河北邢台5区要制村。1942年,日军的铁蹄踏破华北,他的家乡陷入战火。彼时,尹发秀的父亲已离世,母亲瘫痪在床,弟弟年幼多病。面对破碎的山河和艰难的家境,年轻的尹发秀毅然选择参军报国,加入八路军129师385旅。
在385旅政治部民政科,尹发秀肩负一项重要的任务:沟通协调支前拥军工作。这项工作多在敌占区秘密进行,每一次外出执行任务都危险重重。一次在河北省元氏县筹粮时,尹发秀偶遇日军巡逻队。他敏捷地躲进玉米地,趴在地上,屏住呼吸,机警地观察,待日军脚步声远去,才背起粮袋继续赶路。
除了筹粮,照料伤员也是尹发秀的工作。尹发秀曾遇到一位在战斗中失去左腿而情绪低落的年轻战士。他握住战士的手轻声鼓励:“挺住,等把日军赶跑了,咱回家过太平日子。”简单的话语,给伤痛中的战友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1944年,尹发秀的命运在河北元氏县的一场激战中发生了转折。当时,尹发秀正执行任务,一枚炮弹在不远处炸响。飞溅的弹片击中了尹发秀的左腰,瞬间血流如注,他当场昏迷。战友们冒着炮火将他救下,紧急送往战地医院。经过数月的治疗,尹发秀虽活了下来,但腰部的重伤导致他落下终身残疾,行走困难。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家中需要照顾的亲人,部队安排他退伍返乡。
回到邢台老家,尹发秀的八路军身份暴露,日军闻讯前来搜捕。为躲避追捕,尹发秀四处藏匿,在颠沛流离中遗失了能证明自己参军经历的宝贵证件。更深的苦难接踵而至——尹发秀被日军抓捕后押送到河北井陉煤矿,成了不见天日的劳工。井下环境恶劣,劳作繁重,每天只有难以下咽的黑窝头和咸菜果腹。尹发秀不甘屈服,曾参与劳工的逃亡。大约2年后,他终于抓住一个机会,和几名劳工一起成功逃出那座黑暗的矿井,历经艰辛,徒步回到了家乡。
回乡后,尹发秀努力寻找当地党组织,积极参与家乡的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尹发秀进入阳泉矿务局四矿,成为一名普通矿工,在这里工作直至退休。
尹发秀的故事,是无数在敌后默默支撑抗战的普通战士的真实写照。他从太行山麓的烽火硝烟中走来,最终扎根于阳泉的矿山深处。档案里简短的记录和亲人零星的记忆,拼凑起这位抗战老兵不平凡的青春岁月,无声诉说着一个普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坚韧与付出。(龚晋华 郭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