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剡佳:(甘肃徽县嘉陵镇稻坪村)尹老爷轶事

(2025-07-01 06:56:48)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剡佳:(甘肃徽县嘉陵镇稻坪村尹老爷轶事

 

徽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50622日  甘肃

 剡佳:(甘肃徽县嘉陵镇稻坪村)尹老爷轶事


徽县嘉陵镇稻坪村,是一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如今人们撩开了古村落的美丽面纱,使其名闻于天下。尹老爷的传奇往事,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游览观光时的话题之一。

据尹家族中老人说,其祖先是在明朝末年为逃避战乱而隐居于尹家坪的,在此已繁衍生息了十余代,家族中出过几位老爷,而最具影响的有两位。

说起第一位尹老爷,可谓名满乡野。一是因为他是明朝遗老、抗清战将,二是因为他在康熙盛世时曾名列千叟宴寿星名录之中。

相传当地尹姓人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与道家创始人老子相交甚厚的尹嘉之后。尹嘉后人在历朝历代皆为名门显贵,名噪一时。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佃户失去土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带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大明王朝名存实亡。接着叛臣吴三桂献关降清,带清兵入关,灭掉了李自成建于西安的王朝,建立大清政权。

战乱初期,世居中原腹地的尹会即令族人做好应变准备。尹会一面命长子带家兵赶赴明兵大营备战,一面组建民团护卫庄园。按当时军籍律令,尹大公子入册从军后领将军衔,在帅帐中听令。

尹大公子虽出生名门,但受家风影响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幼年习文,饱读四书五经,且青年时中举,食明王朝俸禄,壮年时又习武不辍,深得杀伐攻取之术之妙。平日受父辈教导,待人谦和,处事有方,深受当地各界人士称颂。处于乱世之中,安守清贫的尹家却未受到外人袭劫。后来,内乱外患接踵而至,尹家族人举家迁徙。

尹大公子入军后,多次带兵出战,屡立战功。正直而立之年,尹大公子受命带子第兵防守省城,因布防得当,所守城门使敌军久攻不下,为守城大小官吏和官兵逃生守住了一条出路。后又出奇兵反守为攻,杀退来犯的劲敌,退兵回师护卫京城。

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来势凶猛,大明军士难以抗衡,崇祯帝自缢于香山,王公贵族四散溃逃。大战之前明王朝主战主和两派各执己见,守城防卫策略不同。主和派想法设法保存实力,劝崇祯帝迁都江南另做打算。崇祯不听劝谏,一般权臣则派出人手携家眷财宝南下。尹大公子原本主张护卫京城,但本部受命带兵南渡。既受军令,尹大公子即行南迁。途中杀出一条血路,艰难行进。中途又多次与清军遭遇,损伤惨重。为稳妥期间,尹大公子提出兵分南下的建议,军师带大队人马扮作商队带大批财物前行,尹家大公子挑选精兵断后。两队人马前后照应,行至中原地带,明军换成农民军装扮,前军顺利赶到江南,后军因与清军周旋一时难以脱身,只好与清军展开游击战。后边打边退,退至陕南。尹大公子所带人马损失将尽,最后乘机带人逃离,潜往秦巴山区,待机赶赴江南。

清军入关后,先占北京,后横扫江北江南,一路南下,消灭了南明福王政权,大明王朝彻底灭亡。清王朝建都北京后,重儒学、用汉臣,招贤纳才,广开言路,百业重兴,举国安宁。反清复明势力隐退。

尹大公子因多次作战,成为清朝大患,被张榜通缉。由于局势不利,尹大公子遂遣散军士,化整为零隐藏于终南山一带,之后秘密迁移到嘉陵江源头的大殿山中隐居。

尹大公子隐居大殿山之后,将兵器移藏于桃园沟里的一处溶洞中,所带兵丁皆为当年随身的子弟兵,多数兵丁拖家带口,居于一地便成了一处村庄。外人很难发现其中秘密。不久这一带便被棚民占居,开荒种田,自给自足。稳定后,尹大公子便暗中寻访到不远处的金矿洞,选派心腹家丁采矿炼金,自建开窑通道与外界交易,苦心经营半个世纪之久,变成了徽县一带有名的大老爷。尹家的生意买卖遍布南北,通汇大海,向北更有贩茶生意走向漠北异域。家业兴旺的尹老爷,一生奔波,经历曲折,但他内修道法、医术,外练上乘武功,健康长寿。一百零三岁时,康熙皇帝在京城举办千叟宴,地方官员举荐尹老爷晋京面圣,尹老爷斟酌再三,委婉推脱,后一百零八岁时无疾而终于家中。

自清朝至今,尹家在稻坪已定居二三百年,历十三代人。现存族谱可以佐证历代族人的过往历史。后世又有多人被当地人称为尹老爷,但其功德并无特别之处。中华民国时期尹老爷又有壮举为人称颂,先是爆发了尹老爷带人打盐店之事,后又在红军长征时尹老爷给红军送了一百个大洋(银元)和十二石粮食。红军北上时尹家有两人随红军北上,后一人受伤后返乡,一人随军北上,后杳无音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