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尹德祚位低德高懿行美好永流传》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尹德祚位低德高 懿行美好永流传》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5年06月24日 山西
尹德祚位低德高 懿行美好永流传
尹庆祚
前翰林院庶吉士任外务部主事翟化鹏(河南汝阳光绪十六年进士,在候选知县位上曾掌教聊城书院),在宣统版《肥邑尹氏族谱》上为敕赠修职佐郎栗堂先生撰写的懿行传,歌颂了一个位低德高的食廪老秀才的崇高德行。现翻译改写如下:
先生姓尹,名叫德祚,字栗堂,别号叫猎东。(原籍老肥城崇德社,现为东阿县牛角店付家岸村人。)他天生就聪明过人,很有智慧。从童年直到长大成人,主要依靠家中长辈的抚养教育。刚满十一岁时,就跟随伯父程公读书学习,他读书非常快(能一眼看几行),亲戚族人都很看重他。二十一岁那年,他考中了秀才,成为官学学生,当时他拜张惺农先生为师学(张惺农,谱名)。过了六年,他又升为廪膳生员,享受官府津贴的秀才。正逢他在济南的泺源书院求学,书院的主讲匡鹤泉先生(清代著名官员、学者和教育家)非常赏识他。
回到家乡后,他带着长子尹承楷,在各地设馆教书,以教书为业。他既教导学问又培养品德,这样做了将近二十年,门下学生很多都学有所成。他的长子十八岁考中了秀才。就在同一年,尹公(尹德祚)在岁考中取得优等成绩,继续享受廪膳生员的待遇(食饩)。从这以后的几十年里,他费尽心思,苦心钻研,教导儿子、督促孙子学习,没有一天空闲过。
他擅长书法,非常喜欢诗歌。凡是写文章,他都能独辟蹊径,风格独特,文笔浅显平易的人写不出他那样的只言片语。他从小就非常贫穷,但天性真诚,为人慷慨,看重节操和义气。侍奉父母是顶级孝顺,治理家务勤勉为要,自己生活十分节俭,对待他人却非常宽厚。乡邻间有困难或纠纷,常常依赖他来调解排难。从二十岁成年以来,他就背着书箱带着坐凳,外出求学或四处交游,时刻都没有放弃远大的抱负。
可惜他的人生道路多有坎坷,未能在科举仕途上取得更高功名。然而他刻苦攻读学问,历尽艰辛险阻,确实当之无愧,是一位乡里的杰出人物。死后被皇帝敕赠修职佐郎,是他一生最好的注脚。
尹公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三日申时(公元1849年),卒于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四日寅时(公元1902年),享年五十四岁。著有《猎东诗集》,收藏在家中。
有关他的儿子尹承楷,最终也是优廪生,光绪壬寅科付优贡,候选教谕。也未实授。是《肥邑尹氏族谱》宣统版的主编之一,他的书法在当地很有名气。
这篇文章,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感觉尹德祚这位老族兄是一位最接近平民的知识分子,他的所作所为比较接地气,因此我顺便多说几句自己的感想:“尽力处之,心安即是坦途”。
人生在世,非人人能登峰造极,成就惊天伟业。你我多是寻常百姓,生于平凡,长于烟火。然,这平凡一生,亦可寻得自己的光亮,觅得内心的坦荡。
不必因未能摘取星辰而懊丧,也不必因未达他人眼中的“远大”而自惭。真正的价值,往往蕴藏在“尽力”二字之中。种田者,但求勤耕不辍,颗粒归仓,无愧于脚下的土地与肩上的日月;做工者,但求手艺精进,尽心尽责,无愧于手中的活计与托付的信任;为父母者,但求慈爱教养,言传身教,无愧于膝下儿女与血脉传承;为子女者,但求孝养双亲,尽心侍奉,无愧于养育之恩与反哺之情。
凡事,但求尽己所能,问心无愧。你为生计奔波的身影,你为家人撑起的屋檐,你为邻友伸出的援手,你为梦想点亮的微光——这每一步踏实的脚印,每一次真诚的付出,都在书写你独特而真实的生命篇章。
或许未及巅峰,但攀爬的姿态已足够动人;或许未成巨浪,但水滴的坚韧亦能穿石。当你回首一生,能坦然道一句:“我已尽力,无愧于心,无愧于人”,这平淡中的坚守,这尽力后的安然,便是对自己生命最庄重的交代,亦是岁月赋予的最踏实的勋章。
年轻时耳熟能详并反复背诵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作者奥斯托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聊以自慰!
2025年6月24日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年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