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密钥”解锁无限可能——探访(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尹琳娜职工创新工作室
(2025-05-30 08:35:24)分类: 尹氏资讯 |
以“数字密钥”解锁无限可能
——探访(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尹琳娜职工创新工作室
政务:阳泉发布 2025-05-29
5月21日上午,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尹琳娜在她的个人工作室里,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分析讲解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20平方米的空间里充满古风古韵——木质展柜上,刻花瓷、云水瓷、布老虎等手工艺品精美绝伦,一旁工作台上的3D打印机忙碌地工作着,传统非遗文化与数字创新技术在这里实现完美交融。“我们工作室主要通过3D打印技术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尹琳娜说。
得益于大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近年来,市总工会创建的一大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资源聚合、创新力量叠加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尹琳娜职工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
1981年出生的尹琳娜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现在博士就读于马来亚大学,是国家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大师张文亮之徒,曾担任全国工业设计大赛评审成员,阳泉工艺美术评审专家库成员。读博期间,尹琳娜的研究项目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问题与挑战。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任教期间,她还去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学,参与地方工艺美术协会事务,与当地传统手工艺人合作,进行传统工艺创新实践。
2018年,尹琳娜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并于2022年获得阳泉市总工会颁发的“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自那以后,工作室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在队伍建设、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创新成果管理、设备管理与维护等方面不断完善和调整制度,并进一步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目前,该工作室拥有一支跨学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团队,包括一名高级职称教授、一名博士、一名副教授、7名中级职称人才及其他技术人员。“我们的工作室团队除了艺术系的老师,还有材料和机械专业的优秀教师和博士加入。”尹琳娜说,“这使得我们在创作作品时在材质、结构等方面拥有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尹琳娜职工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国家及省市级竞赛中获得多项奖项,取得了14项创新设计专利,其中1项已实现落地。这项专利作品是尹琳娜在2020年首届“发现砂都之美”陶艺文创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的作品“山水共情壶”。茶壶外观似高山巍峨,线条硬朗不失柔和,釉质沉稳细腻,颇得山水之韵。一壶两杯的套装精致典雅,已被订购千余套。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作品从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是制陶技艺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的过程。“在作品创意阶段,可以利用速度快、成本低的FDM三维打印机将设计模型打印出来,测试其是否趁手、实用与美观,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尹琳娜说,“可以说,3D打印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制造三维实体的技术。”尹琳娜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相较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具有更高的材料利用率、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快的制造速度。”工作室的显眼处摆放着尹琳娜在2020年获得市级工会颁发的“五小发明”竞赛三等奖的作品——银质“高脚杯”。在设计制作这一作品的过程中,尹琳娜依托3D打印技术,用树脂为材质制作出高脚杯的模型,再进行改良,最后呈现的作品既具有现代气息,又富含传统文化韵味。“目前,我们工作室创新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以3D打印技术为桥梁,将制陶、刺绣、木雕等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语言深度融合,以‘数字建模+传统技法’的双向赋能路径,让古老技艺在精密算法中重获生命力。”
精美轻巧的花瓶、简约实用的器皿、灵动可爱的摆件……一件件作品如同时光的信使,一头连着千年薪火相传的传统手艺,一头连着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近几年,尹琳娜的工作室团队在传统手工艺与数字新技术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通过发挥3D打印技术“快、稳、精”优势,为柔软而富有韧性的传统手工艺提供更多可能性,让创作者的巧思与创意成为现实。
此外,工作室通过学习培训、技术交流、展览竞赛、科研合作等多元化途径积极培养人才。2021年,工作室成功举办中马陶艺交流,吸引了60多名来自国内和马来西亚的师生、手工艺匠人参与讨论和展示。2023年,工作室邀请陶瓷、面塑和布艺等地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高校师生带来生动的讲座和技术交流活动,累计参与人数300余人。“我们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组织合作,培训传统技艺,促进团队教师取得多项‘双师型’和行业技术资格认证。”尹琳娜说。
关于未来,尹琳娜有很多设想。她认为,技术只是工具,文化灵魂才是核心。“3D打印可以完成基础框架,但是很多手工艺品的细节仍由匠人手工完成。这种‘科技做减法,人文做加法’的模式,既保护了技艺的本真性,又解决了传承人老龄化难题。”尹琳娜说,“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合作,创造更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把工作室打造成为推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重要平台,以数字化工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