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尹庆祚:《尹相汤慷慨为县学教谕捐祭田》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 :《尹相汤慷慨为县学教谕捐祭田》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5年05月10日

尹相汤慷慨为县学教谕捐祭田
尹庆祚
翻阅肥城老县志,发现了一篇教谕曹懋官(举人)撰写的《明肥城县儒学教谕李先生祭田记》,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歌颂了一位叫做尹相汤的人,让其发扬光大者正是当时的县令马公。因为始作俑者姓尹,所以引起我的高度关注,对这篇文章我反复咀嚼,最终不自觉地喊出一句:“我姓尹,我骄傲!”忙将这篇文章转载。
原文如下:
“先生讳衡,聊城人,洪武25年,由明经司谕肥庠。未几,卒于官。先生素性廉洁,且无子嗣,遂不克扶柩归。诸弟子哀之。相与营地,葬先生於县治之东。每岁春秋祀先生无缺。此虽诸生之厚行高谊,亦先生之秉德贞教,足以感之也。迩来灾旱频仍,先生之祀有不克次第举者。今岁仲春,诸弟子相与哀肯於邑侯潞阳马公。公慨然捐奉金以修先生祀。不佞同司训李君志芳,扬君三迁,率诸弟子展先生墓。有尹公相汤者,父子昆季,雅以好义,称作而前曰:李先生乏嗣,非诸弟子羞乎?奈何独劳父母忧,辱在门墙。弟弟之谓何?乃捐户外地环先生墓者三十中亩,为先生祭田。于是语与马公,公深嘉尝之。遂檄本学招佃取租,永为春秋祭祀费。乃命不佞记其事,立石墓侧,以防湮没。先生作于一百年之前,而二百年之后,犹使人祀事不替,此足以观先生矣!不佞欽佩鸿谊,为述其梗概如此云。”
译成白话文:
“先生名衡,山东聊城人。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通晓经学的身份担任肥城县学教谕。不久后在任上去世。先生一生清廉,又没有子嗣,因此无人能将其灵柩送回故乡。众学生深感哀痛,共同筹谋,将先生安葬在县衙东侧。每年春秋两季都按时祭祀先生。这既是学生们深厚情谊的体现,也因先生秉持高尚品德、坚持正道教学,足以感化众人。
近年来旱灾频发,先生的祭祀活动时有中断。今年仲春时节,学生们向县令潞阳人马公恳切陈情。马公慨然捐出俸银用以维持先生祭祀。我与同僚训导李志芳、杨三迁,带领学生们祭扫先生墓园。有位名叫尹相汤的乡绅,父子兄弟向来崇尚道义,他主动向前,慷慨陈词:"李先生后继无人,难道不是我们这些学生的羞耻吗?怎能只让父母官(指县令)忧心?我们既为先生的再传弟子,自当尽责。"于是捐出墓周三十中亩作为先生祭田。
我们将此事禀告马公,马公大为赞赏。随即下发公文,由县学招佃收租,永作春秋祭祀费用。并命我撰文记事,刻碑立于墓侧以防湮没。先生逝世已逾百年,而二百年后仍有人持续祭祀,由此足见先生德行之高!我钦佩这份深厚情谊,因而记述事情始末如上。”
尹相汤是谁?我查阅了《肥邑尹氏族谱》,他是纲公三子之后五世祖,祖父尹天民,贡生,曾任密云县令,伯父是明进士尹庭,当时他是县学的一名秀才。居老县城东邻,距离老县城最近的尹庄村人。
在他100年前,原肥城教谕李衡先生葬于县衙东侧,占地肯定是尹相汤祖上的土地,所以捐出墓周三十中亩地作为先生祭田。这个三十中亩,在家谱上记载是四十亩地。尹相汤作为一名再传弟子,尹相汤给李衡捐祭田之事,约在1592年以后,距离他的生年和来肥城作教谕年份(1392)都超过二百年。二百年之后仍有人持续祭祀,现任教谕曹懋官深深敬佩李先生的德行之高。
五世祖尹相汤与李先生根本就没有见过面,这么如此地慷慨捐赠,感动了在场人,他的高风亮节也感动了县令马公,二百年来,肥城县学秀才济济,只有尹相汤的行为超群绝伦,马公兴奋异常,一面下文褒奖,一面给祭田招租,一面让当时的教谕撰文记事,立碑纪念,忙得不亦乐乎!
马公,即马经纶(1562年-1605年),直隶通州,古称潞阳人。他17岁成为州庠生(秀才),23岁中举,27岁中进士,由进士万历十七年(1589)任肥城知县。在任期间,他减轻百姓徭役;加固城池,易砖城为石城,巍乎高大;兴办教育,创建至道书院,多士赖其培植。士民感德立生祠祀之,崇祀于肥城“名宦祠”。
名宦,士之服官履政,必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民,中不负所学,然后谓之名宦,昭其贤也。故去则思之,立生祠祀之,流芳千载,后世诵之不衰。兹特著其名,表其绩,廉贪利懦,玄飚可仰。
“廉贪立懦,玄飚可仰”是一句具有古典文学色彩的短语,结合了传统道德观念和自然意象的象征。释义:“廉洁的德行能够感化贪婪、激励懦弱,而这种高远如狂风的品格,值得世人敬仰效仿。” 其政绩如此显著,33岁升任监察御史。任监察御史时,他因批评皇帝贬斥言官、包庇赃官等行为,上疏直谏,初露锋芒,触怒万历帝,被贬三级,最终削职为民。一位青年才俊被历史扼杀,十年后病逝。被贬为民后,马经纶闭门隐居十年,研究经史,文章名世。并迁葬清官挚友,接济贫士。马经纶虽官职不高(最高仅正七品监察御史),但因其侠义精神和对李贽的庇护,声名远超许多高官。他被誉为“义字大于天”,体现了明代士人的风骨与担当。
天启初年(1621年)后,朝廷为其平反,恢复其官衔,追赠太仆少卿。最终还算是善有善报!
一篇文章牵扯到肥城历史上的两位显赫人物,虽永载史册,但是能看到老县志的人,微乎其微。我把这篇文章公之于大众,也算是一种善行吧,心里一片亮堂!
二〇二五年五一节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年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