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尹集村

(2025-03-28 20:56:01)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村落

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尹集村

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尹集村

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尹集村

尹集村地处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政府所在地,属半丘岭地带,南邻商南高速入口处,南北贯穿村区的省道洛驻线连接345国道。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2.5公里,耕地面积1654亩,常住人口693户,2320人,外来务工在此居住一年以上及流动人口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共4980人,全村11个村民组。2024年全村脱享户2222人,低保户2633人,监测户517人,公益岗10人,帮扶单位是舞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第一书记是晁喜涛。目前,全村以种养殖业为主,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过程和提升中,引入上规模项目并运营的景旭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和“文旅研学五星工坊”的孔子学堂。

地名由来

尹集因明初,自山西洪桐迁入三户姓尹的商人开店经商,成集得村名,尹集镇以村名

河南省舞阳市尹集

尹爱武20181213平顶山日报

在舞钢东南方,有一个美丽的小街,二百多年前,尹姓先人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在此安家落户,祖祖辈辈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古寨墙上刻着醒目的两个字:尹集。

这个100多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四面环山,中间有水,一条小河自南向北流淌在尹集东部。山有谢山、磅背山、虎头山、九头崖、鸡山、刘山、盘古山,如胳膊把尹集环抱。东河由山洪暴发而成,流到镇北汇入玉皇庙河,从山里到山外,汇入大江大海。尹集的男娃女娃们,一茬又一茬,像这河水一样,走出大山,融入到社会主义改革洪流之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人们天天只吃红薯,放学后帮着大人在公路上、河坡里晾晒红薯干,没有吃过白面馍。家里来客,妈妈也是烙玉米饼贴个白面边儿。过年了,拿粉条儿在煤火炉上烧膨胀,嚼着嘎嘣脆,就是最好吃的点心。夏天,塑料凉鞋开了帮,爸爸把一铁棍烧热了将散开的鞋帮鞋带粘在一起隆成一个疙瘩。下雨天,非常磨脚,做梦都是吃饱吃好有鞋穿。

尹集只有一条街,中间宽,两头尖,形似一根长豆角。上初中时,要从街北头到街南头的尹集联中去上学。晚上下了自习课,走在街上,冷冷清清,只有月光下自己长长的影子在晃动。

那时候,做饭烧锅的燃料是树叶、草根、麦秸秆、干柴等,吃水要到街南头的一口井挑水。放学后,去谢山搂林叶。满山遍野的林子是山里人的活命树,结的橡子有淡淡的苦味,山里人捡橡子磨面赖以生存。叶子绿油油的,干了以后是烧锅的好柴火。林叶沤到地上、草窝里,生出一层厚厚的地曲挛,洗净了炒鸡蛋、包包子。夏季,一场暴雨过后,草窝里就冒出胖嘟嘟的蘑菇,也有立针、灵芝草。山上生长着舞贝母、金银花、金蝴蝶等中药材。一群女孩子,拾了蘑菇,又挎着竹篮到后山坡摘山果充饥。

三月三至三月六,要起庙会。戏台子就搭在东河,树杈上、河畔边,到处是伸长了脖子看戏的人,河坡里圆滚滚的石头就是座位。远道来的赶会人,把扁担、架子车撂在路边,到会上挑选农用工具。铁匠打制了斧头、镰刀、锉子;竹匠编制了竹筐、筛子、簸箕、簸箩;木匠的桑叉、木锨是收麦季节的必备品。在那个少吃没盐的年代,十里八乡的人也要赶到会上尝尝包子油馍胡辣汤。

崎岖的山路,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尹集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是不想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是靠双脚根本走不出山门。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第二年,哥哥考上了郑州铁路机械学校,后来,当上了火车司机,在我们这些山娃娃中简直是牛呆了。我于1985年考入平顶山师范幼师班。报考志愿是大人帮着选的,爸爸说,只有城市才有幼儿园,将来可以在城市上班。老人朴素的心愿就是女儿能到山外去,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那时候,我一年只在寒暑假回家两趟,一大早开始坐普通公交车,经叶县、仙台、舞阳、安寨到武功,再往南就没有车了,需要坐三轮儿,一路颠簸到家,都已经是日头落山时候。

从尹集往东翻过一道岭到外寨儿,也就是现在的西平;往南经埂上、苇子园到南赵庄,我们统称为“里沟”,有一个峡谷挡住了去路,再不能往南去。小时候总听说是“母猪峡”,长大以后才知道是磨轴峡,山谷太窄架子车走在那里要磨轴。往西也是道路崎岖、山岭绵延。寺坡对我们来说遥不可及,有时候登上谢山,站在山顶遥望寺坡楼群,大人告诉小孩子,那是钢铁冶炼基地。山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无限的向往,但是要去舞阳、漯河、郑州,简直是不能想象的事。

1993年,九头崖景区开发,乡村旅游更是锦上添花,使尹集如虎添翼,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里沟” 的农民如沐春风,几辈子都没走出大山的庄稼人,开起了特色旅馆农家乐,生意来到了家门口。节假日,郑州、漯河周边的游客络绎不绝,城里人也邀请亲友,进山品尝农家饭菜,采摘山果,休闲垂钓,登山赏景,农家特色旅游成为尹集人脱贫致富的一道美景。

四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西,宽敞大路直达西平;往南,山路直通遂平嵖岈山;朝西,村村通工程柏油路可以到尚店,到达灯台架景区。尹集镇南边的周南高速也正在建设中。想家了可以随时回家,从平顶山南高速口到舞钢建设路,只需40分钟。改革开放使尹集开始出彩,地理位置开始突显,影响开始不断扩大。尤其是舞钢成为全国旅游城市后,石漫滩、二郎山、九头崖、虎头山景区的开发使尹集成为最大受益者。交通信息网络四通八达,各类时尚店铺入驻,物流、快递、联通、移动应时而生。建设了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百日红花卉苗圃,蘑菇、地曲挛已上了大众餐桌,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和煤气灶,谢楼北边建成了社区别墅群,那个小豆角街已成为金融商贸和服务中心。不但寺坡、朱兰等各乡镇有了幼儿园,尹集村也有了幼儿园,山里的孩子接受了正规的学前教育。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个小镇,老人更健硕,年轻人更有精气神儿,大姑娘小媳妇儿们更加的俏丽可人。堂叔堂婶儿买了汽车,就围着石漫滩水库跑运输,家里盖起了小洋楼。

今年春天回乡,正赶上物资交流大会。已不见当年的扁担架子车,镇周围停满了轿车,甚至造成了交通拥堵。四面八方的游客云集而至,豆腐脑、豆沫、懒豆腐成了名扬四方的特色小吃,酸汤饺子跃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排行榜,大型餐饮生态园里可以招待一百多桌宾朋好友,天下美食应有尽有。

如今,尹集已成为特色旅游名镇,被评选为国家级美丽乡村 ,土生土长的山孩子山妞妞,有的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领头人,有的成为建设美丽新农村的致富能手,有的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者。

社会给了每个人平等的机会,有知识的用知识改变命运,能劳作的靠双手走上致富道路。四十年来,尹集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感恩我们生在一个用实干可以圆梦的伟大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