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徐大波:《外祖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麻子峪村人)》

分类: 尹氏资讯 |
黑龙江省伊春市徐大波:
《外祖母(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麻子峪村人)》
原创 大野无疆168
题
据《尹氏族谱》载,清乾隆年间(1736--1795), 尹姓自徐坦迁此建村,因地处山谷,谷中多生蓖麻,故命村名麻子峪,麻子峪村现已搬迁至山下新村。
外祖母与孙子国民


我一生只见过三次外祖母。
第一次见到外祖母,是1970年,那年我4岁。父母带着大哥和我从黑龙江省伊春市回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公社麻子峪大队省亲。记忆中,那年济南下大雨,街道积水过膝,公交车停运。我们全家在旅馆等了两天,才又踏上返乡的路途。外祖母知道我们要来,买了好多西瓜,西瓜的甘甜缓解了旅途的疲劳。
第二次见到外祖母,是1974年,那年我8岁。三姨带着我回乡省亲。外祖母知道我们要来,将庭院里果树上结的核桃、大枣、石榴等留给我吃,这在生活困难的乡下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我们刚到家不久,家里出现变故,外祖父患病,三姨陪着去了泰安市的医院,家里面剩下年迈的曾祖父、患精神疾病、刚生产的舅妈,面对老的老、小的小的一家人,外祖母默默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操持家务。外祖母身材不高,头上挽着一个发髻,终年穿一件藏青色的夹袄,三寸金莲的小脚,走起路来左右摇摆,总让人担心会跌倒。外祖母不识字,她却拿出一沓面额很小的角票,将我送到村东头的麻子峪小学校读书。农村的小学校条件十分简陋,石头教室、石头黑板、书桌也是一长条石板,小凳子是学生从家里面带来的,教室外面的一棵槐树上吊着一口铁钟,上课下课就敲响钟声。作息时间也是随着干农活的时间而定,学生早晨起来,不吃早饭,就到学校上课,上二节课后才随着干农活回家的大人一起吃早饭。外祖母生活节俭,却把积攒下的鸡蛋,拿到供销社给我换来笔和本等文具。晚上写作业时,才肯点亮油灯,并把油灯拨亮,坐在我身边,一边纳鞋底,一边看我写作业。就是这样,我在外祖母的关爱下,在麻子峪小学校完成了两个学期的学业,直到离开麻子峪村。也许正是外祖母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努力,现在家族已经有三代人从事教师工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鲁西南农村,处于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农经济,生活十分艰苦。外祖母为了让我长身体,总会把过年才吃的白面馒头给我吃。平时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吃红薯煎饼。外祖母将红薯洗干净、切成片、晒干、再拿到石磨上碾成红薯粉、然后将调和好的红薯浆在中间稍凸的铁鏊上摊煎饼。放学的时候,我也帮外祖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一边将茅草添进灶里,一边呼嗒呼嗒地拉风箱,外祖母则用一个小推板,娴熟地将一张张煎饼烙好。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外祖母将一张卷好的煎饼递给我,咬上一口,一股清香甘甜的滋味,打开煎饼一看,里面抹了槐花蜂蜜,外祖母说家里刚割下的新槐花蜜,从那以后,我总能吃上抹了蜜的煎饼,以至于几十年后,每当我吃蜂蜜时,就想起抹了蜜的煎饼的味道。
大哥和我


在外祖母的悉心照料下,我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而外祖母对我更是痛爱有加。记得有一次放学后,我和同学去山上捉蝎子,蝎子是中药材,能卖钱。把筷子从中间劈开一半,夹上一块纸,当镊子用,在山上石头下寻觅蝎子,然后装到小瓶子里。我捉蝎子时不小心被螫了一下,晚上睡觉时,痛得坐卧不安。外祖母深夜摸索着去赤脚医生家里,要了几片止痛药,回来时,跌倒了,还擦破了头。另一次,我的莽撞则让外祖母担心。农村每隔几日,就会有一个大集,十分热闹,对小孩子有很大的诱惑力。我和长我几岁的长龙哥,偷了生产队的驴,骑驴去赶集,生产队没有驴,耽误了生产,队长很生气。知道惹了祸,当天没敢回家,在山上供行路人休息的石头房子里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我看到外祖母蹒跚地从山下爬上来,并没有责怪我,而是一把将我搂在怀里。
第三次见到外祖母,是1980年,那年我14岁。外祖母从山东来到黑龙江,给我们带来了花生、芝麻、香椿、花椒等特产,外祖母是冬天来的,她很不适应东北寒冷的气候,只住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回去了。
1988年,我参加了工作,有能力挣钱回报外祖母的时候,外祖母已经去世。
作者简介:
徐大波,笔名斋孙,1967年生,黑龙江省伊春市人。爱好文学、朗诵、旅游、收藏、骑行、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