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2024-11-13 18:44:49)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尹喜【春秋、战国时期】(今甘肃天水人)

尹喜,又名关尹,字文公,号文始先生。先秦时圭阝县(今甘肃天水)人。后得道成仙,号文始先生,证位为无上真人,玉清上相,为天府四相之一,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元顺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道教派别之一“楼观道”奉为祖师。母鲁氏,生喜。原是周康王(前559至前545年)朝中的一位贤大夫。他自幼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周昭王二十三年,眼见天下将乱,他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令,以藏身下僚,寄迹微职,静心修道,或称“关尹”。尹喜曾在关旁结草为楼,称之为楼观,每天在这里观察天象。周王闻之,拜为大夫。后复招为东宫宾友。

尹喜为函谷关关令时见东方有紫气西迈,知有圣人将至。不久老子驾青牛薄板车至函谷关,迎入官舍,北面师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辞官,复迎老子归楼观本宅,斋戒问道,并请老子著书,以惠后世。于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终。 之后,尹喜乃弃绝人事,精修至道,悉臻其妙,按老子所授经法。能深解《道德经》的玄理,又自著九简,名曰《关尹子》,既高深、又广大,深得历代文人崇拜。此文以后成了道家经典之一,收录在《百子全书》之中。尹喜在历史上地位很高,《吕氏春秋·不二》称:“关尹贵清”。《庄子·天下》把他和老聃相并列,赞叹他们是“古之博大真人”。他主张“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做人要“动其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所以他“未尝先人而常随人”,在基本思想上和老聃一致。道教尊为“无上真人”,“文始先生”。《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

天水市东伯阳渠早在元代就建有老子、尹喜的道观。奉祀老子的道观称柏林观,又有讲经台。山后十余里有尹道寺,称“尹喜故里”。其殿前有楹联一付,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诵道德”。可谓对尹喜思想的恰当概括。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山东省临沭县城的东北方向,有一座不高的山,海拔才200多米。可是,它的知名度却远高于它的海拔。这座知名度高于海拔度的山就是演武山。此山与冠山两峰组成了冠山旅游风景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冠山以其优美静雅的自然环境还引来了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崇尚者尹喜在此传道。这里有老子的《道德径》,还有千年的银杏树,还有徐则、张良、徐庶等历代数位高人在此修炼成仙而名闻天下。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传说老子性格平和又好学,知识渊博,视功名利禄为粪土,所以常以隐居而乐。他看到周朝一天天衰弱,自己也不能平平安安地隐居下去了。于是,他就骑上一头青牛,独自西行。这天来到函谷关,守关的大将尹喜是个崇尚道学的学者,见到老子很高兴,一定要老子把平生所学的知识写下来。老子答应了尹喜的请求,就在函谷关写下了《道德经》这部著作。《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写道,下篇是写德,合称为《道德经》。拿到《道德经》尹喜急忙捧在手里读起来。老子写道“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让尹喜爱不释手。

尹喜找来工匠把5000余字的《道德经》复制发行于全国。老子的哲学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至今还有它的生命力。

历经几百年后,在西汉时期《汉书·艺文志》中的《列仙传》一文,就开始把老子神化了。到了东汉时期的《列仙传》一书,就出现了老子成仙的故事。晋朝时期的《文苑英华》一书,隋朝时期的《隋书·经籍志》中的《列异传》,又出现了老子西游的故事。一直到唐朝时期的《独异志》一书,就把老子造就成了天上的太上老君。

老子的《道德经》,最有价值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是相对和相互依存的。“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老子强调对立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柔弱胜刚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都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这在中国的思想和哲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十分深远的影响,人们还以此为鉴。

三清殿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三清阁东侧摩崖石刻《道德经》

在演武山上,有三清殿,是尹喜在公元前510年来此传道布教所建立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合称“三清”,意思就是神仙居住的最高境界。在三清殿的东侧摩崖石上,就刻有《道德经》一文。几块巨大的山石上,深深刻下流畅的行书,并用金黄粉覆盖在笔划里,在阳光之下,格外醒目。三清殿的周围,有龙凤泉、葫芦泉、炼丹泉、寿泉井等36处有名的泉水滋润着,还有翠竹相待,栗树如盖、紫气东来的牌坊昭示,方显现出仙人境地、自然人文的精华。山水与文化的交融,远古与现代的携手,构成了这个景区的独到之处。

千年银杏树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两株千年的银杏树。一株是老子的弟子尹喜栽种,种植在讲经台的正东方向。据史书记载:“山坳有长春观,观内有银杏树,大数十围。”可惜的是毁于二十世纪40年代。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树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令人称奇的是,时隔十年后,在那棵被毁的银杏树原址上,又长出来了一株银杏树新芽,如今已经有粗抱有余了。

另一株银杏树,是由三国时期的徐庶所栽种,树龄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了。此树高约24米,主干最大围粗近8米,须要5个人才能合搂起来。现在是枝繁叶茂,颇有仙风道骨之态。真是验证了道家“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观点。

《沂州府志》载,据古碑记载,长春观有银杏二株,一株为徐庶公元227年手植,树龄近1800年。另一株为尹喜于公元前509年手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是该树在1948年毁于战乱,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株是时隔十年之后在老树根部抽出的一枝新芽,现在树高已达20米。两株银杏树南北遥相呼应,活灵活现的印证了道教“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宇宙观。

鲁东南银杏第一树

冠山银杏树,位于临沭城东北8.5公里,冠山与演武山之间的山梁东侧。这儿有一小块平地,面积约3亩,东北两面皆为悬崖,谷深丈余。世传唐初将领罗成曾在此操练兵马,演习武艺,故称“演武场”。演武场南侧崖下,有一座庙宇临崖而建,名叫“长春寺”,寺内有“三清阁”等古建筑。《续修临沂县志》记载:“三清阁有银杏二株。”据当地老人回忆说,这里原有两株银杏树,一株在长春寺院内三清阁之前,一株在寺院墙外2米处。幸存寺内一株,至今保护完好。世传树为三国时张辽、徐庶栽植。据《临沂县志》记载:“阁西有大晋八年碑云:‘树为徐则、尹喜所植’”史料记载,大晋八年即西晋司马炎称帝泰始八年,亦即公元272年;汉末晋初时高士徐则、尹喜确曾来苍马群山之一的冠山隐居、修炼,并亲手栽下二株银杏。由此可知,冠山银杏树龄高达1700余岁。因此,有“鲁东南银杏第一树”之称。

冠山仙人洞

山东省临沭县冠山旅游风景区与尹喜(文始先生)渊源

冠山仙人洞位于冠山主峰, 又名朝阳洞,有上下二洞,如层阁。下洞深8.6米,宽2.5米,高2.8米,容积60立方米,有“仙人洞记”遗迹,洞顶为玛瑙石。上洞深4.5米,内宽2.5米,内高2.8米,容积31.5立方米。上下两洞相距约3.6米。相传徐则、尹喜都曾在此修炼,故称仙人洞。

尹喜炼丹泉

冠山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泉水众多,迄今为止发现并命名的泉水多达36处,在各位右手边的就是《沂州府志》所载的尹喜炼丹泉,因泉水具有医治百病的神灵之效,故又名灵泉。在这周围还有三清泉、圣女泉等,这流淌了千年的泉水为整个冠山景区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