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尹庆祚:《二品顶戴尹肇爽》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 :《二品顶戴尹肇爽》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4年10月20日山西

二品顶戴尹肇爽
尹庆祚
在我以前写的“石横尹氏落难记”一文中曾经提到:“尹鸿扩,字恢亭,廪生。咸丰十年奉团练大臣户部侍郎杜檄派,与前临朐训导阴丰湿总办阖县团练事务。十一年春二月捻贼至境。县令约督勇入城据守。贼逼县城却之,既而闻贼在乡村焚掠,奋然曰 :‘吾忝总一县团务,不出城剿贼,如乡里蹂躏何白於县。’督勇至西南乡,战於邑之演马庄殉焉。”阵亡勇丁计七十八人。鸿扩公、长子尹肇台、侄监生尹肇咸、尹肇籍,一家四人同时阵亡。他把县学的生员(秀才)们也动员一空,组成了一个以大部分秀才为主的抗捻队伍,去与敌人拼杀,“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最后全军覆灭。鸿扩公可谓是肥城抗捻英雄第一人!战功入国史馆,编纂并详《山东通志》,本县县志及乡土等志。
在整理鸿扩公抗捻历史的时候,我曾经产生过一个问号,活着的家人是怎么度日的呢?
于是从伯能公后裔《石横尹氏家谱》中搜寻到,清赐进士出身、朝议大夫、晋中宪大夫、署理提牢厅、法部主事谭廷飏,撰写的尹肇爽“实行序”中,查到了鸿扩公次子肇爽的下落。肇爽公,清己丑恩科(1889 年)举人,历任观城黄县教谕 ,候选知县。因其父抵御捻军之功劳,封赠通奉大夫,从二品。
根据谭廷飏的《实行序》做了如下描述:
古之建大功成大业者,半自艰苦中来。故辛苦艰难皆磨砺玉成之具,下此士大夫能自树立,亦几经困厄,险阻百折,而不移其志。迨否极渐泰,老年悠闲自得,始有安闲之日。如像我听到的传闻,通奉公尹肇爽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
尹肇爽,晋赠中宪大夫尹鸿扩公之子,从小跟父亲读书,闲暇时,承受父亲的教诲和训诫。其父、兄遇难时,肇爽公时方髫龄,十来岁,痛父兄之难,悲不欲生,以重视慈母在堂,不得不节哀奉养,母亲上事婆母,下抚孤儿。常流涕训子,谓门户单弱,若不自立,汝父有后若无后矣。因此读书之志益坚,旋入邑庠,跟随名宿张惺农先生去读书,肩背书箱常常是腊月底才能回家,先生尽心教诲,早亦不令归也。食饩后援例授黄县教谕,惺农先生亦在利邑(可能是利津县)天主教堂做神父,通过邮寄的方式让老师评论文章,往来无虚日。时山东巡抚丁文诚公饬令沿海种树,黄县大令请县学生员帮同督饬种植。又积谷以备荒年,皆分乡劝导,办有成绩。这时旌表节孝之典,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举行,公捐俸给百姓记录礼仪典章和教给读书写字的书藉,注重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以故节妇丁王氏等数百人同时得表扬牌,没有遇到任何阻遏。
黄县南关菩提庵,每冬令设粥厂,黄邑绅常请儒学亲到监管兼放棉衣,以救冻丐。光绪二年(1878 年)登属大饥,黄县尤甚,同城官绅筹商放赈,公言救荒无善策,不如买谷散放较得实济。以故数万人皆给口授食,无滥无遗。
时曹县徐幼稚太史以拔萃科选黄县副教谕,文名噪甚,每课诸生,总是推让副斋,评定高低优劣,让其表现,两位教官志趣相投结为文社之友。
公以亲师取友之益,遂与徐君相继中举,时张勤果公为山东巡抚,榜后进谒,笑谓公曰 :“黄邑教谕连岁皆举文魁,学署风水之好可知,吾当以卓异荐。”遂当作知县来引见。山东巡抚赠与肇爽公的“文魁”牌匾,目前还保存在其后人尹克承家。
回藉后,择地于石横村之南门里,建昭忠祠,以妥先灵。奉旨,春秋致祭于祠外,立神道等碑于北山茔前,立表忠坊,载乡土志。时值庚子乱,襄办团练,如公举咨议局议员,创立学堂,协理统计处农务所,为历任邑侯所倚重。凡地方公事处置如家事,亦可谓心力交瘁。继而以家政付内助葛夫人,命次子式章,在等候任命本省巡检期间,教育幼孙辈热情接受并努力传承家风家规。在其侄子、肇台公之子式清,就任直隶县丞后,鸿扩、肇台二公英烈先灵得到妥妥的慰藉。肇爽公就养于陆军部主政长子式丰京寓。时方修京都忠义总祠,要请鸿扩公入祠。本文原作者谭廷飏和肇爽公共同参与了这一盛大活动。
事毕回里,常自评生辰,岁在庚申辛酉,命宫不利,恐一息不存,父兄之忠节,幼年之孤苦,无以昭来许,又尝严词聚集家人,谓生平颇习地理,置有可用之地数处,后世各支分葬,不许出卖。式丰兄清曹余暇,时过予寓,述公一生,对上侍奉老人,对下养育妻子儿女,今且年逾古稀,亲戚朋友都想制锦奉觞,以祝长寿,而公不愿为溢美之誊,亦不愿为祝寿之文。谭廷飏还说:我和他平素相知,不得以不借助笔墨,附以文辞。他的一生,思想奇正,品格纯洁,头脑聪明,备尝艰难,无非是仰杖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的坚强决心,母亲教子有成。书其梗概,高悬在厅堂上,使后来人观感兴起,无忘先德。则公之继承先烈的功业,与令嗣之能继承良好家法,光大门庭!谨叙其遭遇艰苦,先逆后顺详为之序。
在《平阴尹氏族谱》上还查到了肇爽公为尹肇秀树立的碑楼中,撰写的一首长诗。肇秀公,字秋实,平阴尚庄人,伯祥公后裔,孔府四氏学教授、举人、候选知县,与肇爽公之父同为抗捻英雄,所不同之处,一个战死疆场,一个病死在抗捻前线。所以说肇爽公的诗篇是和着血泪写就。他在开篇白中说到:
“秋实兄,宿学硕德,久为宗族之望。咸同间,捻匪北窜,堵河筑圩,功绩卓著。
殁后,乡人感之,述德勒石,以昭来世。丁巳春,季云侄为先人修建碑楼,欲辑诗于壁。予读碑志所载事实,因念家君御寇殉难,不禁悲感于怀。爰赋古风一章,以申景从。” 古风诗文如下:
“运否际咸同,烽匪起皖中。
人民恣杀掠,飞报达宸聪。
抚臣颁谕令,督办团练功。
息文修武备,首恃信与忠。
兄志在扶持,久已名著东。
牧令称国士,筹策相磨礲。
训练保桑梓,并励勤王衷。
义气感妇孺,族闾亦仰公。
驱队防河口,挟矢与张弓。
丁壮奋踊跃,炮燃声隆隆。
望风敌慑胆,蛮狂走氋氃。
俨然成坚垒,一军力不充。
溃围贼夜渡,智勇惜两穷。
志士挺身斗,征衫血溅红。
公素重忠义,奋欲赴敌攻。
乡民皆罗拜,愿公回青骢。
退保戴山上,难民集飘蓬。
垒石即成砦,老幼讬帡幪。
击贼先士卒,渠魁戢其雄。
粢粮济贫馁,羣服德义宏。
防剿整我队,风鹤信忽通。
御贼当旷野,枪戟围丛丛。
众寡不相敌,殉身惨我翁。
兄犹劳筹画,筑圩招羣工。
成城孚众志,战守率以躬。
忧心竟成疾,一朝归神宫。
乡人深戴德,立石表钦崇。
忆昔宣教铎,四氏乐谦冲。
秩满朝北阙,陈书拜丹枫。
辞官为亲老,孝养著和融。
承平历多岁,那复和兵戎。
身何遭难阨,竟以劳瘁终。
天若假之年,名列伟并崧。
吾宗追往哲,贤才誉非空。
尹铎宰晋阳,翁归治扶风。
一可为茧丝,一可符握铜。
享年胡不永,即世何匆匆。
凭吊枌榆下,洒泪读穹隆。
这是平阴尚庄肇秀碑楼,镌刻并立于楼壁的56首赞诗中的一首。
写到这里,我还查阅了《石横尹氏族谱》,弄清了肥城抗捻英烈父子尹鸿扩、尹肇台,其后代子孙包括肇、式、序、祚等字辈,济济一堂,多有成就。我深信:人有善念、善行,敬宗睦族,恩泽乡里,人皆敬之,天必佑之,祖宗护之。
2024.10.15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年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