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尹海泉:《三十年如一日的尹六吉》

(2024-09-15 10:10:38)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尹海泉:《三十年如一日的尹六吉》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40906  山东

 

三十年如一日的尹六吉

 

尹庆祚 尹海泉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尹海泉:《三十年如一日的尹六吉》


尹惟谦(1704-1780年),字六吉,肥城老城东百尺人。明朝初年,其始迁祖尹纲自山西洪洞移民至肥城;其二世祖为尹鳯;其三世祖尹天民,曾任密云知县,有较高的政治声誉,百姓曾为之立去思碑,尚书葛守礼为其书写墓志铭;其四世祖尹庭,曾任明嘉靖年间郏县知县和湖广道监察御史,因参与弹劾严嵩父子,被权逆“乱棒打出朝廷”,回藉为民;其曾祖士英、祖升,为庠生,父昌义,庠生,侯选州同知;至六吉已为十世。

县城城东这支尹家人基本上都是纲公三子尹鳯的后代,包括现在的尹庄、百尺、百福图、上下寨、潮泉、沙沟、石坞、王晋、尚质村、李屯、朱庄等;还包括岱岳、莱芜、宁阳等县市区。尹鳯祖率先跨越黄河,从黄河西向东90里外的县城进发,读书求学,谋取科举生路,在第三世、第四世传人上终皆学有所成,并在尹庄、百尺站稳了脚跟。

六吉公幼时多病,读书很能通会大义,而不喜欢偏难、冷、怪的考试;又连遭父母丧,遂把主要精力移聚到管理和支撑家业上。后其遵照成例,捐贡于国子监。家庭虽丰饶富裕,但其自奉节俭,不事奢华。

同一曾祖父的堂叔伯兄弟十余人,因家庭变故,遭到中间败落,六吉公皆为置办土地、田园,修建房屋,心甘怡然!

遇上荒年,六吉公便放粥给乞丐吃。每天早晨,常常可见路上有扶老携幼之人,他们不少是从远处赶来的贫苦行乞者;六吉公按次序,挨人头分给,不漏一人,并且坚持实行数年。乡人对他的慷慨解囊、济贫扶弱深受感动,于是携手出资以帮助完善六吉公的壮举。

每年一到冬季来临,大家便集中粮米若干石(习惯称一石一百斤)以备布施,不足部分六吉公则独立承担。六吉公在庙中开立粥厂,并且组织人员各司其职,进行管理;开辟出房屋,供路途遥远又遇大风雪不能归家者住宿其中;对无衣少衣者,发给棉衣;对病死者,送上棺木。就是这样,六吉公拿出衣服和食物济贫扶弱,三十年如一日,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

旧风俗十分讲究侍死如侍生。老人去世,视为子孙犯罪,多有卖房卖地、大操大办、发大丧之风;而六吉公治父母丧事,哀至礼尽,不搞奢侈浪费,受到所有在场人的称赞。

他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待人诚恳,宰相肚里能撑船,相互交往,从不计较眼目相还的小怨小愤。六吉公世居城东百尺村,东邻居曾“误用”两家的公墙建上自家的房屋,顺手便割让予之。有的人借债不能按期尝还者,六吉公干脆将借据焚烧,永不追讨。

肥城县东北多山,上级官府曾经要求当地百姓种植橡树,而当地百姓不懂此树的管理与栽培知识,并且当地的气侯也不一定能适合橡树的习性,最终橡树没有栽活;当时县长竟要求百姓归还橡树树种,因此招致百姓激烈抗拒,而被逮捕入狱者达数十家;六吉公乃拿出自己的诸多积(累)蓄,去买通远方之人,代替他输回了被逮捕的百姓。数年后,尹公偶去东山遊玩,山中人感其恩德,奔走相告,带着酒食去慰问六吉公,六吉公竟然不知道他们当初姓字名谁也。

六吉公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六月二日,年七十有七。娶罗孺人,先公卒。子三 :文愷,监生 ;文恒,廪生 ;文悰。女子四。孙三:长鸿价,丁酉科拔贡 ;次鸿任,附贡生 次鸿倬。曾孙三,肇桂,肇松,肇芬。

六吉公去世后,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兼分校官加三级,诰授奉直大夫,己亥科贵州副主考,年姻家眷侄周永年拜撰。铭曰:“貌与心古行堪传,德无不报泽必延,铭作左契慰九原。”(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刑部安徽司员外郎,愚侄文麒顿首书丹并篆额。)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40906  山东

 

三十年如一日的尹六吉

 

尹庆祚 尹海泉

 

尹惟谦(1704-1780年),字六吉,肥城老城东百尺人。明朝初年,其始迁祖尹纲自山西洪洞移民至肥城;其二世祖为尹鳯;其三世祖尹天民,曾任密云知县,有较高的政治声誉,百姓曾为之立去思碑,尚书葛守礼为其书写墓志铭;其四世祖尹庭,曾任明嘉靖年间郏县知县和湖广道监察御史,因参与弹劾严嵩父子,被权逆“乱棒打出朝廷”,回藉为民;其曾祖士英、祖升,为庠生,父昌义,庠生,侯选州同知;至六吉已为十世。

县城城东这支尹家人基本上都是纲公三子尹鳯的后代,包括现在的尹庄、百尺、百福图、上下寨、潮泉、沙沟、石坞、王晋、尚质村、李屯、朱庄等;还包括岱岳、莱芜、宁阳等县市区。尹鳯祖率先跨越黄河,从黄河西向东90里外的县城进发,读书求学,谋取科举生路,在第三世、第四世传人上终皆学有所成,并在尹庄、百尺站稳了脚跟。

六吉公幼时多病,读书很能通会大义,而不喜欢偏难、冷、怪的考试;又连遭父母丧,遂把主要精力移聚到管理和支撑家业上。后其遵照成例,捐贡于国子监。家庭虽丰饶富裕,但其自奉节俭,不事奢华。

同一曾祖父的堂叔伯兄弟十余人,因家庭变故,遭到中间败落,六吉公皆为置办土地、田园,修建房屋,心甘怡然!

遇上荒年,六吉公便放粥给乞丐吃。每天早晨,常常可见路上有扶老携幼之人,他们不少是从远处赶来的贫苦行乞者;六吉公按次序,挨人头分给,不漏一人,并且坚持实行数年。乡人对他的慷慨解囊、济贫扶弱深受感动,于是携手出资以帮助完善六吉公的壮举。

每年一到冬季来临,大家便集中粮米若干石(习惯称一石一百斤)以备布施,不足部分六吉公则独立承担。六吉公在庙中开立粥厂,并且组织人员各司其职,进行管理;开辟出房屋,供路途遥远又遇大风雪不能归家者住宿其中;对无衣少衣者,发给棉衣;对病死者,送上棺木。就是这样,六吉公拿出衣服和食物济贫扶弱,三十年如一日,常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

旧风俗十分讲究侍死如侍生。老人去世,视为子孙犯罪,多有卖房卖地、大操大办、发大丧之风;而六吉公治父母丧事,哀至礼尽,不搞奢侈浪费,受到所有在场人的称赞。

他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待人诚恳,宰相肚里能撑船,相互交往,从不计较眼目相还的小怨小愤。六吉公世居城东百尺村,东邻居曾“误用”两家的公墙建上自家的房屋,顺手便割让予之。有的人借债不能按期尝还者,六吉公干脆将借据焚烧,永不追讨。

肥城县东北多山,上级官府曾经要求当地百姓种植橡树,而当地百姓不懂此树的管理与栽培知识,并且当地的气侯也不一定能适合橡树的习性,最终橡树没有栽活;当时县长竟要求百姓归还橡树树种,因此招致百姓激烈抗拒,而被逮捕入狱者达数十家;六吉公乃拿出自己的诸多积(累)蓄,去买通远方之人,代替他输回了被逮捕的百姓。数年后,尹公偶去东山遊玩,山中人感其恩德,奔走相告,带着酒食去慰问六吉公,六吉公竟然不知道他们当初姓字名谁也。

六吉公卒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六月二日,年七十有七。娶罗孺人,先公卒。子三 :文愷,监生 ;文恒,廪生 ;文悰。女子四。孙三:长鸿价,丁酉科拔贡 ;次鸿任,附贡生 次鸿倬。曾孙三,肇桂,肇松,肇芬。

六吉公去世后,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馆纂修官兼分校官加三级,诰授奉直大夫,己亥科贵州副主考,年姻家眷侄周永年拜撰。铭曰:“貌与心古行堪传,德无不报泽必延,铭作左契慰九原。”(赐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刑部安徽司员外郎,愚侄文麒顿首书丹并篆额。)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尹海泉:《三十年如一日的尹六吉》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