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市)尹庆祚:《弃官如敝屣的平阴尹彝》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弃官如敝屣的平阴尹彝》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4年08月17日
尹彝(1439— 1519 年),平阴伯祥祖四世孙,字大伦,号百川,明成化庚子(1480年)岁贡。顺天府大兴县丞,真定府通判、别驾,授文林郎。平阴尹氏登贤入仕第一人。
光绪《平阴县志》记载 :尹彝,字大伦,少刻志学问,以贡士除大兴县丞,代理县令职务,升真定府通判,督理宣府边饷,集众誓,无毫发私有,都御史索金,力拒之,不阿权贵,遂投劾归。其治家严而有则,与邻里姻党处,专注于个人品德的修养,将其视为一切行为和成就的根本。人皆感动,八十卒。
去世后,进士、江南兵备道江西按察司副使梁成,为他撰写了《真定别驾尹公墓表》。夸赞他“弃官如敝屣”!
彝公世居平阴清河之滨,曾祖伯祥、祖从宽皆有隐德。家谱记载:“父仕成,天性率真,存心古处,天将福人之家,必偕一贞淑,特立之配。家居朝山背河之盛,财出沃田巨航之资,动则合天行,则平恕富尔好礼,餘以济人,公能勤于田亩,以孝养母,能敬谨克,相以主中,家通聿兴,内外和睦。公以正直得名,百姓一致推荐,以为本里耆老,科差均平,词讼简息,劝善惩恶,至公无私。数载之间,人咸称感,名驰上宪。巡抚以公直见,推授以薄藉稽注,官吏軍民,贤否利弊,贪污潜伏,豪强消沮,公之德政有如此已耳。年高举乡飲大宾,生平刚果,寿逾八旬。敕命追赠为文林郎。母田氏为孺人,各七品服色。”
尹彝幼年聪慧,很小就能认字,七八岁时如老成人,稍长刻志学问,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文奇藻焕发,体认确凿,不偏于经典和传统。每于督学岁试,一时府县学生无在其上者,然而命运多舛,屡次参加省里的考试不被录取。那就凭资格和贡献,获得晋升或认可吧。
弘治壬子(1492 年),就选大兴县丞。大兴在京师帝、后车驾之下,全国各地的人纷至沓来,盗贼漫野,讼狱充斥,依靠势力使用奸诈伎俩,自行解除赋税和徭役。必须抓紧适应环境,强化法律意识。在这府、县做官者,有汉唐以来,京兆尹面对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难重重。
尹彝莅任,崇尚节俭,朴实无华,清白自守,按照百姓心愿兴利革弊。与宦官贵戚的交往,通过礼仪来闲适内心。逐捕盗贼,亦莫敢有为其庇护者,京城为之肃清。一日,仁寿宫有所祈祷,需香数万,宦官奉旨促办,尹彝即时拿出有储藏的高官数额,官吏跃马奔驰而送, 人尚不知。盖因平日料理精当 , 预备有方 , 故不至临时搔扰百姓。尹彝赋性明决, 长于听断 , 民有讼狱 , 随时审判发落,没有冤案累积。始有同乡在国学没有按期毕业者,每天供其饭菜让其吃饱吃好,对其贫者更是特别加意。在任九年,敬官勤民,始终不渝,秩满考绩,天子嘉之,锡之敕命,晋秩文林郎。将迁他任,百姓欲前往皇宫或朝廷,乞留为本县尹。为防一些奸佞之人节外生枝,竟出面阻挡上奏。
辛酉(1501 年)擢升真定府通判,督理宣府粮饷事。边饷乃国家要务,督理者往往侵渔自私,以致军事疲敝,边备日弛,遂成积弊。尹彝集众发誓 :“尔众披坚执锐,全副武装,出生入死地为国家战守,就是为了父母、妻子的生活,依赖着微不足道的粮米。不法之徒又从而侵夺之,这是那些高贵者所能干的事情吗?。吾今若有毫发私心,必然没有合理的归宿。”镇军闻之无不感悦,愿効力于他,乃尽心招贤。凡粮饷出入,敛散稽查,著有成法,虽丝毫无所隐蔽。粮商馈赠本为常例,或有劝彝公接受,彝公答曰 :“吾有薄田数顷,足够子孙家业,钱多了有何用?!”乃拒之。
隆庆守某为民所诬陷,吃了官司,尹彝以事实为其鸣冤昭雪。守某拿百金作为酬谢,尹彝答云 :“吾为公道,成全了你的官位,哪有希望你酬谢的想法呢?!”斥令拿走。
其无所畏惧地从事着正义的事业,在逆境中保持纯洁,坦然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有都御史向他索金数百,用来贿赂权贵,遭尹彝拒绝。诸商愿聚金来帮助他,他止之说 :“我可以丢掉官职,但是绝不可以以贿赂、献媚于权贵。”御史因此心怀怨恨,暗中使坏,多次诋毁诬陷他。于是尹彝产生了浩然归隐田园之志,有权者安慰他说,很快就要受到上级提拔了。他没有听从,反而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得以致仕归家。
当时他已经六十五岁了,仍然满头黑发,精神矍铄,可谓弃官如同扔掉破旧的鞋子一样。离任时,尹彝行李萧然,囊无馀金,军民攀辕泣送,观者叹息。归来与亲友岁时相晏会,或乘舆登眺山水间,游目骋怀,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他非公事不去谒见县太爷。邑中人益以此重之。尹彝为人,孝友仁爱,事父母和颜悦色,关怀备至。与长兄日相追随,手足之情,老而弥笃。二哥尹隆早卒,遗子尹惟德尚幼,对他的教养,无异于己子,成长为黟县县丞。尹彝持家严而有则,子孙有过必加督责,改而后已。下至仆厮,皆敬畏他的严肃,喘气都不敢大声,庭宇肃然。至于邻里姻党相处,随其亲疏贵贱,稍知礼义者,即与之接洽与款待。杯酒谈笑,倾倒尽情,其所殷殷相语的亲密交流,皆务本修身之事,再愚蠢的人也都知道感动。俭约是其本性,出入内外,惟角巾布袍,普通隐士穿戴,徒步行走。乡邻有争斗的人,每每找到尹彝评理,尹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以厚道待人,邻里为之感化,皆耻于争斗,尹彝享寿八十而去世。
有其父,必有其子。
子惟能,字宗干,别号吴溪。父讳彝,多著贤声。公赋质刚毅,志高而气弘,言谨而慎行,邑人多器重之。
嘉靖壬辰(1532年),乃以监生补吴江县县丞,司劝农居,民多富裕并有所积蓄,在此做官者,往往渔之厚利。公之行也,里人胥以此嘱之。公曰:“吾生平服儒衣冠,白首穷经,那得只为自己身家所想?自吾业儒以来,日享廪食,家无征徭之忧,若干年矣。常考虑老之迫近,国家的恩情是报答不完的。兹幸有今日,何敢老想着中饱私囊呢?”既莅任,乃谨慎做官,砥砺节操,约束自已,体察民情,事无巨细,即便是分内之事,也向上级长官汇报,认真落实。一切按照惯例,送来的钱,一概谢绝不收。居数月,声誉大振。
归任未几,抱疾不复起。卒之日,吴江士民及当权诸公无不咨嗟叹息,以为公有远志,未竟其施也。公生平印痕,为修养自己的道德和学问,而不在意追求自己的名利;有洁身之好保持自己的纯洁,严于律己,而宽厚别人;有宏阔之才,而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隐藏起来;居也,乡人仰之。仕也,邑民怀之。慷慨正直,磊磊落落,真是一位大丈夫呀!
孙际可,字遇夫,嘉靖三十四年乙卯科(1555)举人。嘉靖三十九年(1560)任遂平教谕,乾隆《遂平县志》收入尹际可撰写的《名宦乡贤祠碑记》。嘉靖四十年(1561)任崞县知县,嘉靖四十四年(1565)后升任太原府通判。隆庆年间(1567—1572)任葭州知州,后调任临洮府同知,署临洮知府,封中宪大夫。他主修嘉靖《崞县志》,又捐俸刻版,撰写后序,同时在任期修建很多公益工程,记录在县志中。在任还撰写《上大中丞杨公书》提出关怀民生、治理县政难题的八条解决方案。受到高度称赞。隆庆五年(1571),在葭州知州任内,因不愿意盘剥百姓,而交赋税不足数而被降职,吏部上疏为之辩解,事载《明实录》。此后应任临洮府同知,升临洮知府,封中宪大夫。
重孙尹约字一之,号博斎。生於嘉靖丁亥年正月初九日。数年后,君乃成为县学的秀才,日惟读书、理笔墨,欢愉忧悲,应酬寝食之间,於书恳切诚挚且深思熟虑,没有一点放松和懈怠,认眞积累知识永远保持充满,有独到的见解自成一家。乙卯,君举於乡,己未第进士,在礼部尚书那里实习期间,因病英年早逝。署人谁不以他为榜样,来慰藉自己的平生呢。
尹彝五世贤才,刻苦读书,求取功名,廉洁自律,勤政爱民,不阿权贵,弃官如敝屣。致仕后,调解纠纷,教化百姓,真君子也。
2024年8月16日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年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