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尹足法与《肥城县志》

(2024-08-13 06:48:57)
分类: 尹氏渊源记事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尹足法与《肥城县志》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40811日山西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尹足法与《肥城县志》


尹足法,字从之,肥城老城镇曹庄人,纲公四子鸾之后,属于纲公七世孙。前文已经说过,纲公三子鳯后裔,在城东尹庄、百尺立基。其四子鵉之后,则选中城西月庄、曹庄发展。从二世起,书香门第、耕读之家已见端倪。四世祖玠公已坐上明朝内阁中书,敕封儒林郎。五世祖东周,拔贡,由知县升为知州,诰授奉政大夫,崇祀肥城名宦乡贤祠。至七世祖足法,秀才林林总总。曹庄兄弟二进士则出于足法之门。

据清颜希修、成城等纂《乾隆泰安府志》记载:“尹足法,明崇祯己夘(1639)举人。清顺治二年(1645)通过吏部直接选拔,得麻阳县知县。时湖南尚未平定,新得黄安,即奉檄委署。适耿大来倡群寨为乱,足法同总兵徐画策歼其魁,招抚四十八寨。戊子年(1648)苗寇项登位率众数千,掠麻阳等处,共议三路进剿,足法独将兵五千破其穴,磔项登位,余党悉平。

后历摄汉川、巴陵、蕲水、嘉鱼、永明、零陵、衡阳、黄州、道州、辰溪,并著劳绩。己亥(1659)冬,实授永明,永明民徭杂处,反侧无常。足法枕戈待敌,剿抚并平定青旗、鼓调、大袁、勾栏四徭。复议没均、里之例,尽收苗徭族裔编入民籍,与内地一样进贡纳税。值岁饥馑,抚恤多方,永明民戴之如父母。不久因为丁父母艰,回籍后再也没有出任。”

《肥城县志》记载:“尹足法,明崇祯己夘(1639)举人,初任湖广麻阳县,以守护边疆的能才,调补永明县,值地方贼踞,领兵荡寇。到任,扶灵徭贼作乱,练兵剿抚,徭、僮(壮族)始臣服,纳粮当差,扩增版籍。回乡淡泊无欲,贫而有守,合县慕其高节。”

尹足法文武兼备,敕授文林郎。回乡后与知县尹任,共同编纂康熙版《肥城县志》并作序。据德民先生分析,足法为明代遗民,存故国之思,伤亡国之痛,自在意中。借丁艰谢任,回乡后不再追求物质与权势的享受,虽然清贫,但不失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志向,在全县有较高的威望。知县慕名招至身边,共谋编撰《肥城县志》,恭敬不如从命,故乡之大事,不可推卸!

因方便读者,我在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将足法公的文章释为白话。以达抛砖引玉之作用。有兴趣者可以去翻看原文。

尹足法撰写的康熙十一年版本的《肥城县志》序:

“地方有志,将真实的历史记录下来,公之于众,以对历史进行详细的审察,教育后来之人。故必须将一县一邑之事,要像人的两道眼眉那样清晰可见,而后万世之下了如指掌,所望名流、博物与有道仁人,得到表彰,而达到政治清明之目的。则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矣,怎么可以缺略而得不到宣扬,被湮没而得不到彰显呢。

当年,孔子著《春秋》,整乱继绝,是以“笔则笔,削则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记录和评价历史,子游和子夏不敢加以褒贬和修改。秦朝焚书坑儒之后,大量历史资料被侵没和流失。所以纲目之作,应该继承春秋笔法 ,县志之修,岂能说容易吗?      

肥邑介在齐鲁间,相传为康子采田,鸾台、鳯山犹存遗迹。故明隆庆壬申(1572 年),知县顾庭公与御史中丞同川李公邦珍,远稽近取,彙集成书。山则牛岭,陶麓、川则清河泉源,坛分南北,户列军民,至若上中下,山土别四则焉。忠孝,节义,风余三古焉。以及县治、学宫,名宦人物,班班可考而知也。没有多久,兵荒叠见,编写的县志遗稿无存,即便有十之一二零星家藏,但终于没有见到它的全貌。

我皇清定鼎,时代不同了,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有些定制开始变通,如田则改为一例,军则裁并。卫籍、赋税单独参照明万历年制定的原则。而没有明确加派的赋税,一律去除掉。不再允许执行过去的一些旧规章。

圣天子登基以来,借鉴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与当前的情况相结合,纂修删定,可云集百代之大成矣。乃以国史告峻,待天下郡国具图以上,用备采览。然则县志之修,虽一邑记载所系,通过这一行为辅佐君主,维护国家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已初见端倪了。我父台尹公,以名世之才,透过华丽的外表,窥见目前社会的本质,三年来,惠政清风,已见百废俱兴,复于悬鱼酌水之闲暇,追慕公羊、谷梁之意,积极参与县志的编写。我这时也退休在家,得以从事这一活动,每天与二三同志,汇合全县的名师大儒,理旧绪而更新之,然后断者续,缺者补,终于打造了这块美玉。

况且,前朝先御史(指四世祖尹庭)忠耿立朝,劾奸相,撄龙麟,昭然在人耳目。先大父(祖父尹东周)著绩蜀滇之间,名列乡贤,载在祀典,我怎么敢不去编写这部县志呢?尽管我不如前人,但是我尽力了。也算是对参与编写县志的人士的一种辅助吧。

在此,我可能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主要是想把这件事情的始末记录下来,希望足以对后世采风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尹足法,为人低调,他留下的文章非常稀少,肥城收藏家李武刚老师从李邦珍后裔族谱上扒到了一篇尹足法为李氏族谱撰写的碑记,文章词藻华美,字字珠玑,今一并提供给大家,奇文共赏析!

李氏族谱碑志: 

“核查大宗小宗首隆谱系,一世百世尤重祭祀与宴饮。故银潢玉牒,望族大家有纪载之文 ;而异派同源,庶民百姓有延展叙亲之谊。况子孙燕翼之计,前人都给做好了准备,而瓜瓞之绵,远及后世。分之则黄台之种,不堪再摘 ,草木旺盛,生机勃勃;合之则德星高耀,门庭一片光明,枝繁叶茂,维护各自的实际追求,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并发扬光大 ;祖脉孙延,必同其行辈序次,长幼有序,昭穆不紊。要像虞书中垂那样,注意对后世进行亲和、谦虚之教育,要像周代那样,善于处理那些棘手和背离的矛盾。

李族原自于福建,已繁衍八世,迁肥百多年来,达一千多人。或清苦攻读,到上好的花园中赏花;或常常借助于囊萤映雪,而步入蟾宫折桂;或者是官至监察御史,总揽吏治,河清海晏;或在地方一隅安抚平民,教化百姓;或比试治国策略于皇宫大廷之上,舞文弄墨播撒长安之誉;或在最高学宫,泮水桥畔摛词造句,尽显风流之英;或祖孙、父子共同在条件优渥的庠学里,汲取诗词联对的知识与创作;或昆仲弟兄在文学艺术的高苑殿堂夺魁;或度阡越陌,历尽千山万水,像陶朱公范蠡那样志存高远;或工诗善文,雄心高于颜延之、谢灵运二人。就像是珊瑚与玳瑁并陈于波斯之门店;琬琰与珪璋并列于宗庙之祭坛。但星罗棋置可以阻山阻溪。而长幼尊卑,原为同气连枝。则担心年湮世远,不注意续修,将会止流忘源,迷踪失祖。

兹自始祖以至远嗣,镌刻于石碑,由一世至八世,溯其本源。勒为不利保存之文,聊代谱系之藏。顾名思义,分明远近亲疏,各亲其亲;四季变换祭祖之际,厘清世系脉络,同敬其敬。说礼敦诗,不废祖宗之业 ;重农务本,期为子孙之传,将我们伟大祖先伯益之裔苗,与陶山峰岭而并存永远,而魏伯阳之风教,期与大清河的河水那样源远流长。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岁次戊辰季春朔四日立。”

 (注:康熙《肥城县志》序原文见该县志);

《李氏族谱碑志》原文见《鸾台李氏族谱》或李武刚《泰山宗谱叙录》,今附录于后:

 

附录:李氏族谱碑志 (原文)

尹足法

粤稽大宗小宗首隆谱系,一世百世尤重旅酬。故银潢玉牒,天(大)家有纪载之文;而异派同源,庶姓有展亲之谊。况燕翼之计,锡于前人,而瓜瓞之绵,远及后世。分之则黄台之种,平芜离离;合之则德星之明,盈庭璨璨。枝繁叶茂,维各实其实而华其华;祖脉孙延,必同其昭其昭而穆其穆。此亲逊之教垂之虞书,而睽离之风戒之周代者也。

李族原本七闽,绵亘八世,百有余岁,千有余人。或黄灯青卷看花上苑,或囊萤映雪步桂蟾宫,或风宪摠(总)抚肃清海内,或民社于方隅抚育四民,或试策大廷文藻播长安之誉,或摛词泮水风流高上庠之英,或祖孙父子联配黉门,或玉季金昆夺锦艺苑,或度阡越陌志期陶朱,或步韵谐声意凌颜谢。譬波斯之肆,珊瑚与玳瑁并陈 ;如宗庙之观,琬琰与珪璋并列。但星罗棋置不妨阻山阻溪,而长幼尊卑原为同枝同气。所虑年湮世远,将至流忘源。

兹自始祖以至远嗣,镌之贞珉,由一世以至八世,溯其本原。勒为不利之文,聊代谱系之藏,睹名思义各亲其亲,伏腊岁时同敬其敬。说礼敦诗,无替祖宗之业 ;重农务本,期为子孙之传,将伯益之裔苗与陶峰而并永,而伯阳之风教与清水而俱长矣。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岁次戊辰季春朔四日立。

2024810

 山东省肥城市尹庆祚:尹足法与《肥城县志》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