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华山的守护者、大刀会首领——锣爷(尹铜锣)打擂

分类: 尹氏资讯 |
江苏丰县华山的守护者、大刀会首领——锣爷(尹铜锣)打擂
丰沛文化 2024年01月24日
文:丰县

(网络图片)
锣爷姓尹,名讳铜锣,丰县华山镇尹常庄人。为人好侠仗义、惜贫恤苦,好打抱不平,为民驱恶除暴,倍受乡人敬仰!
一八五一年(清咸丰元年)农历八月十九日,黄河从安微省蟠龙集决口,在丰县境内冲击形成长60余公里、宽约2公里的黄河故道,使丰县境内5—6万亩良田变成了荒沙滩,盐碱窝。
沙河人民真是苦,
大人孩子刮盐土。
会熬的熬点盐,
不会熬的熬点大卤!
这就是当时沙河两岸人民生活疾苦的真实写照。再加上土匪强盗、散卒游兵多如牛毛,烽烟四起。华山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人民崇文尚武,性情豪莽勇猛、彪悍好斗,是出硬汉子、出响马的地方。
为确保一方平安,每一个大点的村庄都筑圩建寨,自发组织民团、杆子会、大刀会、黄旗会等,以防外侮。大部分青壮年,白天干活、念书,晚上习武,人人都会三拳两腿。
锣爷从小拜沛县燕牌坊大洪拳拳师燕守武为师,得到师傅的真传,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清朝末年,山西盐贩子经常在苏鲁豫皖地区贩卖私盐,商铺遍及全国各地,华山古镇也设有分号。
他们仗着财大气粗,欺行霸市,压低价格收购人民熬制的小盐,然后掺在一块,再按长盐价买给百姓。无奈,人们敢怒不敢言,都恨透了这些杀人的盐贩子。
这年春天农闲无事,锣爷与本村几位青年去华山赶集,只见南集上新搭一座擂台,擂台两边各书写一副对联,
脚踢黄河两岸,
拳打大江南北。
只见擂台上站着一个盐贩子,鼻直口方、虎背熊腰,满脸一部落腮胡须,胸膛一身黑毛,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台下静荡荡的,没一个人敢走动胡言乱语,立着观看。
盐贩子在台上洋洋得意,耀武扬威,走来走去,逞能显摆。口中念念有词,打败我者,所有的盐巴归胜者所有,我自动关门歇业走人。
几位赶集的年青人,也不是那省油的灯,不信那个邪!怂恿公推锣爷上台与盐贩子比试一下高低,众人你推我拉,把锣爷拥到台下。
盐贩子见锣爷身材短悍,枯瘦如柴,也没把他放在眼里。轻视的傲慢来了招手姿态,大声说,不怕死的,上来试一试,打死无责!
锣爷气不打一处来,立时来了一个旱地拔葱,一个箭步窜到擂台中间,双手抱拳施过一个客气礼。二人并立,四目相视,两人相交,对打起来。
来来往往,番番复复,你来一个饿狼掏心,他来一个就地倒后翻,他来一个扫堂脚,你来一个虎跳涧。各拿出平生看家本事,一往一来,一去一回,四个拳头在空中来回纵横,环环紧扣,咯喳乱响,四只脚上窜下跳,步步如营,呼啸生风。
锣爷身轻如燕,小巧灵珑,盐贩子人高马大,稳如泰山。
两人斗到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败。盐贩子求胜心切,一直不能靠着锣爷的身子,心中发怒,气血上涌,气得熬熬怪叫,气喘嘘嘘。
这边锣爷面带笑容,示意招手发出挑战的激将法,他故意卖了一个破绽,佯装后退时绊倒,盐贩子不知是计,他瞄淮时机,立即一个猛虎扑食,就地按住锣爷,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哈哈大笑“你输了吧!”
锣爷说:“请你把我放下来,我才算输”。老盐贩子想,这人宁死不输这壶酒钱,不见棺材不掉泪。好,我来成全你。
盐贩子用尽吃奶的气力,狠狠地向中央一摔。锣爷趁机来一个金钩挂油瓶,两腿使劲夹住盐贩子的脖子,借力顺势又来一个鲤鱼大挺身的架式,他稳稳的站在擂台中间,面带微笑。
盐贩子一头栽倒在擂台下,摔了个嘴啃泥,鼻口出血,台下众人欢呼雷动,齐声喝彩!
从此,盐店关门停业,盐贩子绝迹华山古镇。锣爷痛打盐贩子的动人传说故事,至今,在华山方圆十里八村一直传为佳话!
据丰县东华山《尹氏祖谱》记载,锣爷后被乡人公推选为华山北大刀会首领,领导华山方圆几十个村庄的杆子会、黄旗会的民工、民团,坚持长年每月农历十五日进行集体《大阅边》。
白天在华山山顶放烟、晚上烧火为记号令,各个村庄看到信号后,互相转告信息,各村立即组织队伍,整队手持大刀、土枪、红撄枪、木棒向华山集结,声势浩大,人员达三四万之众。
闻锣爷威望,土匪强盗不敢在华山镇四围轻举妄动,锣爷治理一方平安,保百姓安居乐业!
1917年中秋节,锣爷无疾辞世,享寿八十有三,安葬于华山北尹常庄村西祖陵。截止今年己繁衍七代,现有子孙128余人!
此稿修改于2020年十一月十八日上午
作者根据祖谱记录、采访搜集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