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相公故事】第十七篇:
魅力相公
人才辈出系列(1)
——沂州进士
尹开勋(今山东临沂沂河新区人)
管鲍之交
魅力相公 2023年02月06日山东
从隋唐到宋元明清时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前后施行了1300年之久,先后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这期间,地处“四塞之崮,舟楫不通”东海一隅的古沂州府(今临沂市),也先后“考”出了400多名进士。仅在清朝道光年间,沂州府就有20多名进士走出沂蒙山区,赴任大江南北的州县,成为主政一方的重要官员。在这些沂蒙精英士子中,有一位名叫尹开勋的进士,他中进士后就即赴中原及东南边陲,主政一方励精图治,为国尽忠,决断行狱重实不阿,为民造福,在任所兴教选材,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为民的佳话,深得一方士族和百姓的尊戴。


尹开勋(1810年-?),字素书,号竹民,清嘉庆年间生于山东省兰山县相公庄区南旺庄(今临沂市河东区相公街道南旺村)。道光十七年丁酉科拔贡,二十三年癸卯科举人,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科进士,授为刑部河南司的主事。不久,又擢升为山西司的员外,四川司的郎中。经两次朝廷对任命官员的考察,他都名列一等,于是升迁为知府。历任福建的福宁、福州知府。因清理海疆要案有功,又升迁为汀(州)漳(州)龙(海)道的道员,并代理福建按察使。
尹开勋自幼家境清寒,全家人守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十岁那年,他给地主家放牛路过村头私塾学堂时,听到里面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他羡慕不已,便忘情地趴在窗外偷听起先生授课。日复一日,尹开勋竟把先生所教的文章背得滚瓜烂熟。教书先生可怜他天资聪颖、笃心识字,便默许他天天在窗外蹭学,有时还抽空指导点拨一下,使年少家贫而又痴心求学的尹开勋受益匪浅,学识日增。
仲夏的一天中午,热辣辣的大太阳下,尹开勋和一群小伙伴在村南的大汪里洗澡嬉戏,他光着屁股对着汪水里自己的影子手舞足蹈,边相互撩水取乐,边教大家唱诵自己编的顺口溜,很是热闹。这一幕恰巧被路过的私塾先生看到了,他平日就喜欢这个编外弟子,此时有意要考考他,就走上前去吟道:山鸡舞镜。尹开勋停住与小伙伴们的嬉闹,回头瞅着先生,鞠躬后笑着出口对曰:天马行空。先生听罢惊诧不已,接着又道:山鸡舞镜孤处赏。尹开勋稍加思索答道:天马行空独往来。先生暗自叹服,此娃娃出口惊人,实为可塑之才,如有人精心教导,假以时日,日后前程当不可限量。当天晚上,私塾先生就走进尹开勋家,力劝其父倾家荡产也要送孩子入学就读,以求万事功名。并答应免收学费,让尹开勋到私塾读书,以后再考取县、州学府,以成大业。
十四岁那年,少年聪慧的尹开勋果然不负众望,一考而“中”了沂州府的秀才。
考取秀才之后,尹开勋的苦读生活更加勤奋忘我,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子云诗曰中。日常所学和先生所列的书目,日夜苦读皆能过目成诵,倒背如流。在多家学塾、学府先生的悉心指点、严格批训下,尹开勋的学业精进,读得腹有诗书气自华,练就了一手信手拈来的锦绣文章,在沂州府同辈学子中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17岁那年,饱学诗书的尹开勋轻囊简从前往省城济南参加贡院乡试。开考那天,贡院门前被举子们围得水泄不通。门前的照壁上,贴着一张金黄榜纸,上写一个斗大的“夫”字,下面还配有两行小字,要求用《诗经》和《经书》中的各一句文字,作一注释。正当几百名举子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尹开勋赶到了,因身体稍矮,他看不见照壁上写什么字,就用双手扶着两个举子的肩膀,猛地向上一窜,随着双脚落地,答案脱口而出:一日不见(出自《诗经》),春从何来(出自《经书》)。话音刚落,站在台阶上的主考官情不自禁击掌叫好,并当场夸赞:春无一日,即为夫也。今科举人之中,必定有你。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尹开勋果然不负众望,一举高中癸卯科举人。
尹开勋中举后,又来到了费县毛家河村,拜时有“山东第一才子”之称的名士刘淑愈为师。刘淑愈字亦韩,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进士,1839年始选授顺天府房山知县令,因忤权贵,在任仅百日被降用。不久,改任泰安县教谕,仍不见容于当道,又以“有文无行,难司风化”的罪名被劾去职。居家后,他于旗山寺设帐授徒,兰、费、莒一带有志学者,多出其门下,尹开勋也因此成为其高足。
道光丁酉年(1837年)为拔贡入京进国子监。拔贡在清后期为十二年考选一次,经省学政从各县生员中择优录取,每县仅限一名,入国子监深造,后经朝廷考试合格,可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尹开勋入朝殿试,顺利高中甲辰科二甲第二十六名进士,一举成名天下知。
中进士后,尹开勋被授为刑部河南司的主事。不久,又擢升为山西司的员外,四川司的郎中。经两次朝廷对任命官员的考察,他都名列一等,于是升迁为知府。历任福建的福宁、福州知府。因清理海疆要案有功,又升迁为汀(州)漳(州)龙(海)道的道员,并代理福建按察使。
尹开勋任官多地,所到之处必首重教育,不遗余力大力兴学,在其所任的州、府选拔人才,多是当时的名士。在任兵备道时,有个贡生王化,号召应试举子罢考。督学使要将这一事件上报朝廷,这样势必将酿成大案。由于尹开勋竭力维持只惩办首恶者,其余一概不追究株连,因而保全了大批读书人,深得民心,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和尊重。
东南漳州一带素有聚众持械斗殴的恶习,他采用“保甲法”对民众进行户籍编制。又用自己的养廉费,创办义学,以发展教育;建立义仓以救恤疾苦,化解了社会矛盾,因此民间各类野风陋俗渐改,械斗的武风停止,各郡的文风大著。


晚年的尹开勋致仕还乡,循规自为修缮家族先人坟墓,教导子弟、教化乡民诸事,为家乡做了大量友善之事,广受地方士绅和乡亲称道。著有《静远堂诗文集》流传于世。
尹开勋子尹文翰,孙尹耀庚,均继承了其耕读传家的衣钵,皆为廉官善文之清官,青史留名。
尹文翰,字式甫、鹤田。咸丰辛酉年(1861年)拔贡。分配到湖北,任来凤县知县。曾代理过远安、崇阳、谷城、云蒙、汉川等县的知县。又委任到枣阳,经考察,因政绩卓异,候升知府,并加委漕运同知的官衔。谷城是湖北的要冲之地,先前就被捻军占领过。及尹文翰上任,捻军突然又来围攻城邑。他传授谷城居民,用北方守寨的办法,进行防守。捻军使用了很多方法,也没能攻破,城池赖以安全无恙。当时谷城的土匪很多,他又采用加固壁垒城垣,转移物资的方法。使土匪攻不能破,劫无所获,因此土匪绝迹。仅三个月的时间,谷城得到大治。他历任的各县,都把他祀入名宦祠。后因其父尹开勋于南旺村寿终,丁忧去职,遂辗转回籍。他热爱故乡,倡议捐钱修缮文庙,捐粮救济饥民。著有《清意斋诗文集》存世,后病终于家里。
尹耀庚,字星垣。由监生任徽州府桐城县的县丞。又历任府的经历和婺源县的县丞。他在桐城任职时,正逢省城发生兵变,叛军路过桐城,城里的士绅乡董,全都外出避难,只有县丞尹耀庚和县令胡君坚守,多方维护,城池才得以保全。因过度劳累,病故于任所。他喜爱购置经典著作,藏书丰富,著有《星江寄游草》《龙眠梦痕录》等文集。
作者:河东区委宣传部
郭广阔
郭广阔: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临沂市文学院副院长,临沂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河东区作家协会主席。主编(副主编):《美德河东》《二十辉煌铸春秋》《凤凰乡音》《凤凰乡韵》《凤凰乡情》《汤头温泉节》《临沂市河东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河东古树名木》八部;个人原创出版《陈毅在沂蒙》《生命之歌》《河东汤泉》《化民成俗》《沂沭烽火》《沂沭星火》六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