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梁老师的一记猛掌

(2024-08-25 12:17:36)
分类: 尹氏作品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 梁老师的一记猛掌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40610日山东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梁老师的一记猛掌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梁老师的一记猛掌

梁老师何许人也?以前对他不甚了解。肥城地上的中国作协会员王德席,是我的表侄。他曾多次给我介绍过梁老师,但是没有接触过。前段时间,德席还是叮嘱我与梁老师接触一下,并嘱咐我带上一本《鲁西尹氏文化大观 》,去拜访拜访。表侄话语不多,但在话里话外已经流露出他对梁老师的崇拜之情。在他的心目中,梁老师肯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历史文化学者,很佩服他的才识与精神,让我加了他的微信。

联系上以后,我便慌不择路地拉出电动车朝他家奔去,在离他家约计300米的地方,车没电了。我本能地认为他年轻,让他下楼向前走两步,我与他相向而行,也节省点时间和体力。光我提着的这本《大观》,就有接近六斤重。走到半路,我看见马路对面走来一位步履蹒跚的中年人,提着一个提包,包里面肯定是书本,一看就像文化人。那就试着叫一声:“梁老师!”果然是他。寒暄过后,谈了十来分钟,我看他身体不佳,还要带着大厚书本回家,也挂着给电动车找电,便各自离去。

回来后,抓紧浏览了梁圣军的简介,并阅读了他的一些著作。后来梁老师接二连三在微信公众号“琴心洗砚”上,发表了几篇有关老尹家历史人物的文章。梁老师还把这几篇文章发给了我。一篇是介绍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为四氏学教授、举人尹肇秀纪念碑亭写的一首赞诗《秋实学博遗徽》;另一篇是《历史上的敬神骂鬼之作》,介绍恩贡生尹统所作的《重修二郎神词碑记》;还有一篇是介绍尹氏近代人物《在台湾的肥城市荣誉市民尹德民》。心中的涟漪,激起了层层浪花。几十年来,能够坐下来研究本家历史的人也属凤毛麟角,一个外姓人做到这样,在我们鲁西更是九牛一毫。

我在他文章后留言:

圣君老师笔下的尹德民,谱名尹勘祚,与我是兄弟相称。他回家探亲时我曾经陪同他在李屯村搞了个捐资助教活动,并送他到县招待所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攀谈。所以感觉到圣军老师写的他具体真实。

他于台湾所编著的《鲁西尹氏族谱-寓台建谱》和他的《求补斋诗稿》,有不少内容被我编著的《鲁西尹氏族谱·纲公世系》所转载,并且深受他那种浓浓思乡情所影响。乡愁是每个人不可抹灭的印记,在那里有我们的母亲,有我们的先祖为之奋斗终生永世的厚土。历史的大风大浪把他裹胁到台湾,他的大量著作和晚年对家乡的贡献,感动了肥城的上上下下,肥城荣誉市民称号的获得,证明了他一生没有虚度,既对得起家乡父老,也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我们肥城尹氏家族。

德民兄如有在天之灵,请接受我毕恭毕敬地深深一拜。(甲辰五月五日)

过了几天,我到李屯尹燕彬家搜集了一些他爷爷尹德民的著作,决定去梁老师家上门拜访求教。因为他在微信里曾经建议我丰富尹德民的经历,最好能评论一下他的诗集《痴瓮求补斋诗稿》,我就想和他深谈。一星期后,我再去梁宅取书,六册厚如砖头的书,他已经读过。两次较长时间的促膝交谈,感到果然名不虚传。

梁老师是泰安市政协聘任的历史文化研究员,无工资无保险还半身不遂,但文化底蕴坚实,学术资历颇深,著作数量颇丰,令我一次次肃然起敬。他1967年生,是中国先泰学会会员、肥城诗词学会副会长,主编的《藏书圣地陶南别墅》《布金山张志纯资料汇编》《古镇东向》《马家埠村志》《新刘玉皇庙》等书,在多家报刊中发表文章。《考古视野下古代泰山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就有他的泰山研究文章。传承的张志纯传说,为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他说:“我原来是研究尹家进士开端,也写过尹家的人和事,但总量不大。原来听说你尹家在续修《鲁西尹氏族谱》、重修鲁西尹氏宗祠和著述《鲁西尹氏文化大观》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外姓中宣扬报导不多。墙内开花墙外不红,不能不说是有点遗憾。对于您赠送的《尹氏文化大观》,我粗略通读了一遍。当年肥城有名的尹李朱三大家,除李家外,近代有所掩没。这有多方面原因。尹氏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传承,就显得格外迫切……”

听他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实实在在感觉到,他在我背上狠狠击了一猛掌!我们出了《鲁西尹氏文化大观》,全书180万字,文字近1500页,图片有100彩页,对尹氏文献进行了汇总整合,对尹氏科举人物和家风教育进行了全面研究。紧接着出有15万字的《鲁西尹氏新增珍稀史料整理与研究》。感到在肥城姓氏文化的弘扬方面,可以坐头把交椅。尹氏亲人们,实际任重道远呀!

梁老师又一次,给我一个具体建议:简评一下尹德民《痴翁求补斋诗稿》。尹德民是谁?简而言之,他是一位寓居台湾的近代尹家的大文化人,已于廿年以前作古。说他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一点不过。

尹德民(1918~2005),享年87岁。一生撰著的学术著作等身,其中《孔子庙庭祀典志》共1180余万言。他70岁学诗,诗词典故运用自如;三首《返乡闻布谷鸟鸣》等反映了台湾同胞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统一的渴望;《农村麦收即景》等诗,堪称是1990年代肥城农村生活的史诗。2004年,杨金亭主编《20世纪台港澳暨海外华人诗词选》,选他20首诗,属于台湾古体诗人的前列。

2006年续家谱时,我曾接触过这本诗集,刚一到手也是如饥似渴,读来心潮叠起,百感丛生。但因为时间关系,他的诗歌只能在我编著的新家谱中,给予了较大篇幅的登载。续完家谱,书籍原封退回到德民之孙燕武的家里。因为我并不爱好文学,时间一长,也就抛在脑后了。下一步,我试一试解读一下尹德民的诗,起个抛砖引玉作用。

 

20246月,于莘莘学子高考之日

 山东肥城市尹庆祚:梁老师的一记猛掌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