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河南禹州市)尹建中:坚守煤烧工艺续写老窑传奇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资讯 |
走进非遗——(河南禹州市)尹建中:坚守煤烧工艺
许昌零距离





许昌市非遗项目
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这个窑炉始建于1960年,和我是同岁,我也是60年生,这是原钧瓷一厂建的第一座煤烧窑炉。
今年64岁的尹建中满怀深情地介绍着自己所守护的一座钧瓷老窑,作为我市非遗项目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和钧瓷老窑的故事要从小时候讲起。
因为我父亲也是一厂的老工人,从小都在一厂里玩儿,经常在这里玩,对这钧瓷很有感情。
这座和尹建中同岁的钧瓷老窑原属于禹州钧瓷一厂,是我国恢复钧瓷生产的首座倒焰窑炉,曾烧制出了成千上万件精美绝伦的钧瓷,声名远播。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钧瓷一厂悄然停产,这座辉煌的老窑也熄灭了它辉煌的火焰。
我们两口都商量着,一厂这个钧瓷不能就这样给断代了,我一是一厂的老人,二咱有这个条件守住这个窑,
尹建中爱人

当时原来那老师傅们都说了,煤窑就是十窑九不成,不好烧,当时确实经过思想斗争,但是看着这个窑,咱有这个先决条件儿嘛,心想着只管试试吧。
拿着借来的两万块钱资金,夫妻俩自己动手,仅仅清淤就花费了近一个月时间。
尹建中
俺两口那大热天亲自清淤,又找老师傅,修缮好以后呢,就是8月份开始点火,也是一场停了12多年的烟火吧,这个钧瓷的烟火给它重新点起来了。
尹建中爱人

复烧的第一窑,过程也并不顺利,升温过程中,笼柱倾斜,导致观火孔被堵,尹建中只能凭借经验在30个小时后,住火开窑。当他并没有抱着很大的希望打开匣钵时,这座沉寂了十几年的老窑却给了夫妇俩大大的惊喜。
确实给我很大的惊喜,这一成窑率相当差不多,有百分之四五十,基本上对半儿。尤其是我手里这个虎头瓶,这个是获过金杯奖的造型,这个是当时第一窑的,我一直放到现在,没有舍得出手,所以自从第一窑之后,我对这个窑炉更有信心了。
为了适应老窑的烧成规律,从当初复烧的第一窑开始,尹建中一直坚持传统器型,用钧瓷一厂的传统釉方。他始终认为,要想体现传统钧瓷的厚重神韵,必须坚持传统工艺,才能烧制出经典的钧瓷。
钧瓷天下奇,窑变釉彩世无比,它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另外它的釉子很浑厚,给跟人一种一眼看不到底的这种感觉,它的变化你看有葡萄紫、鸡血红、
尹建中的老窑煤烧钧瓷,古朴端庄、气韵生动、釉肥玉润、窑变自然,深受专家和钧瓷爱好者的好评。十数年间,通过这座老窑烧制的百余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地方评比中屡获大奖,老窑、煤烧、传统器型、传统釉方,也成了尹家钧窑的特色。
保存10来多年了,一直都没舍得卖,就是我眼前这个凤尊,这个造型呢,也比较大气,这两个耳饰是按最早青铜器造型那个凤作为耳饰
在恢复与保留传统钧瓷烧制的基础上,尹建中也开始创作新的造型,并收获了广泛好评。不变的是,尹建中依然以继承传统煤烧钧瓷为己任,以弘扬传统工艺为宗旨,一直坚持煤烧工艺。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都转移到了气烧上了,作为煤烧,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也属于是非遗的保护项目。所以说煤烧钧瓷也是传统的一种烧制技艺,必须得传承下去,延续下去,所以说这座窑,我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是对一厂的一个交代,也是一厂的一个生命延续吧。
在尹建中内心,将钧瓷的传统烧制技艺传承下去,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从小与钧瓷相伴的深厚情怀。尹建中也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使老窑重燃勃勃生机,也续写了精彩的老窑传奇。
只要能干,我一直会坚持下去,假设是我干不动了,我有两个徒弟,还有我儿子,我会让他们接着干,只要有资源,我会一直坚持着,把它烧下去,也会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