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流光岭镇秀才村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村落 |
秀才村是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流光岭镇下辖的行政村,流光岭秀才村,地灵人杰,当地有座秀才山,历史上也出过多位“秀才”,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尹锡纶(原名承纶,号海航),不仅考中秀才、举人,而且考中进士。
秀才村尹氏家族属于邵东太平尹氏之洞霞族支系
以唐代歆公为一世祖,思贞公为二世祖,至二十五世嘉志公(字法澄),偕兄嘉从、弟嘉尚于元朝中叶自江西泰和五十四都牛星圳上迁居邵东太平里洞霞村,后嘉从(字法魁)复徙万安都沇下,为井边始祖;嘉尚(字法清)复徙新宁都,为茅冲始祖。族谱始修于清嘉庆元年(1796),咸丰10年(1861)二修,1928年三修,1992年四修。本族名人尹锡纶,清户部陕西司主事加三级;尹兴禄,记名提督,例授建威将军;尹殿飏,翰林院庶吉士加五级。始修时人口凡4560余人,二修时凡5810余人,三修时凡10328人。班次:太再添源仲,世代兴文武,安乐思名道,显荣庆国祚,德修纪寿传,功懋宗周辅,芳矩遇隆朝,洪勋承盛祖,忠孝家应大,诗书泽孔长,群伦咸惇叙,百叶履平康。
《中华尹氏通志》之第四分册《地理志》805页记载:开基祖嘉志公((1280-1346),字法澄,配刘氏,生彦茞、彦玺二子。彦玺无传。彦茝(1308一?)字荣武,配禹氏,生太富。彦茝夫妇后迁回江西老家。太富(1333-?)字应照,号洞夏,洞霞以其谐音而得地名,并为族名。太富配温氏(1334-1400),生一子,名再兴。自再兴而下,分为添明、添泰、添福、添华四大房。以流光岭为中心向四面发展,西从甘塘垣起,东至崇山铺的十余公里地带。均为洞霞族分布地区。后裔中,外徙者甚多,有具体地名者如下:十三代(思贞36世)安然迁湘潭易俗乡智义里(17人),安皇迁湘潭易俗乡许家冲(14人),安聪后裔迁宁乡九都实竹塘(126(人);十七代(思贞40世)道璜后裔徙新化县小溪(6人),道琼后裔徙新化县麻溪(12人),道为后裔徙常德大河街(12人),道营后裔徙绥宁菁抚洲(20人),道联后裔徙绥宁临口下乡(16人),道尊后裔徙绥宁临口下乡(22人)。十六代(思贞39世)名继后裔迁四川秀山县平块(52人);十七代道享、道城、道鸣后裔迁秀山县平块(共13人)。十七代道铭后裔迁贵州松桃太平场(10人),道松后裔迁贵州印江船溪场(23人),道怡后裔迁贵州安化县(属思南府,今名德江县)煎茶溪(10人)。清代末叶,有后裔徙洪江,复迁晃县(今新晃)为开基祖(见新晃地理志条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修流光岭水库,部分尹氏族人迁往双峰,今发展有百余人,常来洞霞参加祭祖活动。族谱初修于清乾隆甲寅(1794),修成于嘉庆丙辰(1796),主修齐苑、克齐、初展等;二修成谱于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主修少眉、晓峰、龙溪;三修成谱于民国十七年(1928),主修愚澄等,伊仲最后成稿;四修于1992年,主修耀文、伊璜等。除四修和三修部分保存外,一、二修无存。
邵东老屋记忆(29):秀才村的老屋(上)
转自
乡土天下 2024-07-08
千吉堂倒塌的房屋
流光岭秀才村,地灵人杰,当地有座秀才山,历史上也出过多位“秀才”,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尹锡纶(原名承纶,号海航),不仅考中秀才、举人,而且考中进士。
历史上的秀才村有很多大花屋,笔者探访过的就有七八座之多,本篇先介绍千吉堂、千斤堂、台上屋、湾里屋,余者放到下篇介绍。
千吉堂系太平洞霞尹望族所建,也是尹锡纶的出生地。据史籍记载,尹锡纶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咸丰辛酉(1861年)府贡,同治丁卯(1867年)顺天榜举人,捐户部陕西司主事,光绪丙子(1876年)进士,二甲第六十四名,授刑部主事,诰封朝议大夫,署理广西镇安府知府。尹锡纶晚年返乡主持府学,主讲于濂溪书院,于光绪壬辰(1892年)去世。其子尹光勋(字容园),民国时期历任江西多县县长,其孙尹仲容,1949年随蒋介石入台,后任其“经济部长”,被誉为“台湾经济之父”。
尹锡纶成名后,择东北三四里地的岭下,于太平水西岸新筑于斯侨庐以居。此堂已损毁殆尽,除了基址、残墙、瓦砾与杂草,已无法想象当年气象,且四周已被现代水泥红砖楼房所侵蚀与包围。
笔者与仍居此屋场的尹氏后人聊天,他们都已不知尹海航其人了,说要翻看族谱才知。令人称羡的家族史、乡村史,已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遗忘,仅仅只存留在发黄的谱牒里了。世事无常,不禁令人唏嘘。
秀才村的千斤堂,当地人多称之为千斤塘,因为该屋堂前有一几十亩面积的大山塘,传说此塘中放鱼每年可产千斤,不放鱼也可产千斤,故名千斤塘,继而地以塘名。千斤塘与流光岭名人谢师公曾有一段离奇故事,笔者曾在《邵东老屋记忆(11):夏家皂,神秘的仙居之地》一文中详细介绍过,读者如有兴趣可看此文,本篇不赘述。
千斤堂前的水塘
千斤堂现貌
千斤堂亦为尹氏所建,据其后人介绍,这仅存部分老屋,也经多次翻修,有墙砖记载,此屋始建于大清乾隆某年九月,因墙砖已失,哪年已记不清了。笔者在墙上新觅得三字:“简侯置”,不解其意。如果简侯为爵位,似无可能,因为几十公里外的曾国藩,当年功高盖主,也仅得侯爵,而未曾听说太平尹氏,有与曾氏齐名者。也许,这屋始建者为尹简侯?这又得查阅尹氏族谱才能确证。
台上屋,本名经纶堂,据曾清云翁介绍,此屋系民国末年太平洞霞尹氏所建,未及竣工即遇土改,流光乡曾驻此办公,时任乡长汪文卿,为南下干部,当时也分得此屋住房一间,但反右时被打成右派,后到邵阳市任职,上世纪七十年代,其儿将分得之屋卖予邻居。
1977年,笔者曾在此屋禾场坪看过电影歌舞剧《洪湖赤卫队》,一曲“洪湖水”,至今仍觉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乐曲,当时听得热血沸腾。此屋现已彻底废弃,墙坍梁断,荆棘丛生,风车上已有废弃的蜂巢,墙上美国电影明星玛丽莲-梦露的挂图仍清晰可辨,足见西方文化对于乡村审美情趣的影响。
远处的台上屋及其一角
说起这台上屋,母亲竟感慨万分对我说,父亲一九五六年曾到湘西新晃县当建筑工人,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查找父亲的兵役证,最后在此屋办成了父亲的迁移文书,可寄过去后,时年23岁的父亲,耐不得两地分居的寂寞,不几个月,又拿着迁移文书回乡了,以至务农终身。如不返乡,现在也是老退休工人了,每月三千来元的退休金,是少不了的。哎!这结局是命中所定,大概与人力无关吧。
秀才村的湾里屋,也系太平洞霞尹氏所建,曾经出过秀才。乡人传说,此屋场前有石砌的大一字坎,原计划要建108间大院,只因屋后有一消水岩,从风水学看,对聚财不利,故此放弃了原计划,只剩下一堵石坎与几栋以土砖为主的老宅了。
湾里屋堂前的池塘
笔者实地造访,发现此屋场格局不大,不可能建成108间大院。正巧笔者路遇尹氏族人尹长林翁,他说,此屋原为伯文八爷所建,所谓108间,系虚张声势,八爷经商,因经营不善,欠下巨债,债主曾远道来此屋要债,见屋后有一消水岩,觉得还债无望,未开口就打道回府了。
湾里屋建得非常一般,可屋前水塘却建得十分考究,水塘系人工挖掘,挖出的土堆在屋场南北两侧成山头,使屋场成为椅子型,塘外塘内都砌有石坎,内坎左右对称,弯弯曲曲像两个炮台,令人费解。
对此奇特现象,笔者反复考察探究原因,发现这水塘建竟是一个碗型,原来是风水师为了破解屋后消水岩不利聚财的问题,建议屋主不惜花重金采取的应对之策,即你屋后有岩消水,我房前以碗装之,也即此消彼涨,使居者能得到一种心理安慰与暗示。
这是中国古代运用风水学的又一典型案例。故此笔者认为,所谓湾里屋当为“碗里屋”之讹音。
邵东老屋记忆(30):秀才村的老屋(下)
2020-04-20本文作者:禹丁华
毛坪里屋场


在上一篇《 邵东老屋记忆(29):秀才村的老屋(上) 》中,笔者介绍了流光岭秀才村的千吉堂、千斤堂、台上屋、湾里屋四座老屋,本篇接着介绍毛里坪、张家冲、写铁坪大屋、益友堂。
秀才村的毛坪里老屋为太平尹氏所建,后有朱赵等姓氏入住,从尚存屋柱墩风化程度判断,至少也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它位于祖山(此祖山为太平尹氏的坟山。在笔者老家,大凡叫祖山的,多为某姓氏的坟山,祖山祖山,即先祖归葬之山)北部台地上,座北朝南,视野开阔,屋前有口一半亩见方的山塘,但后山与右案山低矮,水井也远在屋前山下田垅中。
据一老者说,毛坪里建筑虽简陋,除墙基砌有五行青砖外,余皆为土砖,但很发人,现周围所建十余家民宅,皆系此宅迁出者。笔者半月之前路过此地,此宅虽已破败不堪,但仍苦立风中。此次造访,只见一残砖破瓦的空坪,几个石质构件,也是费了洪荒之力,才从泥土中刨出一角。
在老宅附近,几幢小洋楼正在如火如荼的兴建中,其中一幢取名“兴旺堂”,屋主对于自己未来的向往,直白而赤裸,甚少古人取的堂名如“沐化堂”“宁止堂”“青志堂”“德顺堂”等那种儒雅与含蓄。
在毛坪里,曾有一位瞎子八字先生尹余盛,人称检先生,方圆十里,小有名气。他会算命与起数,心算快于珠算,不管多崎岖的山路,只要有人引他走一次,以后不需人带,也能来去自如。
检先生与笔者家过从甚密,笔者及笔者二哥的名字,还是他给取的。晚年他给自己算了一命,说是有凶,故此闭门不出,以避灾祸。但最后还是在居处被人砍了头,并成一桩悬案。呜呼!算命,算人算己,其奈命何。
秀才村的张家冲老屋亦为太平尹氏所建,已有百余年历史,张家冲并无张姓人家。老宅已倾圯无存,仅存部分基脚与几个石质柱礎。因后山曾开有几处小煤窑,废弃的煤碴随处可见,屋后的水井也因此干涸,山上流下来的水也成了琉璜水,不能用来灌溉田地,门前水塘也只得废弃,因而成了旱地。

此宅曾有一郎中,乡人称之湘田医师,他或在家坐诊,或游走乡间,在当地小有医名,笔者儿时就曾到此就过诊。据湘田医师三儿尹治平翁说,这张家冲坐北朝南,屋前局面开阔,为三个斛撮地。三个斛撮分别为屋前水塘及稍远处公路西侧的消水岩与东侧的水塘。斛撮二进一出,进大于出,所以风水不错,现已先后走出五个大学生了,远远高于附近其他屋场。这一出当然是消水岩了,大凡论风水,消水岩都是不利因素,因为水主财富,风(气)主祸福。古时筑室,多择风水,所谓非屋场地不筑。当今建房,多就公路,再不讲究什么屋场地了,如果交通便利,只要能垒稳砖头,就是屋场。
秀才村的写铁坪大屋不知为何人所建,现为朱佘尹三姓共有,这在民国时期是不常见的。当然,土改后有些大屋为多姓共居,又当别论了。现原建筑完全拆毁,仅存石坎一堵,堂屋位置空置,左右由朱佘两家分建房屋两栋。
砌进墙脚的写铁坪老屋石质构件 摄影:禹丁华


此屋在笔者看来风水不错,座北朝南,局面宽敞,视野开阔,前有水塘良田,右有山泉水井。但朱姓屋主党华翁告诉笔者,原来的屋场风水未必好,细问其故,却避而不答。对此,笔者不好判断,也许真如屋主所说,这也是他拆旧建新的原因吧。
益友堂紧邻写铁坪大屋西侧,从风水学上看,两屋当同属一屋场地。
据曾德富翁介绍,此屋系他祖父俩兄弟所建,堂名系在兄弟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因此屋规模小,做工用材一般,故其屋名常依附于写铁坪大屋,益友堂之名不显乡里。现原屋已从堂屋中线一分为二,右边已坍塌荒芜,左边由曾翁另筑红砖楼房一栋,新取堂名曰富裕堂,大约亦学其祖辈,用自己的名字富字入堂名吧。
曾翁还说,笔者大哥与他是至交好友,并一同在砂石创业煤矿及郴州许家洞一带挖煤多年。说到挖煤,这写铁坪处秀才山中段山麓,山中就盛产煤与铁矿石。笔者小时常到这山中的煤窑挑煤,也去过山中社办铁矿石窑。有煤有铁矿石,在古代已具备冶铁条件。故此笔者认为,写铁坪当为冶铁坪的变音,写铁坪大屋也应叫冶铁坪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