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华尹氏一家亲A
中华尹氏一家亲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9,340
  • 关注人气: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尹庆祚:《一个八十岁的台湾诗翁(山东肥城人尹德民)的家国梦》

(2024-07-09 18:34:37)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作品

山东尹庆祚


《一个八十岁的台湾诗翁(山东肥城人尹德民)的家国梦》

 

原创 琴心洗砚微平台 琴心洗砚 20240618日山西

 山东尹庆祚:《一个八十岁的台湾诗翁(山东肥城人尹德民)的家国梦》


一个八十岁的台湾诗翁的家国梦

 

尹庆祚

 

尹德民(谱名勘祚),其生卒年月1918——2005。享年87岁。他不平凡的阅历及其笔耕一生的著述,梁圣君老师《在台湾的肥城市荣誉市民尹德民》一文中已作了比较详尽的交待。在此不再赘述。但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他还特意简评了德民兄晚年学写的诗集《痴翁求补斋诗稿》,并在微信中得知我了解这本书的下落,立马给我提出要求,再进一步评论一下这本书。我在《梁老师的一记猛掌》中也曾做过呼应。但思来想去,我这个本身就不大热爱文学的理工男,不免有些窘迫。要评论他的诗稿,实在是班门弄斧,这个皮球我想踢给莱芜的中文研究生祚鹏老弟,他的文学细胞非同一般。浏览过《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的人都知道,他是这本皇皇巨著的主编之首,底蕴深厚。《痴翁求补斋诗稿》因为是在台湾印刷,目前我所接触道的也是德民兄之孙保留的唯一一本。我已经影印给祚鹏弟。那么我这篇文章的宗旨,就是皮毛地做个简介,谈点感想与体会。并呼吁尹家人在2008年版的《鲁西尹氏族谱.纲公世系》的艺文篇中,及其《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的尹德民诗歌部分去阅读欣赏。

《求補斋诗稿》的主要诗作是德民兄七十岁之后所写,他自言:余自幼未学诗,在得到一先生《静园九十前后诗稿》,并得知这位先生在95岁没年还在写诗,他顿生心得,自忖拙年七十有余。距九十岁尚有廿年岁月,活到老学到老,试作几首,不能已也,《求补斋》指此而言。翻看他的诗集。他78岁之前仅有诗作20首,在两岸开放探亲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大陆,在4年多的时间里他见到了该见的亲朋好友,他游遍了他所想要去看的山山水水,他的兴奋和知足溢于言表。在这期间,他写了111篇诗歌。另有60幅联对,还有13首弔挽诗。在他82岁那年。结集出版了他的《痴翁求补斋诗稿》一书,该书32开本196页。6卷本。卷一(民国八十三年甲戌年及以前稿)20首;卷二(民国八十四年稿)37首;卷三(民国八十五年稿)35首;卷四(民国八十六年稿)17首;卷五(民国八十七年稿)22首;卷六(历年联对)。

我看过几遍,记着的很少,但确实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

一、我们首先应当学习他的这种“老骥伏枥志万千”,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之精神。他在开篇《述感》中这样写到:

“少不学诗老来馋,世传耕读没征帆;汪洋万顷寻诗眼,浪涌三尺诗思凡。

人生到处诗料在,天健不语诗情函;为免诗病难医治,误入诗景少喃喃。”

展示出老年人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表达出他对夕阳生活的珍惜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熟,养育万方。德民兄熟知中华诗词的精隨,死守这块中华瑰宝的心灵家园。他以其经子史集的丰厚底蕴和深厚阅历去“言志”“抒情”“为时”“为事”,风雅比兴,合仄押韵,对仗工整,意韵清新。诗歌的源头《诗经》的作者,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老尹家的远祖尹吉甫。好在遍地开花的中华诗社给我们创造了学习诗词的条件,不管你从事啥行业,业余时间学一学,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他博学强记的文史天赋与聪慧,则在他诗文内容与大量注释中反映出来。引经据典,恰到好处,知识渊博,思如泉涌。如开篇《述感》4首诗中就用了38个历史典故。

如《述感》其四:

“诗人自有诗格立,诗品品分廿四辑;诗佛自昔王摩诘,诗仙诗圣众人习。

诗什填充诗窖满,诗敌诗豪各自袭;等得诗囊满诗箋,莫疑痴翁梓诗集。”

(代表了原文加注解的地方)一首诗就添加了11个注解。

在他68岁之前发表过的著作就有230万字之多,他的晚年又完成了这部诗集和9卷本的《寓台建谱》等著述。我说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是虚夸。

四、晚年正逢两岸开放探亲访友,对背井离乡、舍弃父母儿女40年的孤苦游子,一下子天赐良缘般的心情,亲人相见、撕心裂肺、悲喜交加的感人场景,震撼了多少围观的国人。回到家乡,耳濡目染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虫,一朋一友:“喜逢故友聚一堂,都届耄耋寿无疆;如此盛会古今少,喋喋不休话沧桑”。德民兄才思敏捷,见物思人、触景生情,满肚子文化就象开闸的河水一路狂奔,是这本诗集的重头戏。

五、诗人期盼两岸统一的家国情怀,怀故土、思故乡、叙天伦、忆童年、诉友情、寄相思的篇幅也占了不少份量。尝荠菜水饺,《偶成》一首:“四十多年岁月长,故乡风物思若狂;难的此行多收获,荠菜水饺仍留香。”三闻布谷鸟叫声,吃蝎子爪、烤燎麦、“为补多年思乡病,常与两孙赛喝糊,”就是喝糊豆,打烧饼、赏桃花等等,在他的笔下,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失散40多年的孩子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道不尽的别后之情,永远抹不去的浓浓乡愁,他饱蘸浓墨,替那些如同飘摇的船只回到避风的港湾的游子而讴歌,句句令人荡气回肠。

六、《肥城市荣誉市民》适得其所,名副其实。是他的荣誉,也是我们尹氏家族的荣誉。奉献、行善是立人之夲,没有“休止符”。耄耋之年的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冲破重重阻力把自己所珍藏的国宝级图书,甚至是“积岁购捐旧志史”即明清老县志运回肥城。身在台湾心系大陆,他也曾对我说过,海关查验甚严,我还有好多好多的书藉运不过来,倍感遗憾。单凭他运过来的这些书藉赠送给肥城市史志办和图书館,就是一笔重要财富。肥城市委市府不失时机地把他评为荣誉市民,是对他最切实的肯定和安抚。

好了,我这点文化水,不管怎么包装,也总感捉襟见肘。《求补斋诗稿》我只能议论这些,智者见智,如有机会,还是去读他的原著吧。认真读下去,各人会有各人的收获。

写到这里,我还想提一提德民兄有关的另一件事。

我弟兄俩见面时,他曾提及过他们26名寓居台湾的尹家人曾经续修了一套家谱,叫作《鲁西尹氏族谱.寓台建谱》当时没有见到原作。2006年我开始为尹家续修家谱时,其中就有循着他的口气下定决心的因素,将纲公及其七个侄子的家谱统一冠名为《鲁西尹氏族谱.**世系》。在鲁西大地掀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热潮。我主编的《鲁西尹氏族谱.纲公世系》这套谱,2008年第一次印刷,2022年重印,近期又将来一次加印。2017年修完鲁西尹氏宗祠以后,我从台属尹燕廷处发现了德民兄《寓台建谱》的身影,不长时间,现居七台河市的东阿人尹训河,借出差机会特意送来了一件“礼物”,他通过友人,从美国图书馆复印来的这套家谱。训河在微信上最早建立纲公世系QQ群,就足以反映了他研究族史文化的用心执着。《鲁西尹氏文化大观》已将其部分信息移植进来。然后将原件和复印件转存到鲁西尹氏宗祠。

最值得推崇的是,他用了很长的篇幅,把我们鲁西尹氏行辈从十一世至五十世的40行辈用字:“文鸿肇式序,祚承燕逊贻,懋履源宸拱,嘉孚迪景祺,毓兴法韶光,志学吉恒昌,道明声丕振,嗣令庆增祥。”,他用了相当的精力,详尽地逐字考证了其字源、取义之出处、典故等做了详细注解。通过他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先贤们在确定行辈用字上的良苦用心,“取韵与意义并重,既寓渊源有自,复臻意义深邃,于系统昭穆之中,列行辈分明之间。均俱励德修养之启示与精神鼓励之寓意。”

通过对比,德民兄的续谱只限于寓居台湾者,本身就是若干支系的组合,而且都没有看到过老家谱,因此无法接轨,只是反映了寓台宗亲20几家在台湾的信息。历史名人倒是根据明清时期的老县志做了较详细记载。

尽管如此,足以说明他们思念亲人、想念故土的急切心情,并起到让台湾同胞莫忘认祖归宗,慎终追远的作用,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对于台湾的这些宗亲,在各地续家谱时我都特别给与了关照,能续上的都进入了当地谱牒,不在给他们造成新的遗憾。

200669

 山东尹庆祚:《一个八十岁的台湾诗翁(山东肥城人尹德民)的家国梦》


作者简介

尹庆祚,19451月生,山东师范大学(原山东师范学院)毕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 1970年在大学毕业前夕加入共产党。毕业后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退休时任国土局主任科员。五十多年来,在各个岗位上都廉洁奉公、任劳任怨。退休后专注研究族史文化,发起续修《鲁西尹氏族谱》,修建鲁西尹氏宗祠,圈建尹氏始祖坟墓,参与编写《中华尹氏通志》,编著《鲁西尹氏文化大观》。研究尹氏文化40余年,搜集和编写了大量族史材料。曾受邀参加香港尹氏宗亲会成立50周年庆典。被中华尹氏宗亲总会和理事会授予《终身荣誉奖》;还被山东省东方少昊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尹氏文化研究会授予《最美修谱人》称号、得到《功勋人物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