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玮--河北省肥乡县常耳寨中学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肥乡县人)

分类: 尹氏资讯 |
尹丽玮,女,1981年出生,河北省肥乡县人,河北省肥乡县常耳寨中学教师,1999年毕业于河北曲周师范学校,2000年8月参加工作。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她深知升学是农村娃娃的唯一出路。自毕业尹丽玮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后调入肥乡县常耳寨中学任教。
作为一名八零后乡村女教师,参加工作24年来,一直工作在乡村中学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曾任常耳寨中学七年级2001、2002两个班语文教师,2001班班主任。她敬业爱岗,风雨无阻,她用爱心和责任心坚守着三尺讲台,成绩优异。2015年9月尹丽玮在医院做了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出院后本该遵医嘱在家静养,但她却选择坚守三尺讲台,在失语状态下创造出“老师写、学生讲”的“无声”教学法,用爱心诠释奉献,用行动践行承诺,“默默”地感动了无数师生和家长。她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2022年8月“河北省师德标兵”等荣誉奖项。
尹丽玮坚守初心诠释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是对工作的尊重,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德。我们要继承这种美德,发扬精神。爱岗奉献可以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也可以是一个惊天地的状举。但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崇高的精神......
——题记
尹丽玮, 常耳寨中学教师,1999年毕业于河北曲周师范学校,2000年8月参加工作。作为一名八零后乡村女教师,参加工作22年来,一直工作在乡村中学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现在是常耳寨中学七年级2001、2002两个班语文教师,2001班班主任。敬业爱岗,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市、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讲台是老师的阵地,是老师彰显价值的地方。近二十年教学生活,风雨无阻,她用爱心和责任心坚守着三尺讲台。
声带息肉手术后,无声的坚守讲台
2015年年9月,尹丽玮老师因严重声带息肉、咽喉炎,必须手术静养。为了不耽误上课,她选择了在国庆节前手术。手术后,她没有听从医嘱在家静养,而是第一时间站在了讲台上。不能说话,她发明了“学生讲,老师导”的教学方法。困难面前,她选择用纤弱的双肩担起“为人师表”的职责,用坚韧顽强的意志,彰显了师者的大爱无疆。
2015年12月24日,长城网邯郸频道以《邯郸肥乡八零后女教师失语坚守讲台感动大众》为题对这一事迹进行深度报道。紧接着,燕赵都市报,邯郸晚报,河北日报纷纷跟踪报道,人民网、中国网江苏频道等网站大力宣传。12月25日,市领导做出批示,邯郸三院对她进行了术后首次免费检查,并承诺以后将进行健康跟踪服务。
外出学习,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
特殊时期的“学生讲,老师导”,不但没有耽误学生成绩,反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得他们能够“独当一面”。这给了尹老师很大的启发。病好了以后,她有意识地坚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2016年11月27日至12月8日,尹老师去秦皇岛参加河北省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二十天的时间,她每天通过网络把教案传给学生们,由他们自己组织教学。遇到的疑难问题他们或打电话问老师,或向其他语文老师请教。这期间班里没有任何违纪想象,课上得有条不紊,作业布置和批改井然有序,期末考试她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分别名列同年级第一第二!鉴于这种情况,经学校推荐,2017年2月,她所带班,被授予“邯郸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严管真爱,培养出出色的班干部
尹老师是个严而有爱的班主任。她有朝气有威严,说话掷地有声,做事雷厉风行,她带的班,班风正,学风浓,班干部在她的精心培养下,责任心强,能力强:
2011年毕业的15班班长李聚杰,姿态高,站位高,大公无私。家里条件很差,却坚决要把属于他的贫困生指标让给别人,别的班都在为指标不够而发愁,而15班,在班长的影响下,指标经常用不完……
2014年毕业的45班班长苗佳琪,有着男孩子一样的气质,做事有能力,有胆量,有魄力,很多班务能自己发现并妥善解决,以苗佳琪为首的班干部齐心协力,使得45班成绩在同年级中总是第一名。
......
课堂的解读中,对语文的理解渐渐深化
作为语文教师,多年来,她坚持认真备课,力图使每节课都有学理依据。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语文课的特点,采用恰当适宜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听过她课的老师们都说,她的每节课都有亮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很多细节在讲台上一遍遍重复,每一次重复都在与她自己的相遇中,翻出新意,翻出深意。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乡村教师,她深知知识对于农村孩子命运的意义。农村孩子基础差,家长不够重视,教育任务更加艰巨。她不厌其烦,简单是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付出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爱心。
成绩来自努力,尹丽玮老师深感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艰辛与荣耀。敬业,乐业,源于热爱;牺牲,奉献,无怨无悔。鬓华虽改心无改,面对更需要严管真爱的农村学生们,她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讲台,坚守乡村教育,坚守初心,诠释乡村教师的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