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阴县榆山街道老博士村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村落 |
老博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逊增和老博士村“村两委”成员尹逊忠







老博士村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北侧3公里,毗邻黄河和南水北调干渠,属于黄河流域保护区。“博士”名字因元代时,有一人士,李之绍(1253年——1326年)自幼聪颖,考取功名,授将仕郎,封为太常博士,因此李之绍所在的村子被命名为李博士村,就是现在老博士村,后来又有新博士村。古人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博士村,前有太常博士李之绍而得名;今有医学博士司秋生而盛名。
《中华尹氏通志》之第四册《地理志》122页记载:
平阴县(老李博士、今老博士村)尹氏家族属于刚世系
始祖伯祥,配田氏、高氏、吴氏,墓在平阴莲花山麓。明洪武初年,伯祥同叔父刚由山西洪洞县苏浦庄迁居河北蔡庄,再迁平阴县门前,又迁城北安乐乡,或云湖溪渡,又迁城北老李博士村(今平阴县平阴镇老李博士村)。
刚祖居河北尹家海子(今东阿县牛角店镇尹海村);伯能居肥城城西石横镇;伯从居东阿城东北尹家坡;伯用居上县城西北袁中小堆、城南尹家村、尹家庙等处。
伯祥生子一从宽。从宽,配陈氏,生子一仕成。仕成生子三:云、隆、彝,分为三房繁衍。现已传22世,最高代为18世"祚"字派,最低代为22世"贻"字派,计118户,465人。另外新李博士村有65户,256人。全族命名行辈四十字,自十三世"文"字辈至五十二世"长"字辈:"文鸿肇式序,祚承燕逊贻;懋履源宸拱,嘉乎迪景祺;毓兴法祖光,志学基垣昌;道明声丕振,嗣令庆增长。"前二十字订于刚祖后裔绍陵祖昆季四人。以"文"字命名,因与同支北海祖酌订此后各支奉行。惟后人以"孙"字不雅,加上草字头,改为"苏",已属不必,然尚未失其本音;后更弃"称"字不用,再改为逊,则更不妥矣。现已风行,全族只得从众。但"苏","逊"仍须并存,以资参考。后二十字订于清光绪己酉(1909)刚祖后裔朴廷,推"绍"字与本支未订行辈字前之"文"字辈同;又"祥"字为我始祖讳,后世行辈字不能与前世同世祖讳,本支于命名时应敬避。今本支改"绍"为"祖",改"祥"为"长"。仍存其原字平,印于一格之内,以备后世遵守,且与外支行辈字对照不至舛错。
祖居地老李博士紧靠平阴县城,距黄河3华里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方便,社会治安稳定,属文明村。每人平均1,1亩地,种植玉米、小麦、大豆。族人多在城里从事建筑业,生活处于中等水平。文化在初中教育以上。
尹氏祠堂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于清光绪28年(1902),毁于文革破四旧时。祖坟在1959年因挖河被平。每年清明节、十月初一、春节分三次上坟各祭各的祖。族谱初修于清嘉庆年间,负责人连自、清远、祚魁等,主修鸿灼;二修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主修式训;三修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主修序浩;四修于民国22年(1933),负责人为序禄、序昆、序油、承胄,主修序细、承胄。
一个支部、两个兵,博士洼里求真经——平阴县榆山街道老博士村党建引领,支部领办合作社创建纪实
2023-07-31 1 来源:鲁网
鲁网7月31日讯
古人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老博士村,前有太常博士李之绍而得名;今有医学博士司秋生而盛名。
2021年,平阴县榆山街道老博士村也迎来了新一届“村两委会”选举,其中,有两名退伍老兵参选入职老博士村村委。一位是老博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逊增;另一位是老博士村“村两委”成员尹逊忠,共同组成了老博士村“三人支部”“五人村委”的战斗集体。就这样,两个退伍老兵与“村两委”一班人,共谋致富之路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尹逊增,46岁,1993年参军入伍,1996年退伍返乡后一直从事个体经商,小有成就;尹逊忠,54岁,1987年参军入伍,1990年退伍返乡后从事建筑管理工作,工作稳定,衣食无忧。尹逊增、尹逊忠同为博士洼的后人,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想为博士洼的父老乡亲们谋一条致富之路。曾经的风华正茂,戎装在身精忠报国,现在的岁月沧桑,素衣共谋美好家乡,有句话说的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老博士村“村两委”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两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尹逊增的带领下,在以尹逊忠为代表的“村两委”成员的全力配合下,老博士村立足村情实际,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快速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村两委一班人苦干加实干,在黄河边博士洼的土地上大做“文章”,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紧密结合,采取“协会+合作社+农场”的模式,通过考察学习,依托良好的土地资源,投资建起高标准蔬菜大棚;收回60多亩集体土地种植大田白菜、水果萝卜等,不断增加村民收入,真正实现村民在家门口致富,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发展目标,探索出了以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的新路子,打开了支部领办合作社下壮大村集体经济新的一片天地。
然而,老博士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老博士村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榆山街道北侧3公里,毗邻黄河和南水北调干渠,属于黄河流域保护区,村集体仅靠微薄的土地承包收入及田间地头种植的速生杨精打细算过日子,极大地限制了村庄发展,急需一条能带领群众集体致富的好路子。
2021年新年伊始,榆山街道大力提倡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支部领办,为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
“东风来了!”尹逊增内心兴奋的喊道。
借助上级的优惠政策,老博士村积极注册了“平阴县鑫博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时合作社成员仅有5名村两委成员,注册资金仅十四万元。
合作社成立了,经营什么?如何经营?又成了老博士村两委面临的现实问题。
合作社经过统一协商,决定从土地入手,通过大家伙儿的不懈努力,成功流转村土地108亩,其中50亩用来栽植速生杨,58亩打造蔬菜基地。合作社成员还自掏腰包,到济南、青州、聊城等地实地参观取经,与种植户近距离接触,学习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虚心请教种植模式及品种选择,了解市场供应链,最终确定了向土地要钱,把土坷垃变成金蛋蛋的决心。参观结束后,积极联系市场反映较好的大棚建设单位进行磋商,决定建设一个占地4亩的高标准春秋棚。
场地有了,资金又成了问题,仅大棚建设一项的资金就需要30余万元,对于刚刚换届的村两委来说,是一个十分头痛的难题,“钱从哪里出?”村支书尹逊增与两委成员商议决定,连夜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开会商量,确定了合作社让群众入股,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理念。三天的时间,126户群众参与入股,募集资金31.1万元。
资金不缺了,项目很快上马,并与青岛的綦振宝教授签订实践帮扶协议,利用綦教授研发的生物菌技术对蔬菜的全程成长过程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避免了病虫害,实现绿色有机生产。
经过不懈努力,多年夙愿一朝得偿,大棚种植的青椒、白菜陆续成熟,2023年1月份大棚种植的白菜,3月份如期上市,销售额达4.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合作社的经营积累了良好的经验。现如今,合作社的蔬菜产品已经走进了各大商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更有不少商家和群众自行到合作社采摘种植蔬菜,合作社知名度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黄河岸边合作社春季栽种的杨树也在茁壮成长,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周围的兄弟村庄也不断地来到合作社参观取经,其他村居问道:“你们是怎么实现的呢?”“也没啥,就是实实在在干呗”。憨憨的黄河汉子尹逊增只是嘿嘿笑着说。
淳朴的一句话道出真谛,就是苦干实干。接近40度的大棚,村两委成员们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幼苗管理、施肥、浇水、除草,汗水不断滴落在肥沃的土地上,终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2021年底,在榆山街道年底评选中,老博士村步入了十强村,支部被授予五星级党支部,老博士村开创了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新局面。合作社帮助20名留守妇女和残障人士就业,为乡村振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实现双丰收。2022年,合作社获得“平阴县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和”平阴县县级优秀示范合作社“的荣誉称号。
2022年,合作社增建高标准大棚2000平方米,配套了喷滴灌设备、棚内外照明设施、冬季供暖设备和有轨运输车、防草布等设施设备,种植蔬菜水果等。软件上,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开拓济南、聊城等市场,扩大营销模式,开发线上营销,形成线上线下加超市配送的综合模式。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苦干实干,才能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集体壮大了,才能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尹逊增感慨地对记者说。
2023年,合作社计划再新建2-6座冬暖式大棚,进一步增加设施农业种植规模。项目实施后,利用黄河风貌带发展的有利契机,将进一步提高合作社经营规模,打造平阴北、济南西优质蔬菜种植基地。老博士的新日子还在不断阔步前行着……(通讯员 赵荣荣 孙作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