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伊川县江左镇尹湾村

分类: 尹氏村落 |
尹湾尹氏开基祖尚仁公碑记
尹湾村位于江左镇白村北岭坡下白江河北岸,自尹氏始祖尚仁公至今,我们尹湾尹氏世系已发现十六七代,人口已达八千余人。“大文华邦国 万世首成章 殿陛声铭震 书中生荣光 祖业英才继 高堂喜忠良 满庭盈和贵 德崇民敬仰”。
《中华尹氏通志》第四分册《地理志》35页记载:
伊川县尹氏家族属崇瑞公后裔尚仁公世系。思贞公九世孙崇瑞,字文化,娶郑氏,子二:伯宣、仲宣。长子伯宣,字功显(约965-?),娶景氏,子一:沁,于北宋至道初年(995年间),因金兵入侵从洛阳避居嵩山脚下江左北九龙湾(今伊川县江左乡吴沟村尹湾),为伊川尹氏开基祖。
其后裔尚仁(思贞公35世),及其两子:汤宾、汤佐,世居尹湾,下传13代,计91户,356人,最高代为43世"邦"派,最低代为48世"成"派。任衡(37世),于明崇祯五年(1632)从尹湾迁居临汝尹冲村;奇(39世)子一:师武,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从尹湾迁居本村吴沟,下传8代,计95户,375人,最高代为43世"邦"派,最低代为47世"守"派;双节(40世),于清雍正四年(1726)从尹湾迁居东五里本乡苏村,下传七代,计38户,126人,最高代为43世"邦"派,最低代为47世"守"派;大经、大泗、大川(40世)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从尹湾迁居鲁山北孜街、石般河、猪头沟、柳须沟,现有950人。另外,本县半坡老君堂村尹氏41户、125人。保(43世),于1953年从吴沟迁居本乡北三里上王村,下传三代,计7户,38人,最高代为44世"国"派,最低代为46世"世"派(以上所说人口含在外工作者,不包括外县、外省和出嫁女)。
现传用族字辈派是:"大文华邦国,万世守成章;殿碧声铭震,书中生荣光;祖业英才继,高堂喜中良;满庭盈和贵,德崇民敬仰。"开头的"大"字派为思贞公40代。
族人世代以农业为主,除种植玉米、谷子、小麦外,还种植烟叶,经济情况一般。文化水平已普及初中教育。尹湾历来重视人才教育,现高中生有15人,大中专生有27人,本科生4人,自学成才、科级、连级以上干部4人。现在外的国家干部与职工有66人。
没有祠堂,但在尹湾个人长期保存着"圣公府赍奏"、"贞心勋节"、"水澄月明"、"节孝并隆"、"贤孝贞慈"等匾额。祖坟保存完整。每年正月二十二日以支派代表率子孙前往支祖坟祭祖扫墓,清明节前一天举族统一前往老祖坟祭祖扫墓。老族谱已失,仅有1996年合修草谱一本。
二等功臣尹宁欣
尹宁欣,男,1957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河南省伊川县江左镇尹湾村人,1976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二等功臣,原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办公室主任。入伍后服役于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原型部队、英雄部队54军160师,是建国后唯一打满全场的部队。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出作战并荣立二等功。历任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干事等职;1986年12月转业到郑州市民政局工作,曾任科员、副科长、副处长、处长和郑州市人民政府生产救灾办公室主任等职;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和2008年四川抗震救灾;2017年光荣退休。还曾获2003年度郑州市扶贫开发先进个人等荣誉奖项。
“尹湾大捷”
伊川民众英勇抗日 尹湾战斗大获全胜
2012.08.20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尹湾战斗多次被载入史料
1944年农历十月初三,在伊川县江左乡尹湾村发生了一场民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这场战斗在日后被多次写入史料。
1985年1月出版的《中共伊川党史资料汇编》第18页记载:“皮、徐先遣支队渡过黄河,组织领导伊川人民同日伪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搏斗,在‘尹湾战役’中旗开得胜……”
1987年12月出版的《伊川文史资料》第二辑第37页记载:“盘踞在和尚山的日伪军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当地民兵配合伊川抗日独立团,在尹湾沟里发起了歼灭战,给日军以重创。”
2010年12月北京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伊川县历史》第一卷第110页的“官庄反击战”上面写:“尹湾苏廷奇带领民兵把住了尹湾路口,吴沟村尹邦奎带民兵控制了吴沟西岭,打得日伪军乱作一团。”
书中对苏廷奇等人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想要了解当时的战斗细节,还要听苏红章细细道来。
枪口对准日伪军,开火
尹湾村位于江左镇白村北岭坡下白江河北岸,当时村里有40多户,200多口人。依据地形,村民们在村北修了一座土寨,用来躲避和防御敌人。
1944年农历十月初三天刚蒙蒙亮,村中有人报信说日本鬼子和伪军大约100人正向这边扫荡而来。当时,50多岁的民兵苏廷奇得知情况后,带上大儿子苏法正跟村里人一商议,果断提出:“准备打!”
他们先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然后集合村中男女民兵几十人带上枪支弹药和锨、耙子全部上寨,做好了和日本鬼子大干一场的准备。
当日9时许,日伪军走到尹湾村河谷,刚上南坡,苏廷奇瞅准时机高喊一声“打”,民兵苏金库、苏世勇、尹万杰和苏法正等人立即向日本鬼子开枪,几十支长枪、土炮同时射向南坡的日伪军。日伪军哪里料到这里竟会藏着一支抗日力量,听到枪声响起顿时慌了神。看到同伴被打倒,后面的几个日本鬼子跑进了尹湾村。
近距离杀日本兵,痛快
当时,苏廷奇的媳妇因生病来不及转移,躺在家中的土窑洞里。苏法正看见一日本兵手中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闯进了他家,一步步向他母亲所在的窑洞逼近。苏法正来不及多想,赶紧跟着跑进家门。这时,那个日本兵已走进窑洞站在了床前,并且抬起枪对准了他母亲。在千钧一发之际,苏法正一个箭步扑过去,将那个日本士兵摁倒在地,并与其扭打在一起。在厮打过程中,日本兵的枪掉在地上,苏法正瞅准时机捡起枪,将其射杀在窑洞里,然后背起母亲顺小路上了土寨。
此时,苏廷奇的三弟苏林廷在村中也与日本兵遭遇。他被一个持枪的日本兵追赶,最后急中生智下到一处红薯窖里,日本兵也随着他下了红薯窖。等日本兵快下到底时,苏林廷用两只手拉住他悬空的两只脚,猛地一拽,将他撂倒在地,不等日本兵反应过来就扑了上去,用两只手死死掐住日本兵的脖子,将他打死在红薯窖里。
寨门外的战斗仍在继续,尹湾村尹庆的母亲在车轱辘沟里隐蔽时发现有敌军向东扑来,她想顺沟向东去阻击。刚一出沟,她便被日军一颗子弹打中。
苏廷奇考虑到日本鬼子人多、装备好,而我方人少、枪少、力量薄弱,于是吩咐两人看好寨门,两人守好路口,其他人则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让对方知道寨上到底有多少人。
战斗正打得激烈,苏法正突然发现两个10多岁的孩子在寨外拾子弹壳,子弹不时从他俩身边划过。苏法正立即从小路下寨,一把拉回他们:“赶紧回去!不看这是啥地方,来这儿拾子弹壳,不要命了!”两个孩子极不情愿地上了寨。
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日本鬼子见势不好往西边逃窜了。
这次战斗共打死敌人40多个,打伤50余人,俘虏了60多人,打死战马两匹,缴获长、短枪数十支。而我方除尹庆的母亲不幸死亡外,再无其他伤亡。
“这次战斗已经过去68年了。”苏红章说,如果有机会,他会把这段历史拍成电影或写成书,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记者 王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