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村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村落 |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村,位于浙中金衢盆地之东,婺城新城区之西,金沙街与临江东路之旁,距白龙桥镇仅5公里,是该镇的第一大村。通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5,气温适中,雨量充沛。临江临江,顾名思义,临江而居,令人向往。婺江清流傍村而过,白沙溪穿白龙桥至临江,注入金华江。
临江村因村临江滨故名临江。临江行政村,辖临江、后杜两个自然村。现有村民970户,人口约2370人。其中中共党员59名,外来流动人口2000多人。作为白龙桥镇的工业重地,在临江村的南边,阡陌纵横,厂房亘绵,栏栏景观,让人留恋;西边,工业园区秀色,与村庄园田相融,澄塘呈碧,石亭映秀,翠绿簇簇,鸟语花香。环顾整个临江村,东边,古越白沙溪,清澈见底,碧潭跌宕,牛哞湿地,鹭飞绿林;北边,婺江潆洄,堤坝兀亘,弧成屏障,两岸苗木葱茏,听犁耙水响,闻菜花芬芳。姓氏主姓为尹姓,另外还有各姓氏人家,全村地域面积4.5平方公里。
临江村尹氏堂号敦睦堂;《临江尹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丙寅年(1926)尹鸿(旬金上下结构)编纂,系重修木活字本。民国15年(1926)木活字本金华《临江尹氏宗谱》载,宋代进士金华府教谕尹松长子学士公于1235年入赘于同榜进士登闻鼓院事临江王氏国镇家,遂留居,是临江村的尹氏村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土洪。
临江古村落明清一条街
临江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5,气温适中,雨量充沛。临江,是白沙溪通婺江的出口处,白沙溪,清澈见底,碧潭跌宕,牛哞湿地,鹭飞绿林。临江,地处三江(通婺江连接衢江、兰江下杭州入东海)之口,江水潆洄,堤坝兀亘,弧成屏障,两岸绿化植被葱茏,是浙中水运重要的枢纽。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临江码头繁华,渔舟唱晚,渔火映两岸,有著名的“明清一条街”掩映于村舍民居、亭榭楼阁之中,街边店铺林立,古朴而繁华,犹如镶嵌在婺江边的一颗明珠。古有临江八景之颂传,即“舟迎麦浪、塔涌松涛、千年雪积、万斛香飘、帆飞柳上、烟锁林捎、灯明渔浦、月挂溪桥”。
在老街临江老街上慢慢逛着,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斑驳的墙壁和精巧的飞檐,无不体现着古香古色的古典美。老街东西走向,街头到街尾仅仅500来米、宽约3米,村内明代的古建筑群至今保护完好,老旧的水阁楼,斑驳的墙皮,纯朴原始,几无修饰。马头墙、天井院、木板门、狭窄的街道,老字号的印痕清晰地镌刻在街巷两边的店面排门上,有酒馆、茶馆、药铺、布店、铁匠铺、黍作店、豆腐坊、米行等各式各样的老商铺老字号,这是商贸繁华的见证。这里是水路要道,1992年版《金华县志》记载设有“临江市”,商贾往来、农产品商贸的集散地。承载着千年历史的临江古村,在宋代就十分繁华,明清时期更是盛极一时,金属加工、竹木加工业、酿造业、中药业、食品业、榨油业、黍作业等技艺发达。隐约或许会听到街巷中央夹杂着南腔北调的喧闹,这里曾经是个喧闹、拥挤的居民区,整天有嘈杂的声音,没有安静的时刻,但这些都已成为无法恢复的记忆。
走在明清一条街上,与老人攀谈拉家常,看看沿街店铺经营的农产品,敬仰先祖遗留的古建筑,到精神家园看看古村落文化展示,曾经繁华的水陆交通市埠,造就了一个繁华的古村落。《临江尹氏宗谱》记载,这里名人辈出,明代天启年间举人又于崇祯已亥年(1635)丁丑科得中进士尹文讳、大清康熙年间少将军游击尹鸿图、康熙年间任嘉兴府秀水县训导的尹正中以及明永乐初翰林学士金幼孜等。建国初期,临江的东余业余剧团,曾演出《兄妹开荒》《国王女》《王秀鸾》等节目,获得浙江省会演奖,在农村业余剧团中赫赫有名。临江村村歌《逐梦临江》,2018年成功入选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村歌大赛,唱出了金华美丽古村的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