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绾【清】(今甘肃省武威市人)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宗彦贤达 |
尹绾,生卒年不详,清朝武威县(今甘肃省武威市)人,清代武威大儒,清代武威大儒。清乾隆时的秀才,出身于三代书香官宦门第。河西地区很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武威学者潘挹奎在其《武威耆旧传》一书中,称其“善为人师”。祖父尹诰号称“尹铁堂”,善于为吏,父亲尹思任善于为子,孙子尹绾善于为师,祖孙三代号称武威“三善士”。录入“武威历史十大名人之最”和“武威名人馆”展陈名人名单之文教名人。
尹绾祖父尹诰,康熙年间举人,曾任四川渠县知县。父亲尹思任,拔贡。尹绾幼年丧父,由寡母王氏抚养成人。少年时,受教于其父的好友周子兰先生。周先生还将他带到邠州三水县任所,使尹绾博览群书,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30岁以后,尹绾在武威南街设馆授徒,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在封建社会,教师是一个听起来风光,实际上却是极其清苦的职业。尹绾是武威名师,教过的学生武威人牛鉴,高中进士,入选翰林院编修,是道光、咸丰两朝帝师,官至两江总督,然而因参与签订《南京条约》,留下了历史污点。除了牛鉴,还有进士郭楷,曾任河南原武县知县,进士周泰元,曾任礼部郎中。教出来的举人则有刘暧、赵可后、郭朴、张沆。教出来的贡生则有张梦龄,是尹绾姐姐的女婿,官至刑部主事。尹绾的三个儿子也个个了得。长子尹世阿,乾隆举人,官江西库大使;次子尹世衡,过继给了兄长尹彩,嘉庆进士,官吏部考功郎中,和潘挹奎是同僚。三子尹世清,官蒲城训导,嘉庆举人。尹绾的相貌,前后变化很大,年轻时个子高,皮肤黑,脸上多痘痘癍点。到了晚年却又白又胖,就像瓠(hù)瓜。
清代武威大儒尹绾 设馆授徒教出了一位两江总督
2021年12月31日中国甘肃网
牛鉴画像
清朝中期,甘肃武威出了一位大儒。他幼年丧父,三十岁开馆授徒,以教书育人为业。一生虽然平淡,却为甘肃培养出一批人才,其中有两江总督牛鉴、名儒潘挹奎、张世衡等,可谓桃李满天下。他就是武威人尹绾。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陇上大儒的传奇往事。
尹绾,武威县人,祖父尹诰,康熙年间举人,曾任四川渠县知县。父亲尹思任,拔贡。尹绾幼年丧父,由寡母王氏抚养成人。少年时,受教于其父的好友周子兰先生。周先生还将他带到邠州三水县任所,使尹绾博览群书,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面,更为重要的是,行万里路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使书本的知识能够和美好的河山联系起来。
尹绾跟随周子兰先生读了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应该说他的人生之路就是参加科举,博取功名,然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者著书立说,走上学问之路。
然而尹绾却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道路。尹绾不愿以功名入仕,而愿以自己所学的知识教授生徒。他认为这才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早在1200多年前,唐代的文学家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目光如炬,给老师下了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至今也无人超越。
30岁以后,尹绾在武威南街设馆授徒,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在封建社会,教师是一个听起来风光,实际上却是极其清苦的职业。
按照韩愈给老师的定义,老师首要职责是传道,给学生讲述做人的道理;其次授业,给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再次解惑,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这就要求老师学问要好,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更不能见钱眼开,要牢记为人师表。
在教书中尹绾主张教人者首先应以学为先,教与学并重。老师首先要融会贯通,然后才能教授学生。其次,在教学中以“精密”二字为纲,反对粗枝大叶,教育学生做事要仔细,做学问要严谨,做人要一丝不苟。
人们说老师要言传身教,言传应该指的是学问,要能讲得透彻;身教则是指日常的行为。在日常的教书中,尹绾特别注重身教,他每天总是天麻麻亮时就到馆,检查学生到馆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不论风雪寒暑从不懈怠。对学生课业,总是仔细讲授,使学生通其义理,善于运用。
尹绾严谨务实的学风,不仅武威城内的学生慕名而来,不少外地的青少年也前来求教,他狭小的私塾内常常被挤得水泄不通。
在尹绾倾注全部精力之下,他培养出了一大批学生,其中有考上进士的原武知县郭楷,有礼部郎中周泰元,还有两江总督牛鉴,名儒潘挹奎、张世衡等。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尹绾放弃了“仕宦而至将相”的道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教书育人职业,最终成为一代名师,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可见无论在任何时候,选择自己喜欢的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碑传集》之三十六记载
《尹绾》
糟诸生少孤鞠于母氏母氏王谋食十指间筋劳倍于常妇绾娄壶工为童子师将藉宠俸养母而教与学并进问字者踵相接也灵素以往就城之南街设帐焉馆舍秋隘又近市绾之数也既精且密从游者无取舍而嬉业遂有成先曩慰凡从学壅台肇钱四百国岁八百辜钱则巳丰馆师以生徒众多为冀而教每不专绾黎明则起据案核生徒所习不少懈虽疾风甚雨如期至馆其于谋国书制义字槐而句栉之课每积数十卷立灵览日苞含墓浊定甲乙发卷未尝越冒宿乾隆丙午以后生徒辄掇高第于是里中子弟求教者益进馆冷主不能容居下溷旁皆书乐也生徒荀贫乏不责修顺人智议之从为人腹而黔面上擅疲相属晚乃肥白如瓠门下先后成进士者原武知县郭借礼部郎中周舂翳林编修午监其登乙科刘慢赵可后郭棋张沆由明经官泉师则家姊婿刑部主事张梦龄董元世阿乾隆乙卯举人官江西库大使世玺量辜未进士官吏部考功郎中与拒辇同曹世清官蒲城训导今年乙酉中式举人潘挹董曰铁堂先生可谓以死勤台寞渠民百世祀可也思任内行纯至不以困厄易其操无忝为清白吏子维有得英才之乐而其始艰苦备尝逮乎道成而上生徒贤多后嗣昌炽欧阳子灵台善垂宠观于尹氏益信夫人亦何惮而善之不灭也哉高氏一传潘拒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