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东--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名人 |
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
学习经历
1998年9月至2011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至今,供职于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1994年晋升为讲师,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晋升为教授。
获奖情况
2007年,获云南民族大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8年,获云南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2年,获南民族大学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2015年,获南民族大学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项目课题(省部级以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016年,“汉唐时期西南边疆治理与区域社会互动整合研究”(16BZS100)。
2008年,“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08XZS001)。
主持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
2015年,“多元视域下汉唐时期云贵高原的空间结构、族群互动与地域社会变迁”(YB2015067)。
科研成果
1. 代表性论文
《环境、族群与疆域空间: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观和阐释路径》,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8年9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传统延续与现代转型:当代中国边境集市结构功能变迁研究——以云南为中心的考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4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8年第10期全文转载。)《汉唐时期云南经济发展的“内地化”趋势及特点:以农耕经济为中心的考察》,载《贵州大学学报》2017年5期。
《秦汉时期洱海区域的族群与社会: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叙述》,载《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7年1期。
《汉唐间南中地域社会政治格局与权力结构的嬗变:以“夷帅”“长吏”“大姓”为中心的考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4期。
《美国人类学发展的源流与特点》,载《长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2期。
《汉唐时期巴蜀地域社会政治变迁与巴蜀豪族的发展动向》,载《思想战线》2015年6期。
《东汉魏晋时期巴蜀豪族与南中大姓发展差异之比较》,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3期。
《论汉晋时期南中大姓经济的构成及发展特点》,载《学术探索》2013年第7期。
《论汉代地域性豪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关东、关中、江南及西南豪族为中心的考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6期。
《天下观念与华夷边界:从先秦到秦汉的认识转变》,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4期。
《试论三国时期山越的发展和演变》,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试论北魏以来关东大族的“旁支”:以范阳卢氏、渤海高氏和赵郡李氏为中心》,载《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期。
《汉代“抑豪”政策的变迁与关东豪族势力的发展》,载《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2期。
Yin Jiandong,Liu Weiwei.2018. “Tradition Continuation and Modern Transformation:A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Border Markets in Yunnan Provi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Volume8(2),pp.90-104.
2. 著作
1.《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汉唐时期西南地区的豪族大姓与地方社会》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交往与交换的场域:云南边境地区集市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4.《德昂族简史》(合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5.《寻找失落的民族》(合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