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华尹氏一家亲A
中华尹氏一家亲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9,340
  • 关注人气: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含山长公主【明】(明朝驸马都尉尹清之妻)

(2024-01-08 19:09:42)
分类: 宗彦贤达

含山公主【明】(明朝驸马都尉尹清之妻)

 

 

含山公主(1380-1462),女,她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四女,明朝驸马都尉尹清之妻,生于洪武十三年(1380),卒于天顺六年(1462),整整活了82岁,亲眼目睹了87帝的历史,可谓“铁打的公主,流水的皇帝”。

中韩混血儿

清修《明史·公主传》是记载明代公主最为系统的文献,关于含山公主的身世,仅有以下四五十字: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下嫁尹清。建文初,清掌后府都督事,先主卒。主至天顺六年始薨,年八十有二。(《明史》卷121《公主》)

这段记载简要叙述了含山公主及其丈夫尹清的生卒事迹。特别显眼的是,《公主传》称她的母亲韩氏是高丽人(即朝鲜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含山公主是一个中韩混血儿!

含山公主的母亲韩氏,则出自属国高丽(即朝鲜)。为什么高丽人会成为朱元璋的妃子呢?个中因由,颇有渊源。元朝时,高丽曾多次进献贡女,与元朝王公贵戚婚配。至元末,大都内外充斥高丽女子。顺帝至正年间,宫中给事使令(负责洒扫应对的宫女),竟大半为高丽女子,乃至皇后奇氏,也是高丽贡女出身。明初,朝鲜仍循高丽旧制,向明朝进献贡女,如明太宗的权贤妃,“姿质秾粹,善吹玉箫”,便是朝鲜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

但实际上,中韩史料并没有朝鲜向朱元璋进献贡女的记载。据胡丹研究,朱元璋占领江南重镇集庆(即南京)后,曾夺取当地元朝高官内眷中的高丽女子,攻占大都后,又从元朝内宫“收编”了不少高丽女子。高丽判缮工寺事周英赞之女早年入元宫,后“为大明兵所掳,选为宫人,有宠于帝”。高丽大臣周谊之女,也被顺帝纳入宫中。顺帝北遁,此女被内使相中,带回南京,献于朱元璋。史书虽未明确记载含山公主之母韩氏出身,但其情况应与之类似。值得一提的是,辽王朱植(明朝第一任辽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的生母也姓韩。现存史书中,朱元璋后妃姓韩者只有一人,虽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二人同出一母,但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存在的。

据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含山公主“以早失母,最为太祖所爱,赐予特盛”,可见这位韩氏最终于洪武中期去世,她的早死也让朱元璋移爱于女,对含山公主倍加关爱。

但即便如此,含山公主的一生还是极尽坎坷,充满不幸。

长寿却坎坷的一生

洪武二十七年(1394)八月十六日,时年15岁的含山公主被嫁与尹清。

明初下嫁公主,要么择公侯贵戚之家,以达联姻目的。要么择出身清白,俊俏有为者,以增益皇室人才。在朱元璋16个女儿中,不乏下嫁公侯勋臣者。临安公主之夫李祺,是韩国公李善长之子。汝宁公主之夫陆贤,是吉安侯陆仲亨之子。尹清祖先出于华阴,并非显贵,世代在扬州卫做官。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南京授徒的尹清,被朱元璋相中,婚配爱女含山公主,成为驸马都尉。可惜的是,尹清无福享受驸马都尉带来的尊荣,在建文年间便因病去世,夫妻相伴不过数年,而这几年的大明王朝,也充满腥风血雨。

洪武三十一年(1398),“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撒手人寰,将偌大江山托付皇孙朱允炆。朱允炆继位后,大力改革洪武旧政,并连削周、齐、湘、代、岷数王。周王、岷王废为庶人,迁蒙化、漳州;齐王、代王软禁南京、大同;湘王朱柏更因畏惧,阖宫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觊觎皇位的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旗号,起兵造反。四年(1402),燕军破南京,建文帝自此不知所终。

在这场攸关皇室与王朝命运的战争中,每个皇室成员都要做出选择。如宁国公主之夫梅殷,受朱元璋托孤遗命,辅佐建文帝,多次与燕军交锋,以此得罪朱棣。永乐三年(1405)上朝时,被朱棣心腹挤入水中,惨遭溺死。同样是公主夫婿的尹清,在史书上记载较少,只提到尹清在建文时掌后军都督府事,对其事迹语焉不详。不过,作为五军都督府之一,后军都督府掌领在京横海、鹰扬等卫,是明朝重要的军队管理机构。想来,在战乱时掌管朝廷军事部门,尹清应深受建文帝信任。加之史书上记载朱棣对含山公主颇为冷淡,也透露出夫妻二人应也是建文帝的支持者。

按例,作为兄长的朱棣登基后,应立马将妹妹含山的头衔由公主升为长公主,但进封之事却直到永乐三年(1405)才举行。在记录朱棣事迹的《明太宗实录》中,含山公主只因永乐十五年(1417)修缮公主府才出现一次。如此种种,皆从侧面反映出,含山公主夫妇应支持建文反对朱棣,以致她在朱棣登基后长期不受待见。“幸运”的是,驸马尹清因病早死。设若他活到永乐年间,任职后军都督府的经历,很可能也会让他遭遇如宁国公主之夫梅殷一般的命运。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病死,含山公主的日子也逐渐好转。朱高炽继位后,含山由长公主被进封为大长公主,岁赐禄米也被提高。高炽之子瞻基继位,因含山辈分过高,以致封无可封,只好赐她白金二百两、文绮十表里、纱罗各十匹、锦三匹、兜罗锦三匹、西洋布五匹、钞一万贯,以示亲亲。宣宗的做法,被其子英宗朱祁镇沿袭。英宗即位之初,同样赐含山白金二百两、纻丝罗各十表里、纱十匹、锦三匹、钞二万贯。

随着岷王朱楩和永嘉大长公主离世,至天顺年间,含山已是唯一在世的太祖子女。天顺六年(1462)七月十日,同样历尽坎坷,先后做过少年天子、阶下囚、南宫囚徒的英宗,致书祖姑含山大长公主:

朕每念皇高祖所生亲王、公主四十人而享有高寿者,今惟祖姑一人,诚难得也!近者,承喻用度有缺,朕心恻然,特遣太监蓝忠赍送珠翠九翟博鬓冠一顶、白金三百两、钞一万贯、各色纻丝十匹、纱十匹、罗十匹、生熟绢三十匹。奉至府中,以表亲亲之义,至可收领。尚宜自爱,以膺悠久之福。(《明英宗实录》卷342,天顺六年七月癸卯)

所颁赐物品中,珠翠九翟博鬓冠最为显眼。按照明初定制,博鬓冠只有皇后与太子妃可以使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少量授予部分皇室妇女。如荆王朱祁镐之母曾被赐予博鬓冠,天顺二年(1458),祁镐奏请参照母妃之例,赐博鬓冠于宠妃魏氏,被英宗一口回绝,且下旨指责祁镐“以己妃欲上同于母,既无敬亲之心,又取僭窃之罪,其乖违礼制甚矣”。可见,皇家对于博鬓冠的颁赐极为严格,并非寻常辈能获得。英宗将博鬓冠赐予含山大长公主,一是表示对高寿皇室长辈的孝思之心,二则是闻听含山用度有缺之后的恻然之心使然。

可惜的是,仅仅两个月后,九月二十六日,含山大长公主也离开了人世,无福过多享受这份殊荣。讣闻,英宗辍朝一日,为她举办了盛大的丧礼,给予厚葬。

关于含山公主一生事迹,清代史梦兰《全史宫词》称赞道:

十六人中硕果存,含山寿考拜新恩。亲亲并仰高皇志,博鬓冠加九翟尊。

余福荫子孙

含山公主一生虽然漫长,但丈夫的早死,终究让她失去了夫妻相倚的白头相守。按照明朝定制,“公主命妇,寡不再嫁”,驸马死后,公主不得再次婚配。父母、兄弟、姐妹相继去世,纵然富贵寿考,亦形单影只、茕茕孑立。尹勋、尹玉二子,成为她后半生最重要的寄托与依靠。

不同于藩王世袭,明朝对公主及驸马的待遇相对较低,子女更是无法与之相比。为了替子女谋份差事,含山公主也曾操碎了心。宣德十年(1435),她上书明英宗,为长子尹勋谋取差事。英宗下旨命尹勋担任孝陵卫副千户,且食禄而不任事。明朝时,卫的长官称指挥使,下辖数个千户,千户下辖数个百户。作为守护太祖陵寝的孝陵卫,只需把守皇陵,不必承担过多军事职能。食禄而不任事更显示出,英宗此举只是为了提高含山公主一家待遇。天顺六年(1462),英宗又任命含山公主次子尹玉、嫡孙尹辉担任南京锦衣卫带俸百户,同样食禄而不任事。

尹清虽然早死,但夫妻二人子孙繁衍,至景泰年间,含山公主一家已是枝繁叶茂。子孙愈多而俸禄不变,经济状况便有下降的趋向。为此,景泰七年(1456),含山公主上书明代宗,称“年迈家属多”,乞求增加岁禄,代宗于是将其岁赐禄米由1200石提升为1400石,缓解公主一家经济压力。

天顺六年(1462)含山公主去世后,明朝诸帝也并未薄待其后人。弘治七年(1494),含山公主曾孙尹衡奏请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孝宗允之。国子监是明朝最高学府与国家教育机构。明朝迁都北京后,在北京与南京各自保留一套行政班底。南京国子监,亦称“南监”“南雍”。因含山公主一家定居南京,故孝宗命尹衡入南监读书。

明中期开始,宗支日渐繁茂,明朝统治者任命大量宗室为带俸武官,食禄而不任事,导致军职数量急剧增加。洪武年间,军职只有两万八千余,至成化年间,已急速增长到八万二千余,锦衣卫更是成为优养带俸者的专门机构,大臣孙懋痛感时局,将“锦衣卫冒功带俸无限之滥员”斥为消靡天下财耗元凶之一。明朝统治者被迫裁减带俸武官数量。正德元年(1506),因两京锦衣卫官差过多,兵部奏行革免。彼时,含山公主曾孙尹果、尹惪、尹隆分别担任南京锦衣卫千、百户。武宗念及含山公主,特令三人留任。一百余年后的天启元年(1621),明熹宗还下令录荫各公主子孙入国子监读书,含山公主之后尹之任也位列其中。而此时,距离明朝灭亡已不足三十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