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印记——山东郓城县尹贻峰:千年风俗万年新

(2024-01-22 18:31: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尹氏作品

春节印记——山东郓城县尹贻峰:千年风俗万年新

 

山东郓城县广播电视台

2021-02-25

作者: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 尹贻峰

 春节印记——山东郓城县尹贻峰:千年风俗万年新


春节印记——山东郓城县尹贻峰:千年风俗万年新

鼠岁已展千重锦,牛年更上一层楼。我们度过了不一样的2020,迎来“牛”转乾坤的2021。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春节风俗的“老三样”,千年传承万年新。

贴春联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它对仗工整,愿望美好,深受百姓喜爱,古诗“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长六寸,宽三寸,驱邪避煞,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王安石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想起小时候,年三十吃过早饭,母亲抓把白面做成浆糊,让我跟着父亲贴春联。这有讲究,先挑一副又宽又大且寓意美好的春联,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韵,普通话就是三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韵,普通话就是一二声。横批很重要,“一元复始”“一帆风顺”“普天同庆”“政通人和”“万象更新”……总之要大气。门神也很重要,我那时常纠结:大门是贴关羽张飞呢,还是贴秦叔宝尉迟恭呢?他们四人如果比武,到底谁厉害呢?最后想出一高明主意:先贴秦叔宝尉迟恭,今年如果诸事顺利,来年还贴,否则,就贴关羽张飞,于是心情大好。

然后从外向里贴,门外“抬头见喜”,门内“进门有福”,灶王爷“一家之主”,羊圈“三阳开泰”,天爷爷“四季平安”,粮仓“五谷丰登”,猪圈“六畜兴旺”,拖拉机“八方进宝”,“十全十美”我就偷偷地贴在自己卧室的床上。

我本一凡夫俗子,也是年年求富贵,求了45年,也就慢慢不迷惑知天命了:帝乡不可期,富贵本无缘,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邻居老杨在信用社工作,送我一副对联,“国富民强看中兴盛世;改革开放展华夏宏图”。胸怀开阔,意境高远,不是自我富贵的小目标,而是祝福祖国的大格局,国富民才强,家安国才宁。目标尽管大,却能年年实现。而自己的小目标,呵呵一笑,随风飘去。

包饺子

饺子,是中国的特色,逢年过节,常吃饺子庆贺。老婆包饺子是把好手,做馅快,和面快,压皮快,包馅快。

先说做馅快。快刀剁肉嗒嗒嗒,粉条白菜加香菜,油盐酱醋放其中,一会儿厨房飘出诱人的肉香味。其次和面快。雪花面,温和水,搅拌挤压成形后,拳头沾水,反复压、摁;左右对折,反复挤、揉;最后面团围绕盆子扫一圈,沾净所有的面粉,双手在面团上正反“啪啪”一拍,大功告成,白白胖胖、表面光洁的面团像头小肥猪,慵懒地睡在面盆里。再次压皮快。揉面、搓条,切成小面团后,左手捏面饼,右手擀面杖,边压边旋转,越转越快,又薄又圆的饺子皮雪片似的摞成一堆。最后包馅快。左手皮,右手筷,肉馅一摁,双手一挤,圆鼓鼓的饺子就成了,拿得快,包得快,包进了素三鲜、白菜肉,也包进了幸福平安、健康快乐……片刻功夫,饺子一圈圈地“站好”了队,像一个个可爱的肥嘟嘟的小金猪,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出了新年的金光大道,走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老婆让我帮忙,可我包的饺子总是干瘪瘪的,站在那里和其他饺子一比,蔫头耷脑的。压皮吧,又厚又难看,呈不规则多边形,关键是还慢。老婆就不耐烦了:“手笨得像脚丫子似的。”

电视上演着连续剧《隋唐英雄传》,老婆飞快地干活,竟然还能不耽误看电视,冷不防冒句:“程咬金这么厉害,康熙咋不用他?”我就嘿嘿一声冷笑,“脑子笨得像木头疙瘩似的,我给你讲讲历史,程咬金是唐朝大将,康熙是清朝皇帝,清朝皇帝共10位,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老婆不耐烦地举起擀面杖,“啰嗦个啥,烧水去,下饺子。”我落荒而逃,忽然想起动画片里红太狼举起的平底锅!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结婚24年了,我一直没学会包饺子,老婆也一直没明白刘备与刘邦、张飞与岳飞、司马光与司马迁啥关系,更何况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呢?

放鞭炮

家有喜事,过年过节,商铺开业,都要鸣炮庆贺,我估计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风俗。鞭炮最先叫“爆竹”,口语叫“炮仗”,《诗经·小雅》记载“庭燎之光”,就是为了驱鬼辟邪,用火烧竹子,火光冲天,爆裂发声,啪——啪——作响,所以叫爆竹。王安石《元日》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小时候过年,父亲腊月二十三就从集上买回鞭炮,大小长短方圆不一。年三十要放一挂大鞭炮,庆贺一年的收成;初一早晨要放一挂最大的,期盼新年粮满仓、米满缸、人健康、顺当当……遇到晴天,母亲就让我晒炮仗,希望放的时候一响到底,预示着来年顺顺当当;如果二次点火,就担忧是否有难过的坎。我那时最开心的事就是隔着纸皮查炮仗有多少个,查过来查过去,总也查不清,尤其是圆盘的炮仗更难查。

想起当年邻居家的炮仗,大年初一挂在十几米高的树上,本来是要炫耀的,结果半天响一下,一个饺子进肚,还没听见下一个响。全庄的人吃着饺子,听着他家的炮仗,过了一个开心热闹的年。后来听人说,药捻子潮了,一直用火把烤着才放完炮仗……想起那年我考上大学时,初一早晨父亲放了两挂鞭炮,我知道那是老父亲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儿子前程的祝愿。20多年了,常回想起那两挂鞭炮,一直在我心里响着,噼里啪啦,炸着金花,给我前行的动力。

成家立业后,自己单独在外过年,抱着年幼的儿子到楼下放鞭炮,我让儿子捂着耳朵,躲在墙角,背对着鞭炮,自己小心翼翼去点鞭炮。东单元隔壁邻居常和我闹着玩,就尖叫一声:“当——响了——”吓我一哆嗦,扭身就跑。她就幸灾乐祸地嘲笑:“唉吆喂——,还老师嘞,看你连个炮仗都点不着……”我讪笑着,重新摆好后退的姿势,再去点火,一点一退,再点再退,一咬牙,火苗直接烤着药捻子,我撒腿就跑,猫着腰捂着头,屁股上还是挨了炮仗一脚,一阵哈哈大笑。看着金花四射的炮仗,听着震耳欲聋的响声,我想到了一年的经历:我的汗水,我的高考,我的班级,我的学生;我工作中的林林总总,恩怨得失;我遇到的贵人,亏欠的人情……鞭炮响完满地红,新年更有新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